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低年级读写结合训练方式

时间:2022-07-29 06:02:48

浅析低年级读写结合训练方式

【摘 要】

应善于用教材教语文,在学生充分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找到课文的读写结合训练点,精心设计随文练笔,巧妙地把写话训练有机地融入阅读教学,帮助学生逐步学会如何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低年级的语文老师如果能将写话训练贯穿于阅读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从读中学写,从读中悟写,使读写有效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工具性人文性和谐统一。学生学习语言就不会只停留在理解、感知语言文字的浅层面上,而是随着训练的逐步推进,也逐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了。

【关键词】

模仿 补充 改写 读写结合

“阅读教学中写话的训练,不应游离于课文之外,要使它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于永正语)。语文教学最有效的途径是通过课堂中课文的教学,使学生达到理解语文知识并加以运用,进而形成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应善于用教材教语文,在学生充分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找到课文的读写结合训练点,精心设计随文练笔,巧妙地把写话训练有机地融入阅读教学,帮助学生逐步学会如何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模仿,练在文本经典处

低年级教材的特点是: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具有时代感,贴近儿童生活,且文质兼美,语言典范。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经典、规范的句式、段落以及篇章结构,对于提高低年级孩子的写话水平是大有裨益的。

1.模仿典型句式,积累好词佳句

对于那些用词准确、刻画生动的句子进行仿写,是引导孩子积累好词佳句、锤炼语言能力的重要方法。记得名人说过:模仿是儿童学习语言的最好方法之一。如一年级下册《荷叶圆圆》中的句子,“荷叶圆圆的,绿绿的”。两个叠词巧妙地把荷叶的形状和颜色呈现在读者眼前。我引导孩子:“你能仿照句子说一说你身边的事物吗?”孩子们说出了很多,如:西瓜圆圆的,红红的;桃子大大的,甜甜的。在教学《美丽的小路》第一段时,我引导孩子在感悟语言特点的基础上,进行仿写。我设计了一个填空提示:我家门前有一条()的小河,河里有()的石头和()的小鱼。这样,孩子们在模仿、迁移、应用的过程中实现了对文本典型句式的吸收,逐渐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2.模仿精美段落,学会巧妙构思

要提高孩子的写话能力,进行片段仿写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我在教学中尽量寻找教材中描写条理清晰,生动有趣的精美段落让孩子们仿写。如刚上完《风娃娃》,我发现这篇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很有特色,都是先写风娃娃来到哪里,看到了什么,怎么做的,结果怎样。在学完这两段后,我就设计了一道仿写练习:风娃娃来到__,看到___。他就__。结果___。孩子们的写话非常精彩,有的说:风娃娃来到草原,看到绿绿的小草,他慢慢地吸了口气,对着小草轻轻一吹。小草和风娃娃一起跳起了舞。

二、补充,练在文本空白处

课文中有些地方写得比较含蓄、简练,给孩子留下了想象、延伸、拓展的空间。教学这样的课文,我们就要找准空白处,引导孩子发挥想象力补充文本,为孩子练笔提供机会。

1.续写结尾

不少课文的结尾意犹未尽,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空间。老师在教学时就可以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大胆想象故事情节的发展。如《坐井观天》的结尾在孩子看来就没有写完,课后孩子一直追问:老师,青蛙会不会跳出井口看一看呢?这样我就设计了一次小练笔: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他和小鸟的第四次对话怎样。教学《松鼠和松果》时,课文的结尾是这样的:将来,这里会是一片更茂密的松树林。请孩子展开想象,将来的松树林会是怎样的呢,用几句话把它写下来。这样既深化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和写话能力。

2.扩展情节

一篇课文中的描写总是有详有略,扩展情节就是对课文中略写部分进行扩充,化简为详。如《黄山奇石》一文,课文具体描写了“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金鸡叫天都”等奇石,但其他奇石,如“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则一笔带过。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抓住岩石特点,详写这几块奇石。扩展情节的练习,拓展了孩子的思维,提高了他们的写话水平。

3.描述插图

低年级教材,几乎所有的课文都配有生动形象、色彩鲜明的插图。这些插图除了可以理解课文内容,还可以为学生提供随文练笔的机会。课堂上引导孩子把插图变成文字,提高了他们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改写,练在思维发散处

教学时,我们还可以引导孩子对文本中的语言进行加工改造。这既可以检测孩子对文本语言的感知和理解程度,又可以为孩子创造语言运用的训练机会。

1.添枝加叶

“添枝加叶”即在句子主干前后添加适当的修饰语,使句子表达得更加具体、生动、形象。如《荷花》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于永正老师在教学这句话时这样引导:“你觉得荷花要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紧接着,于老师出示“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 冒出来”,让孩子把想到的词填到句子中。孩子想到了“使劲”“兴致勃勃”“争先恐后”等词语。接着,于老师又引导:“这些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 。”有的孩子写:“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看看外面这个精彩的世界。”有的孩子写“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进行时装表演。”这样,通过给句子“添枝加叶”,孩子对文本进行加工,有效地内化及应用了语言。

2.移花接木

所谓“移花接木”是指加上自己的语言对课文中一些优美的句子或片段进行重新组合,从而达到运用文本语言的目的。如教学《菜园里》时,我让孩子结合课文中的语言,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到菜园里会看到什么,然后再写下来。这样孩子们就要多读把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通过“移一移、接一接”整合了文本中的精美语言,不仅加深了孩子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孩子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和运用能力。

总之,低年级的语文老师如果能将写话训练贯穿于阅读教学过程中,让孩子从读中学写,从读中悟写,使读写有效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这样学生学习语言就不会只停留在理解、感知语言文字的浅层面上,而是随着训练的逐步推进,也逐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了。

上一篇:创设多种情境,徜徉在诗境中 下一篇:谈小学高年级学生作文批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