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助学贷款的现状以及应对策略

时间:2022-07-29 05:25:37

浅析我国助学贷款的现状以及应对策略

演国家助学贷款是为解决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无力支付学费、生活费而发放的财政贴息贷款,是资助高校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形式。对我国助学贷款的发放和偿还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落实和实施困难的原因,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应对策略,这对完善我国助学贷款制度具有一定意义。

为了更好地解决机会公平问题,保证大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我国政府自1999年开始推行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国家助学贷款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政府主导,财政贴息,教育部、银行与高校共同操作,专门帮助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的银行贷款。国家助学贷款有生源地助学贷款和高校助学贷款两种形式,两者之间没有太大区别,都是为了帮助家庭贫困的学生解决学费和住宿费问题。生源地助学贷款和高校助学贷款只能申请一种,不可兼得。国家助学贷款实施以来,为加大对普通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解决贫困家庭大学生学习、生活上的经济困难起到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国家助学贷款业务的开展,助学贷款制度设计上存在的缺陷、商业银行开展助学贷款的积极性不高、社会信用环境不佳、还款期限不合理、高校协调意识不强、配套设施不到位、大学生诚信意识不强等问题也日益暴露,直接影响到此项业务的顺利开展。因此,深入研究我国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发展的历程和现状,挖掘问题的根源,经过充分的研究和实证分析,为国家助学贷款的健康有序发展提出可行性意见和建议,显得尤为必要。

一、我国助学贷款的现状分析

国家助学贷款从1999年在北京、上海等8个城市进行试点,于2000年9月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为了完善助学贷款制度,方便贷款、防范偿还风险,国家相关部门一直在探索国家助学贷款实施机制。例如,教育部、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四部门于2004年6月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若干意见》,并已于2004年秋季开学后在全国普通高校全面实施。不断完善的国家助学贷款实施机制,特别是建立和完善的贷款偿还风险防范和补偿机制,确实起到了方便贷款、防范风险的作用,但仍不能根本解决违约贷款比例较高的难题。从到期的助学贷款还款情况来看,不少高校毕业生的违约贷款比例超过20%。国家助学贷款偿还的风险高于其他商业贷款,导致银行在办理国家助学贷款一事上缺乏积极性,使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落实和实施出现了困难。这些问题的产生与当前我国助学贷款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密切相关。

1.国家助学贷款的发放对象缺少量化标准。国家助学贷款按规定是发放给那些“经济确实困难”的学生,但却没有具体的量化标准。国家助学贷款是一种条件比较优惠的贷款,一些家庭条件不是很差,甚至家境优越的学生也提出了申请,使得商业银行在审核时遇到诸多困难,究竟什么标准才算“经济确实困难”呢?地方民政部门开具的“特困证明”是否真实呢?又如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在西部经济落后地区不算困难,到了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可能就算是经济困难了,这种东西部地区的差异又该如何掌控呢?因为缺乏具体的量化标准,造成国家助学贷款发放中存在不少的问题。

2.银行对助学贷款业务的积极性不高。国家助学贷款是完全建立在学生诚信的基础上,是一种无需担保的信用助学贷款。一方面,国家助学贷款具有保证教育机会均等,帮助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政策性目标;另一方面,国家助学贷款又委托商业银行运作、定位于商业贷款性质,将风险交由商业银行承担,从而出现了政府政策性目标和商业银行商业利益之间的矛盾。作为一项商业性贷款业务,要求助学贷款的发放也必须遵循信贷资金运营的基本规律。目前,银行办理国家助学贷款得不到相应的实质性激励,而且还要承担国家助学贷款数额小、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等特点所带来的高成本交易、以及贷款后很高的追偿成本和违约损失。银行办理国家助学贷款的商业驱动力可想而知。

