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科学发展观体会

时间:2022-07-30 06:09:29

编制科学发展观体会

我们党在上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指导各行各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党在新时期的重大治国方略,也是机构编制部门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一、用科学发展观贯穿于机构编制工作之中

机构编制工作承担着行政体制改革、组织机构建设、人员编制管理和服务等重要职能,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完善政权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机构编制工作必须切合实际,符合时代的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我们要坚持把科学发展贯穿于机构编制工作的全过程,把是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否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为检验机构编制工作成效的标准。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协调改革的新理念。要加强行政体制改革的总体研究,科学界定各级政府的事权,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既要重视经济管理部门的改革,又要重视公共管理和其他部门的改革,努力把握好改革的进度、深度和力度以及社会可承受度,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二)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中心,树立体制创新的新理念。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创新的意识、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思路开展工作,通过科学设置机构和职能,促进政府把该管的事情管住、管好,做到不“缺位”,把不该管、管不好的事情交给非政府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做到不“越位”。由相对集权转变为适当放权,由“无限政府”转变为“有限政府”,由单纯的行政管理转变为综合服务。

(三)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树立“以人为本”的新理念。要着眼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社会反映、群众关注的重点、热点问题入手,抓住行政体制、职能调整的根本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使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与构建和谐社会协调推进,推动政府建立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应急反应机制,提高政府处置突发事件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行政体制改革成效的根本标准,让人民群众和基层切实感受到行政体制改革带来的好处。

二、用科学发展观把握好机构编制工作的定位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机构编制工作只要从科学发展观实质出发,找准切入点,注重方式方法,服务大局,抓住重点,准确把握工作定位,才能把机构编制部门的服务工作进一步做好、做主动、做及时、做到位。

(一)合理配置,善于发挥机构编制管理的自身作用。机构编制工作是配置党和国家执政资源的重要方式。近几年,我县机构编制部门对矛盾较为突出的行政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和调整,但仍然存在一些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的、不相符合的地方,因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充分利用好机构、编制这两个手段,在工作方法和管理手段上既要从机构、编制等“硬件”配置上提出建议,又要对工作制度、运行机制等“软件”创新;既要重视人员编制的精简和控制,又要重视适应工作需要及时调整机构编制。通过设置好机构,理顺好职能,整合好资源,改善以行政效能为核心的软环境,以体现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

(二)统筹兼顾,妥善理顺各种矛盾关系。机构编制工作要确立统筹兼顾的工作思路,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关系。一是要树立全局观念,时时处处以大局为重,坚持原则,出以公心,妥善处理好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宏观利益与微观利益的关系;二是要统筹处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使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三是统筹处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各项改革的关系,注意与其他各项改革相互协调,配套衔接;四是统筹处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内部关系,找准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确定科学合理的改革路径,提高改革的实效性、针对性和科学性。

(三)以人为本,切实解决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的体制障碍。要按照“科学发展、社会和谐”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把机构编制工作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始终把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和着力点。从体制机构方面入手,认真分析研究产生影响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突出问题背后的体制机制原因,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建议。进一步推进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推动相关部门更加全面地履行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着力解决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的体制障碍,充分发挥机构编制部门在促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组织机制保障作用。

三、用科学发展观改进机构编制工作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机构编制工作的落脚点就是加强和改进机构编制管理,这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完善国家政权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由于机构编制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而且我国正处于转轨时期,机构编制法规还不完善,强化机构编制管理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不懈地抓紧抓好。

(一)深化各项改革,提高执政能力。一是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要求,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政府既要发挥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职能,更要发挥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依法规范行政审批事项,提高行政能力,以适应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协调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二是配套推进乡镇管理体制改革。积极配合农村税费改革,配套推进乡镇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实现“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方式;精简机构编制,减轻财政压力;压缩领导职数,充实工作人员;理顺管理体制,整合基层站所;深化体制改革,转换运行机制”的改革任务。三是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要不断总结经验,创新思路,科学制定政策,按照“公益目标明确、投入机制合理、监督制度完善、治理结构规范、微观运行高效”的要求,积极稳妥抓好事业单位改革。

(二)加强编制管理,创新管理方法。一是严格落实各项规定制度。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地方各极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和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继续推进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全面加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以中编办、监察部联合下发的《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为依据,加强对违反机构编制纪律事项的查处力度,严肃机构编制的政策性和法规性。二是改进机构编制管理方法。继续总结完善人员编制“总量控制、动态管理”办法,建立管政策、管总量、管结构的机构编制管理新机制。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根据政府职能转变和财政实力状况,综合考虑人口、面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科学合理地设置机构、调整编制;运用政治、经济、法律等调控手段管好管活现有编制,有增有减,动态调整。三是依法加强事业单位登记工作。按照国务院《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调整充实各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构,依法加大对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和年审工作力度,维护法人合法权益,为事业单位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转机换制打好基础。

(三)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管理水平。机构编制工作是“服务于大局”的工作,政策强,责任大,难度大,经常与方方面面打交道,这就对机构编制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首先要内强素质,提高编办干部的政治业务水平。开展系列的学习贯彻活动,要重点学习《地方各极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其次要外树形象,努力提高为民服务水平。要不断改进服务方式,主动为基层、为群众排忧解难,深化政务公开,规范文明用语,完善规范机关各项制度,努力提升服务质量。最后要抓好管理,在日常工作要做到三个“坚持”。坚持“以法治编”,不断建立、完善、落实机构编制管理各项制度;坚持“从严治编”,大胆管理,管住管好,管出成效,管出质量;坚持“廉洁治编”,秉公办事,不徇私情,不怕得罪人,敢于抵御机构编制的“说情风”。总之,我们要通过建设“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硬”的机构编制队伍,达到“思想更开放,精神更振奋,工作更高效,作风更坚定”的四个目标,以饱满的热情履行更光荣的使命,不断开创全县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崭新局面,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

上一篇:机构编制干部培训讲话 下一篇:乡镇事业站所改革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