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职少数民族学生学业成就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

时间:2022-07-29 09:54:27

提高高职少数民族学生学业成就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

【摘 要】分析高职少数民族学生学业成就与高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提出应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来改善高职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状况,探讨有效提高高职少数民族学生学业成就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途径。

【关键词】高职 少数民族学生 学

业成就 思想政治教育 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6C-

0026-02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是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民族团结与社会进步的催化剂。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大对民族教育的支持力度和高职院校逐年扩招,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就读。调查研究高职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上的优势与障碍,探索改善他们学习状况的规律,无疑可以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推进教育公平,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并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创建良好的校风学风。

一、高职少数民族学生学业成就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当前学业问题是困扰高职少数民族学生的主要问题。相对于本科院校的学生,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心理调适能力和生活自律能力等方面都显得比较欠缺,而其中的少数民族学生又略显不足,尤其是来自偏远山区的学生。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特殊的社会经济水平与文化背景,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资源与教育水平相对落后,这也导致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在学习、生活、认知、思想等方面都与汉族学生存在一定的差异。可见,少数民族学生需要经受一定程度的思想文化冲击,体验特殊思想文化差异带来的影响,这势必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少数民族学生思想的波动,给他们带来相应的心理压力,导致学业受挫,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及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真正落实党的民族教育政策,全面提高高职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高职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业成就感,成为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德育的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多样,都能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可以帮助学生深入认识和了解自己,可以促进和谐班集体的形成,为班级创设良好的学习风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学习态度,为学生学业提供巨大的支持和指导,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将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与学业和职业价值观结合起来,成为学业和职业观教育的有效载体,适应就业市场的需要。因此,高职院校应根据少数民族地区特殊的思想状况与心理特点,贯彻和落实党的民族教育方针,创新高职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健康积极的民族意识,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观念,以防止巨大压力给少数民族学生带来的认知偏差和行为失范,使少数民族学生尽快适应高职生活,增强他们的学习能力,改善其学习效果。

二、有效提高高职少数民族学生学业成就的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来促进高职少数民族学生学业进步,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坚定科学理想信念,树立学习目标,打造宏伟职业抱负。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也是大学生步入大学校园后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调研发现,许多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目标模糊,缺乏竞争意识,这是高职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学习成绩不好的主要原因。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在这方面高职院校应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的理想信念。这个共同理想把国家、民族和个人紧紧联系在一起,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是惠及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每一个成员的伟大事业。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同学们就有了立身之本,能激发起少数民族大学生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自身成才而发奋学习的强烈责任感与使命感,积极参与竞争,科学定位,建立自我发展的职业目标。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侧重对民族地区院校大学生的辅导性教育,采用理念与实践相结合的工作方式,帮助他们客观、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己,确立具体可行的学习目标与计划,寻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并通过定期检查目标的达成效果来衡量学生的学习实效。通过制订具体可行的学习目标与学习计划,有助于学生在执行学习计划的过程中较为容易的发现自己在学习上取得的进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与自信心,而成就感与自信心的增强反过来又会激励学生追求更具挑战性的目标,如此循环,将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二)坚持正面教育引导,建立科学思维,养成正确价值观念。在教育实践中发现,影响少数民族学生学业成就的众多因素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是深层次的,它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业成就的影响更为突出、普遍。不同的民族由于其价值观念和文化背景不同,他们对教育有着特殊的观点和态度,这些观点和态度日益被本民族的学生固化和吸收了,即使离开了习俗浓厚的环境,他们的观念和意识是难以改变的,并时刻伴随在他们左右,影响着他们的行为方式,有时甚至超过了教师的教育作用。健康的学业发展是建立在正确的价值观基础之上的,正确而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会对学业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消极模糊的价值观则会导致学业发展瓶颈的出现,从而影响学业发展的深度。所以,高职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在尊重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同时,引导、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而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其学业发展。

(三)继续弘扬民族精神,深入民族教育,培养健康民族意识。民族意识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共同的心理素质,民族意识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大力发展民族教育,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民族意识有助于促进其学业进步。因此,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的教育者应加强对民族地区历史与现状的了解,熟悉民族地区的风俗与文化,在尊重民族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继续发扬积极的民族意识,屏弃保守的旧观念,用发展的眼光看世界、看问题,与时俱进,建立与时展相适应的新思想、新观念。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与积极性,充分认识到学习时间与学习机会的宝贵,深刻体会国家、民族寄托在大学生身上的厚望,以自主学习与互助学习的实际行动表现大学生爱民族、爱国家的热情。针对个别思想消极的学生采取思想教育与心理关爱相结合的方式给予教育和关爱,使民族地区的大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到国家的繁荣与民族的富强靠的是各族人民的团结与共同奋斗,在心理上真正树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的理念,进一步加强民族间的团结互助。这样才有助于将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对民族问题和政治地位敏感的特点与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结合起来,进一步激励民族地区学生为民族振兴、国家富强而努力学习、立志成才。

(四)重视高职少数民族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训练。学校教育是人一生中所接受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主导性作用,学校的教育环境,学习风气,校园文化等都是影响学生学习心理品质发展的重要因素,制约着学生心理品质发展的方向、水平与内容,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由于受特殊的生活环境、家庭背景、文化教育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思想保守,心理素质较差,学习目标缺乏,在现实学习、生活中缺乏激情与斗志。在竞争激烈的社会大环境中,学生的这些弱点便显现出来,部分学生出现自卑、多疑、厌学、不满等不良情绪。这就给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应研究和掌握少数民族学生特殊的心理特征,及时发现存在心理障碍与心理困惑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干预。特别注意加强引导少数民族学生提高参与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竞争观念与自信心,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克服和取代那些不良心理和行为倾向。此外,做好民族地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引导工作,还可以通过开展团体咨询、个别辅导、集体活动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锻炼学生的心理沟通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高度的心理承受能力。

(五)健全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制度。生活的富足,人际关系的和谐,学业的顺利完成,就业机会的获得,民族自尊及权益的尊重与满足,这些都是少数民族学生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学业发展都有促进作用。因此,要想通过创新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有效促进少数民族学生学业成就的提高,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核心指导思想,以解决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适应性困难为切入点。针对于少数民族学生的经济困难问题,一方面,政府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生源地贷款政策可适当调整,对毕业后回到少数民族聚集地域工作或者回到原生源地工作的少数民族学生进行适当减免或者延期还款;另一方面,在进一步改革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学生的教育模式与教育评价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和政府相关部门可适当、合理的放宽助学金的成绩限制,使助学金的覆盖面更宽更广,并设立专门的勤工助学岗位给少数民族学生,完善对少数民族学生的资助体系。同时加强精神资助,教育学生克服“等、靠、要”的不良思想,让他们从自卑中走出来,懂得无论物质上怎样贫乏,都要首先尊重自己,相信自己,强大自己。

【参考文献】

[1]杨昌勇,郑淮.教育社会学[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

[2]池秀梅,林靖.浅谈新时期非民族院校的少数民族学生教育培养体系[J].宜春学院学报,2010(1)

[3]马木提.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教育工作[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4]和红燕,高媛.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管理探析[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9(1)

[5]黄羽新,徐魁峰.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J].学术论坛,2006(9)

[6]李卫英,张霜.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对少数民族学生学业成就差异的影响[J].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作者简介】黄文进(1970- ),女,广西人,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生毕业;张 春(1959- ),女,广西人,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责编 黎 原)

上一篇: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的思考 下一篇:平面设计在电视栏目包装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