3.社会就业压力大,还款时间短,经济负担重。近几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仅在70%左右,许多大学生面临着一毕业就失业的窘境。这时,贫困生就业更显得困难,他们既背负着家庭和生活的责任,又背负着大笔欠款。同时,我国的助学贷款合同约定,贷款学生毕业后的次月20日为首期还款日期,“缓冲期”太短,对刚毕业学生来说压力太大。《关于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若干意见》出台后?熏还款期被延长到6年。尽管如此,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还款期还是显得较短,经济负担比较重,因为毕业后的几年正是他们经济上最拮据的时期,就业压力、生存压力巨大,经济负担显而易见。

4.高校的宣传工作、思想工作不到位。学校相对于学生是引导者,相对于银行是组织者。实际上,一方面,宣传不到位,使学生们对助学贷款的作用和意义认识不够,没有贷款解决临时困境的想法;另一方面,信用观教育也不到位,学生缺少必要的信用意识,客观上形成国家助学贷款推行的观念障碍。特别是现阶段?熏我国个人信用制度还不健全的情况下?熏学生了解助学贷款的程度?熏申请助学贷款的范围?熏使用助学贷款的效率等方面,学校的宣传工作做的还是远远不够。

5.政府的投入少。新机制需要靠政府完善和投入的还很多,如全国个人诚信征询系统的建设是属于远景设想,贷款违约学生名单、风险补偿金的管理使用还没有制定配套的实施办法,管理机构的自身建设、经费的落实、经办银行的考核评估等都缺乏有效的体制。如果国家和政府在这些问题上不能尽快拿出解决措施,将会制约新机制的落实。

二、应对存在于我国助学贷款中问题的策略

新贷款政策加大了学校在贷款管理中的责任,但是高违约率单纯依靠高校和银行的努力是不能彻底解决的,因此政府作为国家助学贷款的倡导者,应加强对助学贷款外部保障机制的探索和实践,尽快建立助学贷款的信用保障机制。

1.打造诚信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使诚信成为公民的自觉意识。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基本价值道德标准。然而,由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逐渐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传统的道德观在当今社会似乎成了迂腐、保守、另类的代名词。因此,我们应在全社会范围内提高公民的道德水平,把培养诚信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利用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各种媒体宣传报道典型,使道德模范成为全社会敬仰和效仿的对象,使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勤俭自强成为公民的自觉意识,使诚实守信成为人们的一种自觉行动。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和希望,如何把大学生真正培养成合格公民,强化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养,将是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2.提高就业能力,鼓励贷款学生灵活就业。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同时也给就业市场带来了巨大压力,大量的本科生、研究生面临就业困难。国家应大力发展生产力,加速发展经济,广开就业门路;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鼓励贷款学生灵活就业、自主创业。学校学工部门、团委和就业部门应联合起来,积极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引导贷款学生参加各种创业活动,为学生灵活就业奠定基础。

3.银校联合,建立完整的个人征信系统。2006年1月,我国银行个人征信系统全面运行。目前,个人征信系统尚处于初级阶段,很多方面都需要健全和完善,在助学贷款学生基本信息的对接上还存在着很大的空白。学生毕业前的信息学校能掌握,毕业后有关信用信息分散在公安、税务、银行、煤气公司等各个部门和机构,银行应和学校、公安、税务等涉及个人信用的机构和部门协调联合起来,取得有关个人信用的完整记录,在银行的个人征信系统和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系统的基础上,建立面向大学生的联合诚信系统和助学贷款学生个人信用信息查询系统,实现银行对高校学生个人信息的共享。

4.加强贷款金融知识的宣传,促进还款。据了解,一部分毕业生拖欠贷款的原因是不了解还款的具体规定,不知道如何还款,何时还款,尤其是贷款延期的学生。学校助学贷款管理中心对于金融方面的具体规定也不甚了解,很难给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建议银行加强对助学贷款还贷程序、还贷方式及全国个人征信系统的宣传工作,提供快捷便利的信息服务平台,及时将还贷情况、利率调整、告知学校或者学生,无意逾期的学生便会及时还款。

上一篇:论当代大学生的幸福感差异 下一篇:热电厂反渗透系统非供暖期停运加药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