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

时间:2022-07-29 08:37:44

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

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育活动要突出以人为本、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突出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突出学生的主动学习,注重适当引导。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活动的强大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也强调:“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我发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最主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兴趣的课堂才能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在于教学设计,这就需要教师课前做充分的准备。

1.创设情境,多样引入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引入,不但能活跃课堂氛围,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1.1生物生命现象引入

生物界奥秘无穷,生命充满了神奇。展示生物生命现象,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在新课《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时,点燃一粒花生,引导学生思考:花生为什么会燃烧?自然过渡到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1.2联系生活实际引入

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与生活。利用生活实际引入,更能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例如《流动的组织――血液》这节课,向学生展示血常规化验单:你知道RBC、WBC、Hb、PLT代表什么吗,从这张化验单上你能了解这个人的身体可能存在哪些问题吗?由此展开本节课的教学,就会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1.3猜谜语引入

谜语妙趣横生、引人入胜,可以使学生在健康活泼、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例如新课《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引入时,用谜语:“此物不稀奇,生命不能离。用刀切不断,用网捞不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丰富教学过程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创造始于提问,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有了思考,才会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找到独立思考的可能。有问题虽然不一定有创造,但没有问题一定没有创造。”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教学手段,促使学生提出问题,形成有生成的课堂,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2.1实验教学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新课程标准指出,生物学课程期待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亲历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发现规律等过程中习得生物学知识,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例如在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时,可以分组分别探究温度、水分、空气等不同的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各小组制定出完整的探究计划,实施探究过程,做好实验记录,再进行汇报,最后进行反思评价。生物实验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在动手、动脑过程中收获知识。

2.2联系生活实际教学

一堂好课,首先是一堂有需要的课,一个人快乐时更容易积极地接受所学知识。教学中注重联系实际,制造需要,引起学生的积极情绪,有利于提高课堂时效性。《生物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初步的把所学生物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际,分析和解释一些生命现象,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既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生物学基础知识,又可激发学生探究生物学奥秘的兴趣。例如《流动的组织――血液》这节课的教学中,在学习完红细胞的知识点后,提问:贫血是由什么引起的,为什么缺铁会引起贫血,贫血病人应该多吃什么样的食物?由此激发学生思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再比如《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这节课,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萝卜为什么会空心,苹果存放久了为什么口感会变差,大堆的粮食为什么会“发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3利用生物模型教学

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有些很微观,比如植物细胞的结构,动物细胞的结构,在教学中就可以向学生展示动植物细胞的模型,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让学生有一个宏观的认识,并理解细胞客观存在性。有些很抽象,难以描述,也很难在脑海中形成印象,比如心脏的搏动和血液循环过程,尿的形成过程。在教学时,展示心搏和血液循环和尿的形成动态模型,在学生有整体感知的同时,感受到生命的神奇。

2.4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通过声音、动画等方式使抽象或者微观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使晦涩难懂的知识以生动、直观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的眼前,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开花和结果》这节课中,传份和受精的过程比较抽象,难以理解,通过flas可以形象的展示这个生理现象。在学习细菌病毒噬菌体时,可以用动画展示噬菌体侵染病毒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课堂小结,归纳提升

一堂精彩的课必然有一个精彩的小结。灵活多变的课堂小结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3.1首尾呼应式

课前引入设置的问题,在课堂结束前解决,可以使整堂课形成一个“圆”。例如《流动的组织――血液》课前用血常规化验单引入,新课结束时就可以以解读化验单为小结。既提高学生的兴趣,又复习了新知。

3.2列表格式

“列表格式”小结可以把零碎的知识点分类整理,使学生学起来更有条理,使所讲内容更加深刻、具体、详细。例如学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后,小结时列表比较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异同点,有助于学生的记忆,理解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4.课堂检测,检验教学效果

课堂检测是对教学实效性的一个检验。设计有梯度的练习,不仅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还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采取不同的检测方式,例如小组竞赛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

一堂精彩的课,必然有一篇优秀的教学设计,能促使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生物课堂教学实效性。而一篇优秀的教学设计需要教师全面解读教材,查阅资料,分析学情等,并能够做出动态的调整。精心设计的课堂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生物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上一篇:全面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之我见 下一篇:教学案例《我来当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