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应注重三个积累

时间:2022-07-29 11:18:53

语文教学应注重三个积累

内容提要:语文教学首先要重视和培养学生的积累,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语文学科的特点。作为交际工具,要输出,但前提要有储藏量,储藏量越多,输出的越多;作为人类文化的载体,要传承必须要储藏,储藏的过程就是积累。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语言积累、生活积累和情感积累,积累是扩大储藏量的必要途径。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语言积累 生活积累 情感积累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基本的理念之一。语文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途径是什么?换句话说,如何学好语文?有专家认为,学好语文有两个不可或缺的因素:一是扩大学生的储藏量,二是发展学生思维加工能力。前者着眼于积累,后者着眼于实践运用。因此,基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生活积累和情感积累,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为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基。

一.语言积累

积累丰富而规范的语言词汇,是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重要特征,这决定了语文教学应优先注重学生的语言学习,实现语言积累。

1、增加阅读量,养成摘录好词好句、读摘结合的习惯。在教学中,不但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而且更要关注学生阅读范围的延伸和拓展,引领学生在广阔的阅读天地,揣摩语言的情感力量,吮吸丰富的语言营养,滋补孱弱的语言贫血,“不动笔墨,不读书”,说的真是太好了,为语言贫血病症开了一剂良方。读书时,鼓励学生摘录作品中优美的句子、精彩的语段、传神的描写等,让学生在语言世界中,去品味,去揣摩,去运用,从中获取语言美感,实现从量到质的语言积累。

2、提倡背记优秀的古诗文。先辈遗留下来的古典诗文,言简意明,情境高雅,寓理深刻,浓缩着民族语言的优秀精华,绽放着永恒的语言魅力。教师可依据新课标推荐的优秀诗文背诵篇目或选择经典的诗词篇章,提倡学生背记。如坚持“每周一诗一文”的背诵活动,试想,一个学期要在学生脑海中储存多少篇目,那么九年的语文学习,脑海中的储存量就是一个不可低估的数字。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值得我们思考、借鉴。

3、引导学生学习民间生活的语言。人民群众的语言,以其简明、形象、生动、逼真、鲜活,也不失其纯真、朴实、憨厚、直率等特点,活跃在生活交流中,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从古代的白居易、李贺到现代的老舍、赵树理等诗人和作家,经常聆听陋巷市井之言,采撷乡间村野之语,创作出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和脍炙人口的诗文。要指导学生留心日常生活用语,熟悉群众语言,向生活语言的活水取之,浸润自己的语言土壤,培植丰富的语言世界。

积累丰富的语言,是学好语文之基石,也是培养学生的语感、阅读、写作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二.生活积累

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陶行知先生就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思想。新课改下的语文课程同样强调,语文课程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课程根植于现实生活的土壤,真实地反映生活。为此,引领学生在广阔的生活天地留心自然现象,感受生活节律,触及时代脉搏。

1、走进奇妙的自然生活,留心观察。生活是非常广阔、丰富和微妙的,非经一番细致地观察、揣摩、体验难以获取。我们观察的:可以是天上的日月星辰,可以是地上的花草树木;可以是风雨雷电,可以是山川河流;可以是飞禽走兽,可以是游鱼戏虾……我们获取的是:自然现象的变幻莫测,动植物的生活习性,现实生活的妙趣横生……在生活中观察,在观察中积累。

2、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区活动,民间民俗活动。参与到浓郁的地方传统文化节日和淳朴的民俗礼仪活动中去,亲身体验,增长见识,丰富生活。

3、“行千里路,读万卷书”,一路的美好景物尽收眼底,让人着迷。引导学生要深入其中,多调查、多访问、多搜集、勤整理。学生要把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融化在笔端,融化在语言世界,融化在心灵深处。

语文是灵性的,是生活的形象反映;生活是丰富的,是语文学习的肥沃土壤,只有把语文学习的种子播撒在广阔的生活中,就一定能收获丰硕的果实。感谢生活吧,她是学习语文的源泉。

三.情感积累

一篇篇优美的文章,一部部经典的书籍,无不闪烁着理性的光芒,无不深蕴着情感的宝藏;一幕幕动人的事迹,一次次感人的经历,无不奏响着时代的强音,无不净化着人类的灵魂。真挚的情感,充溢于文学作品,体现在现实生活。

1、从阅读中引领情感的积累。积极推荐给学生一些启迪人进步,开启人心智,丰富人情感的书籍,置身于酣畅淋漓的阅读世界。从古典的诗词文赋,到现代的散文小说、科普读物;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到《平凡的世界》;从《爱的教育》到《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从感动共和国的50部书到《名人传记》等,都纳入学生的阅读范围,汲取其中的营养,培植自己的情感世界。既然说,读一本好书,就像与高尚的人谈话,那么我们就不断的与高尚的人谈话,努力攀登人生的高峰,使自己的人生情感由真挚而高尚起来。

2、现实生活中,无时无刻地会出现令人感动的人物和事迹:从焦裕禄到雷锋,从海伦・凯勒到张海迪,他们的事迹无不使人潸然泪下,更催人奋进,是人生价值的参照。经常给学生讲述一些战胜困难、战胜病魔、战胜自我的典型事迹,尤其是年度“感动中国”的新闻人物。以他们的优秀品质,锤炼我们的意志,荡涤我们的心灵,陶冶我们的情操,提升我们的情感,激励我们前进。人类之所以有他们,才显得更伟大。

人的情感需要关爱,更需要培植,尤其需要经典的书籍和感人的事迹予以滋养,才更加厚重。那我们就融入其中,吸纳人类的文明结晶,积淀人类的智慧创造,尽善生活的价值取向,撑起健全人格的一片晴空,重塑人性中的真善美。

语文的基础是积累,语文的生命是提升。只要我们投身于广阔的生活课堂,翱翔于阅读的自由天空,才能积累丰富的语言、多彩的生活和真挚的情感,不仅语文素养得到全面的提升,进而也提升了我们的生命价值,这才是语文教学的真谛。

(作者单位:甘肃省礼县石桥镇初级中学)

上一篇:"营改增"政策下物流企业税收筹划探讨 下一篇: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情感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