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天明:别了,教父

时间:2022-07-30 09:32:49

3月4日,著名导演吴天明逝世,享年75岁。这位影坛巨匠的猝然去世,在中国电影圈引起了极大的震动。作为“中国百年电影导演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他不仅拍出了《人生》、《老井》等颇具时代特点的优秀影片,而且发现并提携了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黄建新、顾长卫等一批优秀导演,因此,在电影业界,吴天明有着“中国第五代导演的教父”、“电影伯乐”等诸多头衔。

用八十年代的电影“情怀”对抗商业化

去世前不到一个月,春节刚过,吴天明从西安回到北京,去电影院看了两场电影。当天两部电影都票房过亿,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他要看看是什么。

第二天,他与老友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郑洞天一见面就问:“你说那俩电影是怎么回事?”一部电影一天之间就“票房过亿”,这事令他大惑不解。

时间退回到30年前,1984年5月27日,百花奖金鸡奖在成都四川大学颁奖,电影《人生》那年获得“双奖”。12000名师生站在雨中观礼,会散了但一个人也不走――他们要看吴天明执导的电影《人生》。大雨中一直看到天黑,学生们自发地喊:“电影万岁!《人生》万岁!”

回忆起这段往事,郑洞天感慨地说:“这个情景和一天一个亿相比,是我们过去这一代人和现在这代人的区别。”

近年来,当导演们忙着大制作、拍大片,票房奇迹屡屡被刷新的同时,“情怀”一词已经很少被提及了,取而代之的热词像“资本运作”、“票房过亿”之类,似乎更能吸引眼球。但是最近几天,当人们回忆起吴天明的时候,张艺谋、陈凯歌、李少红等大导演不约而同地提到了这个词――“情怀”。

在一场场视觉盛宴的背后,难怪吴天明会问:“你究竟想告诉观众什么?”高投入、高片酬、高回报,电影“三高”虚症的表面,不容忽视的是情感的低投入、内容的低成本、观众的低认可度的“三低”窘境。

吴天明曾对陈凯歌说,他对今天电影的现状不满意。中国电影因为资本市场的兴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绝对有不适应、不舒服的地方。但是吴天明一个人无力改变或改善今天的情形,他只能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张艺谋说:“我在某些报道中看到他对我批评,说得很对。我跟他见面的时候,谈了很多,但他就不谈我最近十几年的作品,我都知道。我有一个愿望,一直没有完成,其实我后来拍的《归来》,也是想我把电影做好了,请‘头儿’看一眼,我很希望从他嘴里听到对我的一些看法。我很在意他。”

可是,斯人已去,中国电影走向何方,这个当年的“教父”,早已无力回天。

从《人生》到《百鸟朝凤》,一个时代的坚守

2005年,适逢中国电影百年,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将第一个终身成就奖颁给了吴天明。颁奖典礼上,所有电影人起立为他鼓掌,热烈的掌声持续了好几分钟。这个奖项有10万元奖金,主要是考虑到一些老艺术家在他们最辉煌的年代里过的是最清贫的日子,同时也是鼓励他们晚年还能继续电影创作,完成他们的电影梦想。

吴天明接过这笔钱,问他将怎么使用这笔奖金的时候,他沉吟片刻,突然说:“我要把这笔奖金捐献给老井村。因为,老井村一口两百年的井干枯了,我希望这笔钱能帮助他们打一口井,让他们喝上干净的水。”

通过“老井”,我们回到吴天明的年代。

他是上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界中流砥柱式的标志性人物,几乎无人可与之相提并论。

1939年出生的吴天明,祖籍山东,出生于陕西。1979年,吴天明与滕文骥联合导演了《生活的颤音》,这是他导演生涯的第一部作品,不仅获得了文化部1980年优秀影片奖,也让他斩获了优秀青年创作奖。这一年,当时被许多人称为“文艺界春天真正到来”的年份。

