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出版的版权问题探讨

时间:2022-07-29 07:10:07

数字出版的版权问题探讨

【摘 要】目前,我国数字出版迅猛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版权问题。盗版严重,原创作者权益得不到保护,无限制的图书搜索,版权归属模糊等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本文综合分析了导致数字出版版权问题的几方面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应该建立技术、经济、法律和高科技的监控平台等多重保护系统,全面保护数字版权。

【关键词】数字出版 版权 盗版

数字出版是指以互联网为流通渠道,以数字内容为流通介质,以网上支付为主要交易手段的出版和发行方式。数字出版的优势在于生产周期短、成本低、发行方式便捷、快速,无仓储与物流成本和检索功能强大,便于读者购买并阅读。

一、数字出版的版权问题

数字出版迅猛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的问题。数字出版的版权问题典型的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盗版严重。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盗版站点的建设成本越来越低,通过搜索引擎对这些盗版网站的收录与宣传,一个网站的总的年收益可以达到百万甚至上亿元。尤其是现在盗版已从单纯盗贴文字内容朝着版权及周边诸多领域扩散。其次,原创作者权益得不到维护。现在在网上可以很轻易地搜索到各种畅销书的电子版,原创作者却没有因此得到任何收益,数字版权没有得到任何保护。易中天表示自己从来没拿到数字版权的一分钱。韩寒作品的电子版在网上不计其数,而且大多数网站是在没有通知韩寒的情况下擅自刊载,没有付任何的版税。蔡骏也向《羊城晚报》的记者表示,他总共只授权了两三家网站刊登他的作品,但是现在至少有十多家网站在大肆非法登载其作品。另外,各大搜索引擎提供的图书搜索项目也给数字版权的保护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以谷歌为例,根据网上图书馆计划,谷歌将对现有的所有图书进行扫描,在线提供图书内容。但同时,谷歌的计划也存在数字版权的侵权现象。为此,谷歌表示中国作家可以获得每部作品60美元的一次性赔偿,之后则分享相关收入的63%。且不说这样的赔偿少得可怜,最主要的是主动权完全掌握在谷歌手里。比起明目张胆的图书网络盗版,图书搜索计划更让出版社感到无助和棘手。

还有,数字版权归属模糊也是数字出版面临的问题。版权究竟属于谁?现在也有很多网站转载了作品,却不知该把数字版税给谁。实际上,版权天然属于作品作者;而在出版商与作者的交易之后,版权同时又存在这样几种归属:传统出版社、网络文学网站、电子书厂商等。现在网络和手机等新媒体上出现的各种作品有的直接来自作者,也有的直接来自传统的出版物,还有的来自网络原创等等,这些都应该根据不同情况,细分数字版权的归属问题。

二、数字出版出现版权问题的原因

1、原创作者无力去打版权争夺战

2007年,E书网在其网站将郭敬明没有拿出来出版的《悲伤逆流成河》直接全文传到网上。如果郭敬明要打官司,刊载的网站有上百个,那诉讼费将远远高于版税的赔偿。蔡骏表示,自从发现自己的作品被发到网上之后,他就开始聘请一家律师事务所来替他进行取证维权。但是因为非法网站太多了,交涉一家,又出现三家,永远告不完。正因为如此,很多作家直接就放弃了数字版权。

2、数字版权的保护意识薄弱

首先,有些出版产业和数字产业的从业者产权观念淡薄,缺乏自我保护和维护他人版权意识。还有,大众版权意识薄弱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在我国,很多人已经习惯了免费下载各种数字资源,并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

3、法律保护体系滞后

目前,我国在数字出版方面的立法并不完善,在侵权界定、处罚种类等问题上都没有明确的规定。目前有关数字版权保护的法律条文非常之少。2000年颁布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和2002年制定的《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都受到了现实的严重挑战。2006年颁发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中对侵权范围的规定也不够明确,对数字出版物的合理使用范围界定也十分模糊。

4、缺乏有效的数字版权保护技术

数字出版物非常容易被盗版,目前还缺乏有效的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版权保护很难得到保证。现在,比较广泛的应用于数字出版版权保护中的技术有:数字加密技术、数字水印技术、DRM技术等。其中使用最多的是DRM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这种技术保护尚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首先,数字版权标准不统一。由于各个公司使用的数字内容标准、元数据标准不一致,导致不同的DRM系统各自独立,无法实现各个系统之间的互通。其次,版权保护的关键技术有待提高,盗版者往往会破解保护程序。第三,这种技术还不能适应新型的应用系统,诸如P2P环境、移动环境这些新型的应用系统需要设计新的版权保护模式。最后,版权登记和监管体系还不完善,很难提供版权追踪和检索监管。

三、数字出版的版权保护

数字出版业,怎样才能实现版权保护?笔者认为,这急需建立技术、法律和高科技的监控平台等的多重保护系统,全面保护数字版权。

1、强化版权观念

首先,强化消费者的版权观念。消费者要具有版权意识,既是对版权人的尊重,也是对自身权益的维护。其次,强化出版机构的版权意识。版权贸易是数字出版业产业链上重要一环,所以从事数字出版的机构要自觉维护自身版权和尊重其他机构的版权。出版机构要积极建立自律机制,并及时了解处理网络纠纷的技巧,加强对网络保护的实质性参与。另外,出版机构还应建立版权保护联盟和反盗版联盟,抵制盗版,支持正版。

2、实施收费阅读,有偿订阅等措施,保证数字出版的盈利

目前,互联网收费阅读模式日渐清晰。2008年10月作家李春平与新浪读书频道签约,截至2008年11月9日,在新浪上连载不到一个月,这本书总点击已经超过3131万,李春平的分成收入是10100元人民币。2008年11月下旬,作家韩寒签约起点中文网在线连载新书,也接受网民的付费阅读。

3、法律层面上加强数字版权的保护

没有详尽的法律法规出台,没有持之以恒的严格执法,中国的数字版权保护很难从根本上改观。因此,法律层面上的保护是保护数字版权的根本所在。要及时更新相关立法,制定数字版权的法律保护体系,进一步加强对数字出版的知识产权,特别是版权的法律保护力度,严厉打击网络环境下的侵权和盗版行为。

4、数字版权保护要以技术保护为依托

数字版权保护技术是数字版权保护中最重要的技术基础,只有通过保护技术,数字出版物的作者和出版社才能得到实质性的保护。数字保护技术应用最广泛的还是前面提到的DRM技术。另外,在我国,由方正集团自主研发的版式文件技术CEB、阿帕比电子书整体解决方案等一系列原创核心技术可以适当地解决图书资源数字化、数字版权保护等关键问题。

参考文献

①聂震宁,《数字出版:距离成熟还有长路要走》[J].《出版科学》,2009(1)

②刘灿姣、黄立雄,《论数字出版产业链的整合》[J].《中国出版》,2009(1)

③吴江文,《2009年数字出版研究综述》[J].《中国出版》,2009

(作者: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学专业09级研究生)

责编:周蕾

上一篇:关于企业实施绩效考评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有关“诗言志”产生之初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