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美术学科“社会职能”的分析与思考

时间:2022-07-29 09:54:17

基于美术学科“社会职能”的分析与思考

【摘要】美术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具有较大的社会职能及社会作用,他们既包含人民教师职业劳动的共同性,又包含教育的特殊性:即体现美术讲究情趣性、注重想象力、强调创造性及追求个性等。全面审视美术教育的现状,从美术教师队伍建设、智能结构、教学管理等方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适应美术教师社会职能的需要。本文将进一步明确现代学校美术教师担负的社会责任,从而就如何促进学校美术教育的发展提出一些想法,并可作为具体工作实施的参考。

【主题词】社会职能 美术文化 传递 教学现状 课堂教学

一、美术教师的社会职能

美术是艺术的种类之一,它和人类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美术创造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而鲜明的标志之一。在现代社会,美术更是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满足着人们日益提高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自古以来,众多有识之士常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视为人生的乐事,不少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都不仅长期亲身实践于美育或美术教师的工作,而且敏锐地认识到这一职业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如我国孔子的“美”与“善”及“兴”、“观”、“群”、“怨”的美育观点;蔡元培的五育并重与“以美育代宗教说”的观点;鲁迅的“文艺的根底下伏着功用”与“发挥其美,以娱人情比其见利致用,乃不期之成果”的美术教育观点;还有外国的柏拉图的美的“理念论”与文艺创作的“灵感论”的美育观点;丹纳的“美的环境论”的美育观点和苏霍姆林斯基倡导的社会主义美育观点的深广影响等等。上述的这些观点都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美术教育即美术教师的工作对社会的重要意义与伟大贡献,而这正是其社会职能所带来的,概括地说,美术教师的社会职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美术教师传承着人类的文化

人类社会长期以来积累下来的各种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之所以能时代相传,保存并发展下来,主要就是依靠教师的“传递”和“桥梁”作用,美术教师所传递的是人类文化中的审美文化,确切地说,主要是人类审美文化中的美术文化,有三个方面组成:一是审美――美术活动的物化产品;二是其观念体系;二是其行为方式。在我们今天的美术教育中,所谓“物化产品”的传递主要表现为依据“大美术”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去进行四大艺术门类(绘画、雕塑、建筑、艺术设计)的习作与创作活动;所谓“观念体系”的传递主要体现为美术文化的精神方面的教育;所谓“行为方式”的传递主要表现为“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自己”的个体行为与集体行为方式。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随着审美文化的不断发展,美术教师的这种文化传递职能将显得越来越重要。

2、美术教师净化着人的心灵

在美术教育中,无论是课内教育还是课外教育,欣赏教育还是创作教育,都会在“寓教于乐”中潜移默化地触及到人的道德的“净化”、情操的陶冶、智慧的启迪及精神的升华等。美术教师不仅是传授人类的文化知识,还具有塑造人的心灵、思想和品格的社会职能。

3、美术教师体现着劳动的特点

美术教师除了一般教师劳动的特点,如主导性、教育性、连续性、复杂性、集体性的特点外,还具有审美性、情感性、示范性、个别性、创造性等五大特点。

①审美性:“艺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他学科教育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或借助美术学科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审美知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塑造美的心灵,并以此来美化自己的生活乃至人生,以达到“以美启善、以美扬善”的效果。②情感性:美术教育的过程是师生的教与学的情感交流活动,“使人之情感发达,以达完美之域”。③个别性:由于美术教育是一门实践性、技能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决定了美术教育的方式既要有相对集中的集体教学,又需要有相对分散的个别教学,另一方面,从教育的对象来看,学生是受着社会多方影响的、兴趣爱好追求各异的人,因而也决定了美术教师需要进行大量的个别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因材施教,体现美术的灵活性、多样性和主动性。④创造性:人与人由于各自受着自身社会环境的不同影响而各不相同,因而美术教育离不开创造性;教育中所授的无论是培养美术的审美能力,还是形成思想品德培养高尚情操等,都离不开多种途径与方法的创造性。⑤示范性:在美术教学中,只有教师的技能示范才能有效地影响学习,也就是说,美术教师的教育活动,不仅要讲授美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还要传授基本的技能技法,这种技能技法的示范性构成了美术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美术教师在示范的过程中,所呈现的言谈举止、思想作风、创作方法、仪表风度等对学生又起到榜样作用,让他们耳濡目染,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中学美术教学现状分析

