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背景下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的动机分析

时间:2022-07-29 03:35:34

低碳背景下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的动机分析

【摘要】在低碳环保大背景下,为响应国家对节能减排的要求,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加入到自愿披露碳信息的行列。本文主要是从企业的角度来分析为什么企业会愿意去做这样的信息披露,动机何在?也以此鼓励更多的企业自愿加入到碳信息披露行列,促进信息披露的透明化。

【关键词】碳信息 自愿 信息披露 动机

气候变化现如今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全球关注的议题,而温室效应又是气候问题中讨论最为广泛的话题。在这种低碳背景之下,有许多企业已经开始自愿披露碳排放信息,并积极地参与到减排行动中。但人都是有自利性的,如果碳信息的披露增加了投资者对上市公司风险的评估,那企业为什么还会愿意做这样的披露呢?这里,笔者将简要分析一下上市公司进行碳信息披露的主要动机。

一、揭示公司价值需要

这主要是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认为,由于所有权和控制权一般是分离的,管理者会通过披露信息的方式来减少信息的不对称,从而降低成本。

在强势有效市场的条件下,公司的真实价值与公司的市场价值相符合。由于市场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投资者仅能根据公开信息来判断公司的价值,因此公司价值深受上市公司信息质量的影响。新兴的证券市场由于发展不完善,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导致市场上的信息质量不高,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尤为明显,特别是外部投资者与上市公司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最终导致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虽然法规和规则并没有对碳信息披露做出强制性的规定,但是企业价值高、业绩优良的上市公司更愿意进行这类自愿性信息披露,以表明自身的公司价值和经营优势。通过向投资者公布环境相关信息,提高自愿披露程度,可以有效地缓解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问题,显示公司的真实价值和核心竞争力。

二、再融资最大化需要

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体制转轨,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强烈的再融资动机。上市公司增发、配股或发行可转债等再融资行为需要满足严格的条件。除了基本的财务指标外,股价和上市公司的形象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决定上市公司能否获得再融资机会以及再融资的价格。

在低碳背景之下,增加对环境信息尤其是碳信息的关注,并且积极加入到自愿披露行列,一方面可以维护上市公司的形象,获得投资者的好感。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公司获得再融资机会,满足再融资最大化的需要。通过加强与投资者尤其是机构投资者的信息沟通,取得外部投资者的认可能够有效的提高公司的股价和市场形象,这也成为上市公司进行再融资的理性选择。

基于这一约束目标,上市公司会倾向于自愿披露有关发展前景和公司声誉方面的信息,例如有关对未来节能减排目标的披露,来加强外部投资者对公司的了解,获得投资者的好感以及对公司的信心。因此,为了达到揭示公司价值,吸引投资以及再融资最大化的目的,上市公司有更强的意愿向外部投资者自愿披露公司的节能减排计划。

三、基于降低融资成本需要

在股票市场,资金的需求方与供给方沟通的重要枢纽就是信息披露,因此信息披露质量的好坏受到了股票市场各类参与者的重视。股票市场的资金需求方(上市公司),获得资金需要付出代价,也即股权融资成本,这同时也是资金供给者(投资者)所要求的投资回报。股权融资成本与信息披露质量之间的关系一直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研究方向。

国内外有多位学者就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和股权融资成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总结起来看,国内外绝大多数研究都表明,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高,能降低股权融资成本。而股权融资成本能对公司的价值有影响,所以这也说明信息披露质量与公司价值息息相关。而碳信息披露也是信息披露的一种,这种非会计信息能传递更多年报中所隐藏的信息,我们认为,这些信息的披露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股权的融资成本。

四、避免诉讼的需要

一方面,管理层迫于不充分或不及时进行信息披露将面临诉讼的风险,会倾向于主动增加对外披露的信息。Skinner(1994)通过研究发现,当公司的盈余降低的时候,管理层倾向于提前披露相关的信息来降低诉讼成本。但没有面临诉讼风险时,管理层会权衡好消息和坏消息的披露时间,达到增强好消息的有利影响及降低坏消息的不利影响的目的。另一方面,管理层为了规避诉讼风险,可能会选择较少地对外披露信息,尤其是前瞻性的信息。因为前瞻性的信息有可能由于预测不准而误导投资者的决策进而造成损失。而管理层是由于预测失误还是故意误导投资者,无论是投资者还是仲裁机构都很难判定。Fan&Wong(2002)认为信息不透明是避免无谓的政治和社会监督的良策。

这样就导致经理人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信息披露的充分程度,而不是根据投资者的需要来选择信息披露的程度。

五、总结

从近几年碳信息披露的情况来看,虽然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的质量并不高,但是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加入到了自愿披露行列。我们相信,在低碳环保这一大背景之下,会有更多的公司加入到碳信息披露行列,信息披露的质量也会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1] 张宗新,张晓荣,廖士光. 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有效吗?――基于1998-2003中国证券市场的检验[J]. 经济学(季刊),2005(1):369-385.

[2]吴凤玲. 上市公司自愿信息披露动机文献综述[J]. 财会审计,2011(7):117.

[3] Douglas J. Skinner. Earnings disclosures and stockholder lawsuit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97(11):249-282.

作者简介:向倩慧(1988-),女,湖南张家界人,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研究方向:公司治理。

上一篇:基于建行房地产金融业务的研究分析 下一篇:浅论会计报告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