作为“第四代”的一员,吴天明的艺术春天姗姗来迟。首次独立执导电影《没有航标的河流》时,他已43岁。次年,他完成了《人生》。这部改编自路遥小说的电影,被视为现代化转型中农村青年的心灵写照。上映后几乎轰动了整个中国。

如果说,《人生》已奠定吴天明在中国电影史上无可替代的地位,那么,1986年拍摄的《老井》则更是让他的声名如日中天,并且意义深远。

决定拍摄《老井》时,吴天明大胆启用了干摄影的张艺谋出演男主角,当时周围是一片讥讽和反对之声,但他没有因此而改变主意,事实证明,他有着非凡独到的眼光,电影后来不仅荣获了内地的金鸡、百花双大奖,还有香港电影协会和东京、意大利、夏威夷电影节的国际大奖。

2011年9月,73岁的吴天明应邀主演了张杨执导的电影《飞越老人院》,拍摄现场,他永远是最活跃的一个,当别人问他导演电影几十年为什么又当演员演电影,他乐呵呵地回答:“老了老了,演演电影,好玩,也算在电影梦里过把瘾。”

也许,吴天明不是一位高产的导演,但他的每一部电影都蕴含着悲天悯人的情怀和深刻的思想内涵,看时令人感动,看后让人深思。他最后一次执导的电影《百鸟朝凤》拍摄于2012年5月,是第22届金鸡百花电影节上的开幕影片,再次赢得关注和赞誉。

但令人震惊的是,该片却几乎没有在院线上映过。这些都让人产生困惑:对于当下的中国电影和中国电影产业,吴天明的价值究竟在哪里?

“从吴天明对中国电影的重要性来说,他过早地走入了历史。他将永远是中国电影绕不过的一个航标。他独特的电影观念和坚守的精神,不要被忘记。”艺术评论家贾晓伟沉重地说。

“教父”生涯:张艺谋、陈凯歌、顾长卫……的导师

吴天明是中国电影界当之无愧的“教父”,“第五代导演”的称谓是和吴天明的名字连在一起的。

当年,作为“第四代”导演的领军人物,吴天明提携、发现并任用了刚刚走出校园的年轻影人们。用当年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谢飞的话说,吴天明“接了学校老师的棒”,填补了从导演系学生到真正成为导演的一段历练时光,让更多导演走了出来。

拍完《老井》后,一心想在导演上练一把的张艺谋,向吴天明表达了心中的热望。他拿着一篇莫言的小说《红高粱》想要拍电影,吴天明立即答应支持,并且在上级部门没有任何批示、没有获得一分资金支持的情况下,他自己顶着巨大的压力、隐瞒着上级、违反规章制度,私下慷慨解囊和几个同仁凑了几万元,让张艺谋悄悄地赴山东高密种起了高粱……

有人说,吴天明是中国电影界慧眼识才的伯乐,一点没错。电影《红高粱》成为张艺谋导演生涯的成名作,不仅红遍祖国大江南北,还在国际上引起了关注,借此势头,张艺谋一发不可收拾,接连拍出了《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等享誉国内外的优秀影片。

在吴天明的带领下,西安电影制片厂还相继出品《黑炮事件》(导演黄建新)、《盗马贼》(导演田壮壮)、《野山》(导演颜学恕)、《疯狂的代价》(导演周晓文)、《棋王》(导演滕文骥)等一系列杰作,中国影坛出现了“西部电影”神话,中国“第五代”导演的崛起也由此开始。

正是有了吴天明的全力支持,陈凯歌才顺利拍摄了《黄土地》。中国电影的双峰陈凯歌、张艺谋顺利“会师”。1987年中影公司举办第一届中国电影展,陈凯歌的《孩子王》没能赶得上报名时间,没被列入参展影片的正式目录里。为此,吴天明亲自赶赴现场,举着《孩子王》的海报挨家推销,还安排了放映会,结果被14个国家买去。

上一篇:周杰伦卖酸菜 下一篇:《大众电影》复刊:当“老文艺”遇上“新土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