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高中阶段的生涯规划教育

时间:2022-07-30 02:28:18

试论我国高中阶段的生涯规划教育

摘 要: 中学阶段对于一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美、英、日等国向来十分重视中学阶段的生涯规划教育,我国高中教育需要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和职业发展指导。本文对我国高中阶段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指导学生规划生涯、学校如何实施生涯规划教育作了探讨。

关键词: 高中阶段 生涯规划教育 建议

中学,尤其是高中阶段,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在这一时期,学生的心智趋于成熟,他们渴望自己所学的知识能与兴趣相吻合,以便将来能够找到一份符合自己理想的工作。学生在高中阶段面临着极大的机遇和挑战,也必须面对人生的第一次重大抉择――高考,抑或是就业。因此,作为教育者,我们有义务帮助学生确立人生目标,并且有意识地引导他们为达到人生目标做好充足的准备。这就要求我们在高中阶段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的指导和教育。

“生涯(career)”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职业发展理论的代表人物萨帕(Super)在1976年提出[1]。萨帕认为,生涯包括人一生中的各种职业和生活角色。他提出,“生涯发展(career development)”是一个终生的过程,可以分为5个阶段:成长阶段(0―14岁)、探索阶段(15―24岁)、建立阶段(25―44岁)、维持阶段(45―64岁)和衰退阶段(65岁以上)。其中探索阶段又可细分为三个时期:15―17岁为试验期,18―21岁为过渡期,22―24岁为尝试期。同时,他也指出,各级学校都应针对学生所处的发展阶段开展职业教育和辅导。根据萨帕的理论,一个人从15岁开始,即进入高中阶段前就应该接受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这必将为他进入大学之后进行较为成熟的职业生涯规划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生涯规划教育:我国的现状及外国的实践

目前,我国的生涯规划教育主要出现在大学,即“就业指导”,而且一般只面向毕业生,普及程度并不高。虽然就业指导能为求职的毕业生提供一定的帮助,但从一个人的终身发展过程来看,未免显得有些应急和过于功利。我国的中、小学几乎不对学生进行任何形式的生涯规划指导,大多数家长和老师还是认为中、小学教育的唯一目的就是进入大学深造,讨论学生的职业生涯是大学毕业时的事情。忽视对学生进行生涯教育使大部分中学生对自己的未来缺乏责任感,也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所在,往往依赖父母选择学习的专业和从事的职业。一旦进入大学或走上工作岗位后,发现自己缺乏兴趣或者不能胜任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就丧失前进的信心和动力。

相比之下,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则向来十分重视中学阶段的生涯规划教育。

美国的教育专家认为,现代教育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日后工作、学习、生活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他们应对日益变化的社会的能力。教育者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个性特征选择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道路,并指导学生选择那些有助于实现职业目标的课程,从而将个人的教育目标和未来的职业发展目标联系在一起[2]。

美国的中学生往往被要求问自己三个问题,即“我是谁”,“我的职业发展目标是什么”和“我应该采取什么行动才能实现我的目标”,从而加强自我认识,确立职业目标,并进行初步的生涯规划。美国中学还把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测验与鉴定阶段、信息服务阶段、咨询阶段及安置阶段,使生涯规划教育更加细化、更为有效。

职业指导和生涯规划在英国的中学里同样占有重要的地位。几乎所有的英国中学都设有职业方向指导课,配有专职的职业指导教师,以帮助学生确定未来的职业方向[3]。职业指导教师帮助学生认识各种职业,通过对学生的了解、与学生的交谈,引导学生确定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

日本提出职业指导始于1915年[4]。在日本的中学里,职业指导课与其他必修课程享有同等的地位,而且学校强调职业指导要通过整个教育活动来进行,指导内容从关于对职业知识的理解,发展到对人生设计、生活方式和自我实现的指导。

发达国家的生涯规划教育理念和实践值得我国参考和借鉴。同时,这些理念和实践都有力地说明了在中学阶段,尤其是高中阶段,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教育和职业发展指导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高中新课程改革呼唤生涯规划指导

