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产生问题为驱动的卓越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时间:2022-06-29 04:24:34

以产生问题为驱动的卓越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 本文提出了卓越课程的设计原则、实施细则和实施平台,设计了卓越课程的考核内容、考核方法和最终成绩构成。指出卓越课程的建设和实施,适应当今教学模型策略,以产生问题为驱动,能充分发挥学生潜能,体现课程特色和专业风范。

关键词: 卓越课程;教学改革;问题驱动

中图分类号:G42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1-0239-02

0 引言

“卓越课程”是2004年苏格兰政府推行的课程改革计划,旨在强调“学习体验”与“学习成果”并重,探索“更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以实现学生“个性、能力、智力和体能最大潜力的发挥为导向”,其教育目标为“成功的学习者,自信的个体,负责任的公民和积极的贡献者”。这种培养模式正逐渐被我国政府、高校接受并推广应用[1]。

为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造成以产生问题为驱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自由起疑,并围绕产生的新问题展开学习、思考、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问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江南大学借鉴苏格兰经验,于2012年6月启动了“卓越课程”的建设工程。一年的改革实践证明,卓越课程深受学生欢迎,能够调动起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输入型的学习转换为输出型的应用,把被动、消极、应付性学习转化为主动、积极和创造性学习,能够使学生真正“活”起来。

1 卓越课程的建设目标

课程建设是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按照苏格兰的观点,卓越课程改革的目的具体表现为四方面:一是成功的学习者,就是要有学习的热情和动机,有取得高成就的决心,能够接受新事物和新观念,在不同条件下灵活运用各类学习方法,自主性地学习,创造性地思考;二是有信心的个体,就是自我尊重,保持健康和积极的生活方式,有抱负,独立地生活,能够在不同的活动中赢得成功;三是负责任的公民,就是能够尊重别人,负责任地参与各类活动,能够尊重不同的信仰和文化差异;四是积极的贡献者,就是积极进取,精力充沛,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2]。

这一目标也适合中国社会对人才的发展需求,为此,江南大学吸取苏格兰“卓越课程”改革经验,创建卓越课程建设工程。其宗旨就是支撑和实践国家人才培养政策与课程本身的价值标准,通过不同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提升他们的学习期望,帮助其储备丰厚的知识基础和实践经验,使之成为能为社会做贡献,博学而有责任心的现代人才。促进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卓越课程改革和实践的重要目标。江南大学选择参与卓越课程建设项目的一般为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学科平台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这类课程担负着培养学生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任,以期使学生能将个人梦和中国梦结合起来,从而为实现共同的中国梦而不断努力[3]。

2 卓越课程的设计和实施

江南大学卓越课程建设的实施工作从2012年6月份正式启动,建设周期为两年。第一年分准备、实施、总结三个阶段进行。准备阶段,由卓越课程建设负责人进行课程建设团队的组织、完成课程大纲、建设目标和建设方案等的制定。实施阶段,根据不同课程的自身特点,可以灵活多样,采取各种形式授课,核心点就是让学习者都能够参与讨论和实践,灵活运用课程实施细则,使师生人人都参与到课程改革中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自由的参与平台。总结阶段,总结卓越课程实施过程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以备第二年在实施的过程中扬长避短,最终创建一套较为完善的卓越课程建设方案。

2.1 卓越课程的设计原则 卓越课程按以下4个原则进行设计[3]。①挑战性和乐趣性原则。在课程内容设计时,充分挖掘课程优势,使课程富有挑战性、前瞻性和乐趣性,激励每位学习者的潜在意识,使其有高水平期望和成就的动机。②广度性和进步性原则。卓越课程的建设要让学生通过课内和课外不同内容的学习,提高学习能力,扩展知识水平;同时,要使学习者在每个阶段不断取得新的进步,并继续探索,综合不同的学习方式,去获得更高水平的理解,鼓励学习者养成追求进步、努力不止、坚持不懈的人生态度。③个性化和整体性原则。课程的设计要给每个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去做出符合自己意愿的体验和选择,获得不同领域和研究方向上的成功;同时要利用个体的成功,促进课程整体不断地改革和进步。④相关性的原则。通过卓越课程的学习,使年轻人充分理解他们学习的价值所在,是关乎自己未来的工作与发展,关乎国家未来的大事。

