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桥涵工程技术》课程的建设开发

时间:2022-07-30 07:46:32

高职高专《桥涵工程技术》课程的建设开发

摘要: 依据青海交职院高职高专国家百所骨干院校建设项目,结合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和目前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桥涵工程技术》课程建设,从能力目标、建设理念、课程设计等方面进行探讨,得到了该课程建设的具体思路和内容。

关键词: 桥涵工程技术;课程建设;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1-0250-03

0 引言

2011年,教育部高职高专100所骨干院校建设任务启动,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工程造价”专业作为该院申报的重点专业,其建设任务之一是进行《桥涵工程技术》课程开发,并出版教材[1]。然而,桥涵类课程涉及的专业知识既广且杂已是众多高职院校的共识,《桥涵工程技术》的能力目标、建设理念、课程设计等内容就成为首要研究的核心问题。

1 课程能力目标的确定

1.1 就业岗位分析 根据青海交职院招生就业办的统计数据,“工程造价”专业近3年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如图1。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为施工岗、监理岗,两者所占的比例约占80%,在全国其他交通类高职院校中也存在相似情况。因此,《桥涵工程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能满足施工、监理岗位的工作需求,从体现专业特色角度也应满足“造价”岗位需求。

1.2 课程能力目标分析 根据我国教育部相关文件,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端技能人才”。通过省内外众多道路桥梁企业的调研,“高端技能人才”一般应具备以下的专业特质:

①具备桥梁图纸审查能力,即在看懂专业图纸的基础上,熟悉设计施工规范及相应原理,能指出图纸中的不妥之处。

②对常见的分部分项工程,具备编制施工方案的能力。即要求在熟悉工艺流程及规范条文的基础上,具备扎实的施工计算能力。

③具备一定的工程分析能力,能根据现场实际状况灵活施工、灵活监理。

2 课程建设理念

我国高职教育只有十几年历史,在以往课程建设中,往往参照本科院校模式,以在校学生作为课程建设的服务对象。随着近年高职教育如火如荼的发展形势,“校企合作”、“校企共建”等理念已成为共识,道桥专业各项执(职)业制度不断完善,各种新材料、新技术亦层出不群。因此,《桥涵工程技术》课程建设必须适应新的形势,建设理念必须做相应调整。

2.1 课程的社会服务性 学校与企业缺少利益纽带,导致“校企合作”、“校企共建”的口号在实际工作中,落实的并不理想,这是目前高职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对于道桥高职而言,学校往往处于“求人”的境地,企业占据技术、经济的优势地位,往往表现高调。

要落实好“校企合作”,学校应能为企业提供一定技术服务,帮助企业提升实力。就课程建设领域而言,课程内容应具备“社会服务性”,服务对象包括“学生、企业、社会”三个层面。即课程不仅适合在校学生学习,也可作为企业培训教材,亦可供社会工程人员参考。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开发上,就必须突出实用性、先进性、经济性,与企业实际生产工作联系紧密,传统的概念介绍性质的桥梁教学明显是不合适的。

2.2 执(职)业性 我国目前正积极推进和完善各项执(职)业制度。高职教育必须适应国家建设的大背景,高职生应能适应相关专业的执(职)业考试,了解相关法规政策,在工作中合法执业。

与道桥造价专业相关的执业资格有:建设与城乡住房部推出的建造师、交通运输部推出的公路监理工程师、公路检测工程师、公路工程造价工程师等。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是在该行业长久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其自身能力获得社会认可的一种体现。因此,在课程内容建设中,应引入“执(职)业资格”的相关专业要求进行人才培养。

3 课程设计

3.1 教学对象研究 课程教授对象主要是在校学生,青海地区高职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兴趣低、能力差的现象。另外,对于在企业一线工作的绝大多数技术人员,其专业知识、能力存在严重的“偏科”现象,即能适应目前所从事的具体工作,但无法拓展相关联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专业面狭窄且有较大局限。

3.2 教学方法的思考 目前高职教育中较为先进且普遍认可的方法是“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引领、任务驱动”。这种教学方法学习目标明确,通过具体的工作任务来应用知识、锻炼能力,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但对教师要求极高,既要有丰富的专业理论,更要有丰富的工程经验,还要有大量时间精力来设计适合的工作任务,才有可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桥涵课属于难度较大的专业课。在实际教学中,在学生没有任何相关专业印象的前提下,不可能每节课均布置任务。本次教学研究中,认为相对比较合理的教学方法是:

①根据课程内容,划分能力目标。不要求每个课时均完成一定任务,但3~4个课时应实现一定目标(难度较高的任务,时间可延长)。

②案例教学法是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较为常见的方法,工程界一向有“看案例,学工程”的说法,教学效果较为理想[2]。

③展现直观的工程实体,应用于教学。

如南京交职院在校园中现浇了多根钻孔灌注桩(埋设了声测管,并刻意制造了一些有缺陷的桩)、箱梁、空心板、简支梁桥,可以进行桩基检测、混凝土保护层检测、混凝土强度检测、桥梁动静载试验等内容的教学,图2所示。

3.3 教学单元设计 以“校企共建”为基本原则,建设既可以用于课堂教学,又可以用于企业技术培训的课程。突出重点,以“单元、任务、练习”为基本单位,构建课程框架。针对目前桥梁设计施工中的基础知识、关键知识,突出实用性,构建高职特色的桥梁课程结构。初拟总课时数86,其中实训课时20,基本单元如表1所示。

3.4 课程特点 了解专业技术发展方向,熟悉桥梁基本构造及重要规范条文,训练设计施工中常规计算能力,突出地域特点,强调质量意识,通过案例活学工程原理,以求灵活施工、灵活监理、灵活变更。课程具体特点如下:

①教学内容精深,教师角色从以前的“基本概念介绍、基础知识讲解”转变为“术语、设计施工原理、工程应用情况”的讲解,对教师的专业要求相对较高。

②从桥梁基本构造、设计原理、病害预防及治理、施工监理应用等四方面进行课程开发,体现其相互联系。

③对复杂桥型仅在个别单元进行了常规介绍,围绕最常见的公路桥型进行单元设计,内容实用、细致。

④教材中每个单元均有相应的ppt文件、视频文件、专业论文等资源,资料丰富,可以实现“教材与教案的二合一”。

⑤课程建设引入职业考试内容,职业题库始终处于“动态、可持续”的状态。

⑥一些单元中分析了由于设计、施工不当引起的工程病害,强调了“质量意识”。

⑦课程建设体现了地域特色,如青海省冻土、盐渍土地区的桥梁施工特点均有所体现。

⑧与一般教材中仅提供残缺的图纸资料不同,本教材中提供了最常见桥型的完整图纸,技术价值高,也有利于学生实现“自我考核”。对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也有所介绍,以求“开拓眼界”,提高学习兴趣。

4 结束语

知识、能力、素质的划分是相对的,知识不经内化不能形成素质,内化了的知识不经运用,也不可能形成能力[3]。合理设计教学内容,通过各种案例从不同角度进行启发拓展,采取“一讲一训练”的方式突出练习的重要性,“技术实用”是本课程建设的主要特点。该套教材已试用近2年,效果较为理想。

参考文献:

[1]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建设方案[R].西宁: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11.

[2]匡希龙,李振谢,海涛.案例教学法在桥涵施工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2):90.

[3]王前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3(10):20-22.

上一篇:以产生问题为驱动的卓越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下一篇:市场需求导向的本科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