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费运行监控体系构成要素分析

时间:2022-08-17 05:40:09

军费运行监控体系构成要素分析

摘要:机会主义行为的存在极大地降低了军费运行效益,损害了军费所有者,即社会公众的利益。要提高军费使用效益,就必须建立有效的监控体系,使军费使用控制者放弃机会主义行为,努力提高军费保障效益。本文就军费运行监控体系的构成要素做以主要分析。

关键词:军费运行 监控 构成

一、监控主体

军费运行监控主体是监控的实施者。若军费是社会公众投入军队获得国防安全的一部分资源这一命题成立的话,则军费运行既要接受军队各级监控组织的监控,也要接受社会公众的监控。据此,本文把监控主体分为五个层次。一是社会公众。社会公众是军费的所有者,有权对军费运行情况进行监控。但社会公众是一个极其广泛的集体概念,行使监控权力具有一定的困难。二是军队广大官兵。他们既是军费所有者成员之一,又是军队各项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对军费运行情况有一定的了解。由广大官兵对军费运行进行监控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三是部队各级党委、首长。党委、首长既是社会公众的利益代表,又是军费控制使用的决策者,便于从宏观上对军费运行实施总体监控。四是审计、纪检等外部监督主体。他们专司财经监督检查职责,是各级党委首长的监督职能机构。五是各级财务部门及财务人员。财务部门和财务人员是军费运行过程中主要参与者,是军费运行监控的重要主体。

二、监控客体

客体在哲学上是指存在于主体之外的客观事物,是主体认知、研究和分析的对象。作为一种经济运行系统,军费运行系统也由人、资金和信息要素组成。其中,人是最活跃的因素,其他两种要素只不过是人的行为的载体。所以,军费运行监控客体是在军费运行过程中,通过各种活动及其结果所反映出来的人的经济行为。军费运行系统中人的行为(以下简称军费运行行为)是指在军队系统中人们所采取的与军费运行有关的行为。按军费运行三个环节划分主要有以下三种行为:一是军费分配行为。现行基本的军费分配方式是预算,预算编制过程基本反映军费分配决策者的经济行为。二是军费支付行为。军队各单位、各业务部门取得军费后,或购买军队所需的装备、器材或物资,或进行消耗性支付形成战斗力,用于满足军队建设的需要。三是军费领报行为。是指在军队系统内完成经费分配过程之后,由各级部队对取得的经费所采取的领拨、使用和报销开支行为。通过领报行为,使军费预算环节明确的军费支配使用权限与管理责任得到落实。尽管在军费运行的不同环节存在不同的行为表现,但从本质上来说,经济行为都归属于机会主义行为和非机会主义行为。只有透过监控客体在各个不同环节的表面现象抓住本质,认清机会主义行为表现,才能建立有效的监控机制。

三、监控依据

监控依据是对军费运行监督控制的评判标准,主要包括法制依据、计划依据和标准依据。法制依据是国家及军队制订的相关财经法规,有国家颁布的财经法规制度、全军统一的规章制度以及部队各大单位制订的局部性的规章制度和补充规定等。计划依据是各级制订的军费预算(包括年度总预算、分项预算、专项预算和部门预算等),以及以预算为依据制订的军费支出计划。标准依据是各级制订的经费开支定额,如总部制订的公务事业费标准、各单位制订的招待费开支标准、差旅费开支标准等。

四、监控方式

军费运行监控方式是指监控活动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军费运行监控机制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具有多种监控方式。按照监控角度分,有外部监控和内部监控两种方式。外部监控是由军费运行系统以外的机关或组织来实施的,包括审计监督、民主监督等;内部监控是军费运行系统中上级对下级、同级各部门之间的监控方式,包括内部控制、开支审核等方式。按照监控的时点划分,有事前、事中和事后监控三种方式。事前监控实质上是预防性监控,如预算监控、预算编制审计监控等;事中监控是在活动进行过程中实施的,以便及时发现并纠正偏差,如预算执行审计、民主监督举报等;事后监控主要是活动结束后进行的审核、评价和总结,如决算审计等。按照监控实施时是否有主体参与划分,有主体参与监控与制度监控两种方式。有主体参与监控是指监控活动必须由监控主体参与才能开展,如审计监控、民主监控等;制度监控是指在监控实施时不需要主体的直接参与,主要靠文化习惯或制度规范约束和激励,如廉政思想教育、财务人员工作职责等。

五、监控手段

军费运行监控手段是指为发挥监控功能而采取的具体方法。监控方式是一种理论性的行为监控模式,监控手段是监控方式的具体实施或操作。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人的行为是制度因素与个体心理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在现实性上,制度决定行为,因为对于现实的人而言,个体是在由制度所限定的关系空间中活动的。按照这一观点,尽管在军费运行中具体监控手段形式多样,但所有的手段都归属于制度。制度可分为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两大类。正式制度有两个层面:一是宏观的制度环境和制度结构,即体制、机制、层次;二是微观和中观层次的具体制度安排,即法律、规章、组织等。而非正式制度则指文化传统、习惯、道德、意识形态等。正式制度在整个制度结构中处于主要地位,通过约束与激励共同控制着人们的行为。非正式制度处于辅助地位,主要通过影响个体的价值观、意识、性格、态度,决定权力主体的结构需要、优势需要和动机,或者影响个体的需要满足感以及对正式制度的满意程度,从而影响个体行为方式的选择。监控手段只有综合运用正式和非正式制度,才能有效地发挥监控功能。

参考文献:

[1]周祥吉等.军费经济研究[M].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1997

[2]陈维丰等.军费管理学[M].北京:出版社,1997

上一篇:论优秀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 下一篇: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积极使用多媒体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