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外资盯上的民族品牌

时间:2022-07-29 11:21:31

被外资盯上的民族品牌

实际上,许多国企并不都甘心被外资并购,一些优秀民族工业在发展品牌道路上面临着感情和市场的双重博弈。并购可以实现企业快速成长,但同时也意味着风险,在外资的并购攻势下,一些本来可以和跨国公司竞争的民族品牌就这样消亡了;如何在“国退洋进” 的资本游戏中发展壮大民族品牌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摩根士丹利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和本刊记者谈起”国退洋进”的话题时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的体制是吸引众多外商来华投资的重要原因,国有企业管理层积极性普遍不高,尤其是面对积重难返的历史问题时尤为明显,外资参股或者并购对一部分国企来说不啻一根救命稻草,个别地方政府因此对外来投资者“一路绿灯”地放行。地方政府既然表现出这种姿态,外资并购国企的热情自然与日俱增。

一个可以和跨国公司竞争的民族品牌就这样消亡了

谢国忠举南孚电池为例,1999年的南孚电池,其碱性电池产销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五,扩张速度世界第一.占据全国电池市场半壁江山。当南孚电池走上”国退洋进” 的道路后,很快被外资控股,不得不从增长迅速的海外市场退出,如今一半的生产线完全闲置,一个可以和跨国公司竞争的民族品牌就这样消亡了。

本刊记者试图了解南孚电池目前的发展现状,致电该公司福建总部及设在上海的市场部,上海市场部有关人士答复记者时说,南孚电池现在销售很好、广告也做得不错,南孚电池还是市场上的品牌。至于其他问题,由于负责人均出差在外不方便立即回答。

谢国忠认为,外资并购国企操作得当.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但绝不是国企发展壮大的最佳选择,在外资并购目的并不明朗的情况下,贸然接受并购,国有品牌很有可能被以并购的手法消灭。当外资取得控股权后,他们就可能将国内品牌雪藏,专门发展自己的品牌,这样中国就会面临民族产业遭扼杀、民族品牌慢慢流失等问题。

类似的还有中国感光材料产业支柱之一的民族品牌乐凯胶卷。2003年10月乐凯与柯达合资,柯达以1亿美元的现金和其他资产换取乐凯胶片20%的股份。柯达至此完成在中国市场并购合作的“三级跳”:1994年正式进入中国,向中国政府提出“全行业收购计划”;1998年与中国政府达成“98协议”,投资12亿美元与中国的7家感光企业中的6家进行合资合作(乐凯除外);2003年与最后一个中国对手乐凯合资,中国的7家感光企业全部进入柯达阵营。在整个产业向数码领域转型的背景下,乐凯胶卷近年来的利润和市场份额持续下跌,使得我国的胶卷业走到了全军覆没的悲惨境地。

日前,乐凯对外事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不接受本刊记者对相关问题的采访。

外资并购六大动机

最近媒体又盛传外资啤酒巨头英博将购入燕京啤酒20%股权,虽然这条信息真伪难辨,但是外资啤酒巨头在内地大肆跑马圈地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据了解.目前国内啤酒企业绝大多数背后都有外资介入,如青岛啤酒已与安海斯一布希国际公司携手,金星啤酒也一度传出正在与外资谈判。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博士接受本刊采访时认为,外资并购知名国企,其基本动机主要来自以下六方面:

一是并购投资比新建企业的“绿地投资”有优越性,因为这种方式进入东道国市场速度快;

二是中国国内市场正在迅速膨胀.外资在华投资目的越来越多地从单纯把中国企业作为其出口产品廉价的生产加工基地.转向开拓中国国内市场,并购知名民族品牌有利于它们缩短占领市场的进程:

三是可以通过并购扼杀中国竞争对手;

四是对于那些并购基金而言,它们收购企业的目的是转手牟利,中国行业排头兵企业市场价值上升空间较大,运作空间较为广阔;

五是借助一窝蜂式的国企改制风潮,以及通过给热衷政绩的中国政府官员施加压力,进一步压低收购价格,获取额外利益;

六是前几年主要国家中央银行全面实行低利率,收购者手中有大量资金等待投资,跨国并购是这些资金很好的释放途径。

知名品牌被并购后打入“冷宫”不乏其例

在外资并购的大潮中,许多当年国人耳熟能详的品牌如熊猫洗衣粉、香雪海冰箱等都在被并购后打入了“冷宫”。

上世纪90年代初,熊猫洗衣粉在中国市场一度叱咤风云,在当时的洗衣粉市场流传着”南有白猫,北有熊猫”的说法,熊猫是当时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洗涤产品之一。1994年与美国宝洁(PaG)牵手,合资成立了北京熊猫宝洁洗涤用品有限公司。熊猫所在的北京日化二厂以品牌、厂房参股35%,宝洁以65%的股份控股合资公司。当时外方看好的是熊猫品牌50年的使用权。

合资以后,作为控股方的宝洁公司,一直着眼于发展高档洗衣粉市场,力推旗下的高档洗衣粉品牌汰渍和碧浪。而以物美价廉见长的熊猫产销量逐年递减,从合资时的年产6万吨.降到2000年上半年的4000吨左右。如今市场上到处可见汰渍和碧浪洗衣粉,却难觅熊猫洗衣粉的身影。而消费者也已逐渐淡忘昔日的“熊猫”了。

1995年,江苏香雪海与韩国三星进行了合资。在合资过程中,中方没有对当时在市场上占有率非常高的香雪海商标做价值评估(据专家保守估计,当时的香雪海品牌价值在1个亿以上),而且把最优质的一块资产――人员和设备,毫无保留地给了由外方控股的合资公司。更为致命的是同意了外方提出的“从合资起的3年时间内,公司不再生产香雪海品牌冰箱”的合资条件。

2002年11月,因400多万元的债务问题,江苏驰名商标”香雪海”的小家电类生产使用商品商标被法院拍卖,最终仅以104万元的价格转让给安徽一家家电有限公司。就这样,因为没有渠道的支持和强有力的促销,中方品牌渐渐失去了生命力。

2003年6月,全球第二大啤酒商南非酿酒集团SAB公司以6.8亿元人民币的代价购入哈尔滨啤酒28%的股权,持股量增到29.64%,成为哈尔滨啤酒第一大股东。2004年5月,美国安海斯―布希AB公司以每股3.?港元的价格购入29.07%的哈尔滨啤酒股权,加之此前SAB已经持有哈尔滨啤酒29.4%的股权,这样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哈啤被洋啤双雄控股。

企业要增强判断力规避风险

针对南孚、乐凯、哈啤。熊猫等中国务产业的领导企业,先后走入“国退洋进” 的征程,梅新育认为,并购可以实现企业快速成长,但同时也意味着风险,因此企业要有很强的判断力和规避风险的能力。国企一方面要有国家的经济安全意识,但也不必过于敏感和政治化,对于履行了一般商业规则的并购行为是可以认可的,当然对于垄断性并购.应该警惕和预防。

据公开报道,国资委研究中心相关人士也认为,就目前的外资并购个案和形势看。绝大多数并无垄断趋势。国企在被并购过程中也会学到了很多商业操作的新理念和新实践。但是随着这些产业的国有企业领军者纷纷被外资”蚕食”,若干年后,行业规则、游戏规则制定者肯定要易主,中国的民族品牌发展前景将难以乐观。

上一篇:绝对伏特加给予茅台品牌的启示 下一篇:社会责任不是脱口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