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染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

时间:2022-07-30 09:32:04

浅谈传染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

摘要:通过对350例传染病患者不同的心理观察及护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病人及家属都能积极地配合治疗、护理,对疾病的康复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传染病 患者 心理特征 护理

传染病是由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感染人体后所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常可引起传播、流行而严重危害人民的健康,甚至引起人口死亡。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1]。因此隔离是传染病护理工作的重点,病人被确诊为传染病后,常表现出忧心忡忡、烦躁不安的情绪,不能接受系统的治疗和护理。为使患者能取得最好的治疗效果,尽早恢复健康,我们在医疗实践中要了解和掌握病人的心理需要,消除各种不良心理因素,使患者以轻松、愉快的心情配合治疗。因此,在临床工作中有针对性的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1临床资料

我科在收治的350例患者中,近95%有心理异常现象。其中肝炎210例,占60%;结核病70例,占20%;其他占20%。年龄最小1个月,最大75岁。

2心理特征

2.1自卑自怜这是一种无能为力、无可奈何、悲愤自怜的精神状态。患者常常变得敏感,他人不经意的一个眼神、动作都会引起患者的自卑和怀疑,别人的低声细语会令患者认为自己得的是传染病,别人嫌弃他,导致心理应激失控,自我价值感丧失,自信心降低,强烈的心理压力导致患者无法正常生活与工作,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否定,别人的关心他会觉得是对自己的可怜,滋生自怜情绪[2]。

2.2孤独感传染病人由于病种不同,在医疗上要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并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活动,不能外出和接触隔离以外的人和事物,亲人不能像以往那样无所顾忌、亲密无间,以及怕自己的病传染给家人,又害怕亲人与自己从此疏远,有的担心自己有了传染病,同事或朋友从此冷淡疏远他,这样往往会有种被限制、被压抑的感觉,从而产生了孤独、寂寞的心理,进而出现厌倦情绪,甚至视病房如牢房。

2.3焦虑、逆反不信任由于有些传染病病程长,久治不愈,患者往往怀疑医生未尽责,或者认为医生技术水平差,有的还怀疑未给自己用好药等种种猜疑,而拒绝再接受检查治疗,有的患者甚至对医护人员采取粗暴的态度大吼大闹,对治疗不合作。

2.4不安全感和无所谓心理个别传染病人,住院期间因担心再被传染其他疾病而表现出过分的谨慎、小心、多疑、不敢行动,如:不敢开病房门、不敢碰病房东西等等。相反,有个别病人不了解或不相信疾病的传染性,表现出生活随便;不遵守消毒隔离制度,抱着无所谓的态度,随便使用他人物品,甚至偷着外出。

3护理措施

3.1儿童病人的心理护理我国当前的计划生育,造就了一代的独生子女,一旦生病父母显得格外紧张,他们往往夸大病情,对医务人员提出过高的要求,病人的心理状态,直接受家属的影响。因此儿童病人的护理重点应加强对家属的心理支持,取得其配合。由于儿童病人病情急、变化快,又不善于表达,所以要求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机智灵敏,善于从观察到细微变化中发现问题,采取措施,防止突然事故发生。护理人员对儿童要多加鼓励,不要训斥,保护儿童的自尊心,要成为儿童的贴心人。病房应有玩具,护理人员要带领儿童游戏玩耍。给患儿打针治疗时要利用儿童注意力易被转移及喜欢表扬鼓励等特点,尽量减轻他们的疼痛感。护理人员应有一颗慈母般的心,温暖、体贴、爱护颗颗受创伤的幼小心灵。另外,对于致残儿童,要倍加爱护。他们往往悲伤、恐惧、啼哭或夜里突然惊醒等,护理人员应经常巡视,给他们讲热爱生活的小故事,讲身残志坚的小榜样,以调动他们的个性积极性。不同年龄的儿童个性差异极大,其心理特点也很不相同。因此,他们的心理状态只能从其言语和非言语行为(表情、目光、体态等)中仔细体会理解。