以上原则的设计和实施,将促成更为合理、优质课程的形成,将能充分发挥课程特色和优势,为提升整体教育教学水平奠定基础。

2.2 卓越课程的实施细则 江南大学卓越课程的具体实施细则为:①卓越课程均为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学科平台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由教学经验丰富的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教师承担,采取30人左右的小班授课,每位主讲教师配备一位研究生助教。②卓越课程的教学内容要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经典性,广泛吸收先进教学经验和优秀教学改革成果,能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最新科技成果,同时体现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③精炼课堂内容,突出重点,精讲多练,增加课外学习训练任务,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思考和探索的空间。要求学生课外训练时间与课堂学习时间比例不低于2:1。④运用多元化的教学组织形式,通过合作学习、小组讨论、项目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营造开放、协作、自主的学习氛围和批判性的学习环境。要求课堂讨论时间不少于课程总学时的30%,加大课外辅导、答疑在课程教学环节中所占比重,每门课程的课外辅导时数与课堂教学时数比例不低于1:1。⑤精心组织、设计与课程理论部分相配套的课程实验、实例分析、课程大作业等,鼓励学生参与相关课题研究和各种课外科技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⑥以学习过程为主,采取灵活多样的课程考核方式,全面评价学生学习态度,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⑦卓越课程的主讲教师简介、教学大纲、授课教案、课件资料等在教务处指定的网站公布。

2.3 卓越课程的信息化实施平台 卓越课程的具体实施是通过3个平台来完成:

①教师的快乐教学平台。为达到教师之间的无缝对接,卓越课程中心提供了多种丰富动感的教学辅助手段和工具,使教师之间能够充分共享教学资源,弥补其教学水平的差异性。

②学生的个性化自主学习平台。学生可以通过平台了解专业和课程发展、课程内容、教学安排等,同时完成作业和各种测试,并与教师在线交流,答疑解惑,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③管理者的管理监督平台。监管平台使教学工作数据化、客观化和透明化,为管理者进行科学管理和公正评价提供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有效的量化数据。

3 卓越课程的教学架构

卓越课程教学以模块化架构形式实施,具体见图1所示。整个教学过程共由课堂学习、自主学习、讨论探究、课外实践、课后作业等5大模块组成。①课堂学习模块。这部分内容是课程的重点和难点。由主讲教师精讲,重在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②讨论探究模块。这部分内容是课程基本内容的扩展和学科前沿。以学生为主,实行分组讨论,学生自主提问,或者教师启发式提问,学生间互相讨论,老师参与,重在引导和解答,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③自主学习模块。这部分内容是课程基本内容的先修和深化部分。要求学生以个人自主学习为主,通过查阅资料,充分理解,为较好的学习和理解本课程基本内容奠定基础。④课外实践模块。这部分是指利用所学知识完成一些课外活动,包括基本实验教学、项目教学、仿真教学和班级科技兴趣活动等。⑤作业题和答疑模块。主要是对学习内容的温习、解惑和巩固。

4 卓越课程考核内容及成绩构成

卓越课程的考核内容由学习过程和最后考试共同组成,具体构成如下:①上课听讲和主动发言(10%):包括是否按时上课、认真听讲,主动发言的次数和质量等。②随堂作业和测试(10%):一般每门卓越课程随堂测验次数不少于3-5次,具体可根据课时数确定。③理论探究(10%):包括探究的课题、内容、参与讨论的次数和质量等,以探究小组为单位由学生自主打分,教师把关。④自主学习(10%):包括自主学习的笔记、答辩记录或小论文等。⑤实验与操作(10%):包括预习、操作、实验结果、实验报告以及实验过程的创新性等。由实验指导教师打分。⑥课外实训(10%):包括参加实训的次数,对仿真软件使用的熟练程度、系统设计情况、系统仿真结果、仿真分析能力等。由课外辅导教师或助教打分。⑦课后作业与答疑(10%):包括完成课后作业的数量和质量,参与答疑的次数和所问问题情况。⑧期末考试(30%):考核对本课程重点及理论基础的学习和掌握情况。

5 结束语

“卓越课程”的建设与实施,为课程建构了新的价值标准、培养目标和实施原则。它需要学校和教师花大力气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各环节的内容设计和组织形式,以尽力展现课程的价值和魅力。江南大学一年的实践经验证明,卓越课程的实施能够使学生以产生问题为驱动,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充分体验学习的乐趣和价值,激发创新思维,变成学习和创造的主人。卓越课程的实施,能在教学活动中体现专业风范,能在教学应用细节中,彰显卓越的不凡品质。因此,“卓越课程”的建设工程,不失为培养创新拔尖人才的一条有效途径,将会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新华,马健生.苏格兰的“卓越课程改革”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6,193(6):76-79.

[2]祝刚.苏格兰“卓越课程”评价体系的特色及其启示[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2(9):33-37.

[3]罗娜.苏格兰卓越课程改革研究[C].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5.

上一篇:“PDCA”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研... 下一篇:高职高专《桥涵工程技术》课程的建设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