1、美术教师的智能结构不够完善

智能构成即知识构成、教育能力和艺术创造力,新课标指出美术学习

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它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有着直接和暗含的联系,具有综合性强、知识面广的特点,在美术文化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更为全面地了解美术与人类、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情感、美术与政治、美术与历史等方面的联系。现中学美术教师队伍中(本区),笔者做了一个统计,年龄在22-30岁约占32%,这些教师为新生代美术教师,他们通过新教师招考等激烈竞争后选拔,具有现代美术教育意识,但对这几年的美术教学创新改革历史了解不全面,缺乏主动承担美术教育的意识;年龄在31-45岁的占56%,这些教师经历过新旧教材教法衔接的锤炼,后又接受新课改春风的洗礼,明确了美术教育的基本方向,但是对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相对欠缺;年龄在45岁以上的占12%,这些教师已形成固定的美术课堂模式,要改变创新,接受现代化美术教学方法存在困难。

美术教育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教学任务的复杂性、教学内容的多样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加之学生情况的复杂多样,决定了美术教师要有更加娴熟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而决定能力的前提就是具备一定的智能结构。

2、美术的规范教学城乡差距较大

长期以来农村学校艺术(美术与音乐)师资匮乏现象,是现在艺术教育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就美术而言,各地经济水平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特别是偏远农村地区,由于受思想观念、经济条件、地理环境的影响,艺术师资队伍素质整体偏“低”。学校忽视美术教育,缺乏对美术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认为美术学科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不显著,对学生短期效应不显著,而使一些家长、学校、教师不重视这门学科,从美术教师的任职情况,我们不难看出,个别学校的美术课也只是形同虚设,美术教师除了上美术课之外,还上其他学科和其他工作,这导致精力牵制,无暇更多地去研究美术教学了。

3、美术课堂教学模式不切合学生实际

随着新教师的分配,他们的特点是年纪轻,教学经验少,对新事物、

新思想、新理念接受快,虽然他们在教学中敢于大刀阔斧,但由于这些教师缺乏教学经验,缺乏对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的了解,而出现了一些好似空中楼阁的课堂教学,即是在课堂教学中不重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着重于搞一些表面化的创新情节、创新活动,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这些教师课上的少,对学生实际情况了解少等原因。这就需要新教师在实际生活中走近学生生活,了解学生对美的感受力,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使自己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自己的专业特长在教学活动中得以充分发挥。

三、如何发展美术教学的思考

1、遵循学生的身心特征,明确教学目标

中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2-18岁之间(包括初中与高中阶段),在这个年龄阶段,他们由少年期走向青年期,在感知、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就初中学生来说,其身体发育处于第二次“生长高峰”,其抽象思维虽然开始发达,但他们的逻辑思维仍需很多感性经验来支持,其情绪情感的发展也处于转折期,情感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因而初中美术教学的目标越切合初中生的身心特征就越容易实现,所以,美术教学的目标确立是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首先要研究的课题,确立目标必须从实际出发,要求适度减轻学生负担,以保证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身心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

2、加强城乡的美术交流,重视美术教学

以城市带动农村,以先进带动后进,以主动带动被动的模式加强城乡美术交流,推动一个地区美育的发展,形成一个美术改革与发展的大环境。城乡交流的做法:一是建立一年一次的美术教师集体研训制度,邀请名家讲座,系统培训;二是指导教研组建设互助合作的团队,精心遴选和培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学科领军人物,精心组织课程教学研究项目,鼓励教师在互助合作的团队中增长智慧,在集体专业发展中实现自我超越,但是归根究底,离不开各级领导对美术教学的重视与支持。

3、培养典型的美术教师,注重点面结合

典型教师或优秀教师有着引路的作用,典型教师的水平代表着美术教师总体素质的高度,使全体美术教师心中有一个较为具体的目标,知道今后的路如何去走,从而推动全县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近年来,通过优质课、教学能力比武、基本功比武等途径,选拔出一些典型教师,而且对这些典型教师也进行了更进一步的培训,但是缺乏以“点”带“面”式的发展,使很多非典型教师还在自己封闭的空间里摸索与徘徊,所以美术教师队伍素质的全面发展是促进美术教育全面发展的根本。

4、落实有效的美术课堂,发展评价体系

课程执行力是课程改革有效实施的关键,建立美术教育的计划、标准、策略和相应的管理程序文件,以程序化运行机制确保学校美术课程执行力,一是抓细教育教学过程和质量效益的测评,要将课堂作为美育的主阵地,提高教学质量;二是构建由优质课程评价、教师教学评价、教学质量评价等评价体系,建立重过程,兼顾结果的多元、民主、开放、动态的发展性评价体系,促进学校和教师进行反思性评价,有力地发挥评价的“指挥棒”作用,促进了课堂的有效实施。

综上所述,如果说美术教师的社会职能是一把标尺,是全面提升现代美术教学既美育功能的准绳,那么不断完善与发展当今美术教育体系,注重美术文化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涵养人文精神,将是新世纪美术教育的一大特点。

上一篇:基于预习单的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实例设计 下一篇:天人合一的“圈舞”文化现象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