我国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将高中教育的目标定位在了培养公民基本素养和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上。新课程更加强调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式的学习,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成长,鼓励学生发展兴趣、挖掘潜能。这就要求教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思考人生、规划人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并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发展道路。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指导正符合本次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即“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使每个学生在共同的基础上实现有个性的发展”。

在高中阶段对学生加强生涯规划教育有着多方面的意义。

首先,通过生涯规划,学生能更好地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特性和优势,从而确定自己应该努力的方向。确立了奋斗目标之后,学习和生活会变得更有激情、更有效率。

其次,高中学生面临着人生第一个重要抉择,生涯规划也能使他们在高考和就业二者之间做出从容的选择。对于大多数准备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生涯规划指导能帮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为大学的学习和未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最后,生涯规划能使高中生提前感受就业的压力,了解社会的需求,从而提高应对社会竞争的能力。高中是一个充满机遇和风险的阶段,指导学生进行生涯规划能使他们更有信心地进入大学学习,或者满怀理想地在其他工作岗位上实现自我价值。

作为教育者,我们不仅需要了解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而且要知道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正确、有效的生涯规划。

三、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生涯规划

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理念和经验,对学生的生涯规划指导可分为三步[5]:

第一步:帮助学生正确分析自己。通过各种形式的测验,学生能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心理能力及兴趣爱好所在,并准确评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同时结合对社会需求的了解,初步实现个性与职业之间的匹配,知道“我适合做什么”。

第二步:指导学生制定目标。在学生确定职业目标的基础上,还要帮助他们制定短期的目标来一步步实现自己的人生规划,让学生明白“我应该做什么”。

第三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挖掘潜力。要使学生明白,只有努力学习,挖掘并发挥自己的潜力,才能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未来职业的需要,让学生理解“我为什么这么做”。

对于我国的大部分中学生来说,“生涯规划”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学校应该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多样措施,使学生理解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并使生涯规划教育真正成为中学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四、对学校实施生涯规划教育的建议

(一)普及“生涯规划”理念

这是全面实施生涯规划教育的前提。在我国的中学,生涯规划还是一个新事物,对于学生,甚至教师来说,需要一个从了解、熟悉到接受的过程。学校可以先通过举办一系列讲座,向学生介绍生涯规划的涵义和相关理论,以及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帮助学生认识到这一时期的兴趣、爱好和能力会影响其未来的发展,从而使学生了解自我认识的重要性,并在教师的指导下,确立人生目标,尝试人生规划。

(二)开设“生涯规划”课程

这是实施生涯规划教育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学校可以开设专门的生涯规划指导课程,高中三个年级每学期三到四个课时,由学校邀请校外从事生涯规划研究的专家执教。

课程首先对学生的心理能力、个人兴趣、能力倾向与个性特征进行测验,使学生形成客观、准确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认识;同时向学生介绍各种职业的信息及就业市场的形势,使学生逐步形成对未来的设想,确定将来的职业目标。生涯规划指导课程是从高一到高三、循序渐进的课程,学生在高一时形成自我认识,在高二时掌握各类信息,到高三时初步进行人生规划。

学校还可以根据实际,开设与学生未来发展密切相关的选修课程和校本课程,使生涯规划教育不断得到延伸,也使学生在选课时真正体现自己的意愿,着眼于未来的发展。这些课程的内容可以包括社会礼仪教育、交际能力培养、创业知识介绍等。

(三)将“生涯规划”融入教育教学活动

这是巩固并推广生涯规划教育成果的保障。学校应加强对班主任、生活指导教师等德育工作人员的培训,使他们承担起指导学生进行生涯规划的责任,并号召全体教师在进行学科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融入生涯规划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技能。

学校也可以将生涯规划教育与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习机会,邀请各界人士参与学生的活动,使学校的教育和社会的指导相结合,让学生提前体验职业、了解社会。

参考文献:

[1]吴志功,乔志宏.美国大学生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理论评述[J].比较教育研究,2004,(6).

[2]曹磊.美国中学职业指导教育简介[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4,(8).

[3][4]王承绪,顾明远主编.比较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5]蒋乃平.职业生涯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上一篇:借鉴非均衡发展理论,发展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 下一篇:图像时代:是机遇,还是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