在语文教学中实施“诚信”教育

时间:2022-07-30 10:10:04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诚信”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诚信”教育是可以逐渐杜绝以上行为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诚信”教育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从日常学习生活入手

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应以《课程标准》、《德育大纲》为依据,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科学、扎实、有效地进行。学生思想比较单纯,一些所谓的大道理对于他们实在太深奥,或者似乎都懂。

教学时,应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从不说谎话,说真话,说实话,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既不自欺,又不欺人等做起。的确,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应从小抓起,从小事抓起。同时还要寻找好突破口。

除了要在课堂上发掘教材诚信因素,向学生教授书本上有关诚信的内容外,还应该把社会当作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大课堂,教育学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社会上出现的诚信缺失的现象,要用科学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去看待诚信缺失的现象,让学生从小就树立起做人的诚实、讲信用的观念。

二、从教材事例入手

教材中所叙述的事例包括名人故事,都接近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他们所喜闻乐见。教师在教学时,应尽量发掘其中的诚信教育因素,利用好这些材料,进行教育。

在举征引申、补充事例时,可着眼于实际,立足于具体,用学生看得见、想得出的诚信事例来激起共鸣,求得认同。尤其要用身边的诚信的小故事教育小学生,以产生“亲近感”,尽量少用陈年旧事,避免“间距感”。而“不食人间烟火”超凡脱俗式的空洞说教,更应当避免。

三、从澄清糊涂认识入手

针对学生道德实践中的糊涂认识,教师应该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如有些学生认为自己承认错误是诚实,帮别人隐瞒错误是义气,是在宽容别人。在语文教学时就要通过学文明理,让学生认识到隐瞒别人的错误是袒护、包庇的行为,不能视作为讲义气。

对于一些错误认识和行为,多从正面引导和批评教育。对于诚信严重缺失、道德品质恶劣而屡教不改者,也应严厉批评或处罚。

让学生懂得:宽容是精神上的大彻大悟,是行为上拿得起放得下。宽容别人是尊重,宽容自己是放纵。让学生明白:没有宽容的社会不是文明的社会,缺少宽容的世界是充满邪恶的世界。

让学生进一步明白:把宽容理解为原谅、理解为容忍或怯懦,这是一个人看待问题的肤浅,宽容的真义在于给人创造一个友爱的环境而不互伤各自的独创性。

四、从教育要求入手

教学内容上要体现教学目标的递进性,七年级以礼貌待人、诚信交往为主,八年级以遵纪守法、乐于助人为主,作为九年级即将毕业的学生,要以“不弄虚作假”、“不揽功诿过”、“与人相处讲信用”为主。

在进行某一内容教学时,则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在引导学生行为时,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从远处着眼,近处入手。诚信修养,“譬如行远,必自遐;譬如登高,必自卑。”

“诚信”即诚实守信。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着它,但稍不留意它就会被丢弃。而现实社会中诚信渐远,千年前的圣人们给我们留下的“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美德,却快被遗失殆尽了。这何尝不是一个大大的悲哀呢?作为学校这块大净土,我们有必要让诚信发散拓展“诚信”的思想感情。

《曹刿论战》中讲到鲁庄公“何以战”的先决条件是“小大之狱,虽不察,必以情”,即“政治上取信于民”最终“齐师败绩”。在此可发散拓展到当今中国,坚守一个大国的信用,政治上显示一个大国的风范,经济上在东南亚金融市场危机时,承诺人民币不贬值,军事,体育等我国的信用得到世界上大多数的认可。

正是我国恪守承诺,履行诺言,言而有信,联合国大会才会一次又一次拒绝台湾加合国的决议。挫败对我国人权异议的提案;加入WTO;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一个道理:只有诚实守信的民族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归来,因为它比荣誉更长久,它比金钱更珍贵,它比美丽更厚重。

课外收集积累诚信相关的名言,俗语,事例。把好的、有典型性的张贴,表扬,奖励。激励学生选取适合自己的作座右铭,学以致用,约束自己,督促自己慢慢成为一个诚实守信的中学生。

总之,诚信是一声呼唤,唤醒迷茫的人们。诚信是一炉碳火,温暖寒冷的人们。诚信是一张风帆,推进勤勉的人们。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慢慢体味,铸就诚信人生。“至诚无息”,愿我们在这充满光辉的理想人格之路上,不断前进,打造出诚信的师生形象。

上一篇:试论思想政治课的学科功能 下一篇:浅谈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