3.2青年人的心理护理青年时期是人生朝气蓬勃的时期,突然被诊断得了传染病会感到很大的震惊,他们往往不相信医生的诊断,否认自己得病,一旦承认,主观感觉异常敏感易产生自暴自弃、悲观失望、急躁情绪,情感变得脆弱,他们担心疾病耽误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对生活前途造成不利。怕遭到同事朋友的卑视、疏远,怕失去心爱的恋人影响婚姻家庭生活。而且青年的情绪是强烈而不稳定的,有时欢快,有时不愉快或愤怒。从自信到自贬,从自私至利他,从热心至冷漠,从兴高采烈至消极失望,皆能在转瞬间有所改变,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因此护理人员应了解其心理变化特点给予理解同情和支持。针对青年人应注重友谊,具有向群性的特点,把同病种的青年人安排住同一病室,他们在一起可激发生活的乐趣,消除孤独感。青年人情绪强烈,不稳定、自控能力差,容易出现波动,倘若病情好,他们就盲目乐观,不再认真执行医疗护理计划,若病情好转缓慢,病程迁延又易于自暴自弃,悲观失望,情感变得异常抑郁而捉摸不定,由于疾病的折磨会出现严重的精神紧张,对生活失去信心,以致轻生自杀,护理人员应及时发现病人的心理变化,给予其心理支持,多关心、多问候、多鼓励,鼓励其积极面对人生,勇敢的面对现实,接纳现实。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协助患者树立正确的心态,增强与疾病斗争的信心[3]。

3.3中年人的心理护理中年是人生历程中最值得回味的年代,这个时期中年人的社会角色,比较突出,既是家庭的支柱,又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一旦得病心理活动沉重和复杂,他们担心家庭经济生活,老人的赡养、子女的教育,又惦念自身的事业。一旦得病往往产生急噪的心理同时不安心养病,难以进入病人角色,针对这一特征,护理中应劝导他们真正接纳疾病并认真对待疾病,同时还要动员其家庭和工作单位,妥善安排病人牵挂的人和事,减轻病人的后顾之忧,利用中年人世界观成熟稳定的特点,对现实具有评价判断的能力,使他认识到治疗是当务之急,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把病治好。

3.4老年人的护理幕年是人生最困难的时期,衰老是生物体不可抗拒的规律,老年人一旦得病,心理上易产生孤独感和无价值感,情感的幼稚,甚至和小孩一样为一点不顺心的小事而哭泣,特别是得了传染病需要隔离离开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一些文化层次较高的老病人,对自己的疾病有一定的认识,但不全面,易出现对疾病理解的偏差,有些老年人对自己的病情过分担忧造成心理障碍,还有一些经济落后地区的老年人,一旦得病情感的失落尤为显著,他们害迫遭到子女的遗弃,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成为家庭的累赘,对于这些病人护理人员应多给予关心,理解说服病人家庭多关心,探望老人,减轻老人的心理负担。对老年病人的尊重是护理人员的重要品德,对他们的称呼须有尊重之意,不可直呼姓名、床号、应称呼老伯、老爷爷等,听他们说话要专心,回答问题要慢,声音要大些,使他们感到受重视,受尊重。

4护理体会

随着医学模式转变,现代护理己从以疾病护理为中心发展成为以病人护理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做好传染病人的心理护理,就要主动把握病人的心理特征,对待病人要做到耐心、细心、关心和爱心,消除病人的心理障碍,争得病人的信赖。良好的心理护理是一门精细的艺术,它除了要求我们护理人员具备必须的医学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技术外,还必须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以及办事果断、耐心、细致、宽容的素质及敏锐的观察能力,从而提高心理护理的效果。因此心理护理是整体护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孟华,田丽荣,徐玉,等.传染病病人的特殊心理及护理[J].中国保健杂志,2009,第七期.

[2]王富珍,齐亚莉,龚晓红,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疾病个人心理负担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04,20(9):1143-1144.

[3]宋建新,刘晓东,齐俊英,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情绪障碍调查及治疗对策[J].同济医科大学学报,2001,30(3):266-268.

上一篇:心脏标志物在心梗病人中的应用 下一篇:探讨对急诊骨创伤漏诊的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