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倡议开展“国际维绿行动”

时间:2022-07-29 12:25:04

中国应倡议开展“国际维绿行动”

今年9月,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提出我国在未来10年要增加4000万公顷造林,相当于种植600亿棵树,也就是说在今后10年里中国要为世界每一个人种大约10棵树。

近日,在联合国总部纽约举行的“全球十亿棵树运动”特别仪式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宣布:“全球十亿棵树运动”已实现在全球植树70亿棵的目标,其中中国植树26亿棵,是各国中最多的,对该目标的实现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应对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为此,笔者建议中国不仅应该自己大规模植树造林,而且宜倡议开展以植树造林和保卫森林为主要内容的“国际维绿行动”(green-keepingmission),动员发达国家支援广大发展中国家大规模植树造林,同时,如果中国向世界发出强有力的“维绿”呼吁,也有利于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和拯救人类文明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掌握应有的倡议权和话语权。

“国际维绿行动”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超大规模地植树造林。因为在各种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占总温室效应的比重超过60%。而森林植物和森林土壤则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最经济的“吸碳器”(二氧化碳吸收器)。据科学计算,森林每生长一立方米的蓄积,平均能吸收1.83吨二氧化碳,释放1.62吨氧气。

“国际维绿行动”的另一个重要任务是保卫森林,阻止为了商业目的乱砍滥伐。自18世纪中叶开始的第一次产业革命以来,发达国家除去大量使用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以外,它们在工业化过程中对森林的破坏也是二氧化碳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从1850年至1950年,由于燃烧化石燃料向大气排放的碳累计达1500亿吨~1900亿吨,同期间由于森林破坏而排放的碳累计达900亿吨~1200亿吨。

从1990年到2000年,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化向全球扩展,全球的森林面积正以每年近1000万公顷的速度继续减少,特别是号称“地球之肺”的热带雨林遭到肆意砍伐和疯狂破坏,正在对地球环境造成灾难性恶果。“保卫森林”、“保卫热带雨林”已成为关系到人类生死存亡的“战斗”。

森林具有“生时保环境,死后成资源”的双重性格,通过对森林的合理利用,完全可以为人类造福,特别是林木资源可转化为生物能源,被认为是仅次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第四能源”。林木资源还是建筑、造纸等工业的重要原料。因此,大规模植树造林可望获取“一举两得”效果:既可保环境,又可增资源,通过培育和开发林业生物能源,生产生物柴油和乙醇,增加生物能源和原材料供应,替代石油等化石燃料和矿物原料,有助于缓解人类面临的能源等资源危机,有助于促进为石油等资源的价格飙涨而焦躁的当今世界的安定。

大规模植树造林可以有效地阻止沙漠化的扩大,甚至可以将已经沙化的土地转变、还原为“宜居、宜耕、宜草”的土地,相当于“制造”出具有农牧生产力的、可供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有效国土”。目前,全世界受沙漠化影响的土地已达38亿公顷,每年仍有约600万公顷土地被沙漠化,相当于每分钟就有11公顷的土地被沙化。

中国已经创造了许多通过植树造林改造沙漠的成功事例,如在内蒙古地区种植沙漠作物,不仅起到了防风固沙的作用,而且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的重点地区,农民收入的1/3来自沙漠产业的发展。中美合资企业的百事(中国)公司(PelxsiCoChina)在内蒙达拉特旗沙漠边缘的大沙丘上办了第一个示范农场,种植土豆用于生产薯片,使原来一万多亩沙漠变成了良田,土豆亩产达2.8吨(最高亩产达到3.4吨),超过了中国平均水平(约一吨),2003年百事公司所需的土豆原料有40%就是由自己种植提供的,低于外部收购成本。

另外,还应该看到,发达国家拥有更为先进的环保技术和经验,因此,“国际维绿行动”应成为发达国家支援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相互支援的平台。这种平台既可以是全球性的,由联合国牵头;也可以是地区性的,由地区经济合作组织牵头。当务之急是选择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破坏地区、沙化前线迅速推进的地区、大江大河源头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不分国别、跨越国界地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行动。

正如“国际维和行动”(peacekeeping minion)那样,“国际维绿行动”也可以采取“军民合作”的方式,以各国军人为骨干,发挥军队的组织动员优势,带领当地广大的年轻人和志愿者开展大规模的科学合理的种树治沙行动。这对于维护世界和平,体现人类团结一致拯救文明的“同舟共济”精神,将具有重要意义。

上一篇:“气候变化”与“知识层次” 下一篇:2010,全球经济面临怎样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