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高发的原因分析

时间:2022-07-29 02:21:50

农牧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高发的原因分析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肝损害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疱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现已成为慢性肝病和健康查体中肝功能异常的重要原因,2007年至今,门诊诊疗及健康体检时发现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病例数较以往年代有明显的增加,2007~2009年诊治和健康体检时发现4359例病历分析整理如下。

资料与方法

患者4359例中,男3216例,女1143例,年龄28~65岁,平均48岁,肥胖3215例,伴有2型糖尿病1120例,高血压1647例,高脂血症2436例。

临床表现:2902例常有乏力、右上腹轻度不适感,1306例有肝区隐痛和上腹胀疼,151例出现黄疸,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

辅助检查:腹部超声符合脂肪肝表现,肝脏近场回声弥漫性增强(明亮肝)回声强于脾脏和肾脏,肝脏远场回声逐渐衰减,肝内管道显示不清,部分患者有轻度或中度肝脏肿大。血清学检查:单纯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正常或轻度升高,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的转氨酶水平则往往有轻到中度升高。

个人史:个别有少量饮酒史,未超过诊断标准的酒精量,男每周<140g,女每周<70g,无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史。绝大部分患者肥胖,体重超重,部分患者空腹血糖升高,血脂代谢紊乱,伴有高血压。

治疗:单纯性脂肪肝为可逆性病变,经过积极有效治疗,相当部分患者相关检查(肝功、B超)均恢复正常。

控制体重:饮食疗法,积极鼓励患者调整饮食,增加有氧运动,根据患者理想的目标体重,正确调整每日热量摄入和科学分配各种营养要素,增加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的摄入量,减少肥肉、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要尽量避免含糖的碳酸饮料。嘱患者根据条件,每日进行慢跑、快走等活动>40分钟,每周至少5次。基础治疗效果不明显(体重下降)、合并血脂、血压、血糖等2项以上指标异常者,加用西布曲明或奥利司他等减肥药物。但应防止体重急剧下降而加重肝脏损害,每周体重下降不宜超过1.2kg(儿童不超过0.5kg),积极寻找并祛除病因及诱因,控制原发疾病,纠正代谢紊乱,在积极调整饮食和运动疗法的前提下,代谢紊乱状况仍无改善者,可考虑药物治疗。

讨 论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在本地区,无论是在健康体检中还是在门诊就诊患者中较以往都有明显增多,为了引起人们的重视,减少其发病率,对其进行了留意,并归纳了其发病率高的原因。①高脂性饮食:本地区是少数民族地区,传统的饮食习惯是,肉、奶茶、鲜奶以及相应的奶制品,部分人家甚至可以晨间进食肉食,那么午间和夜间自然更不例外,对蔬菜类的需求并不是那么热衷,到谁家做客都必须要有肉食,否则主人家的心意就不能表达,即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本文统计的患者中,尚且把大碗饮酒的排除在外)。②运动量小:现代物质生活的文明,使得居住在城里的人们,稍远点就以车代步,或乘出租车或私家车代步,居住在农牧区的,那更是如此,放牧时也是骑马、骑摩托放牧,这样一天几乎没有运动量。③健康意识差:相当部分人群,一天吃好、喝好、玩好、认为就是享受生活、享受人生。就是幸福和满足,脂肪在体内一天天堆积起来,且不能引起注意,直到出现一系列的症状、体征,就到医院交给医生治疗,部分患者没有出现症状、体征,只在健康体检时发现。殊不知,这系列疾病是自己一天天养成的。

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量,树立健康的意识,单纯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脂肪性肝炎的发生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最起码可以降低发病率。同时,运动锻炼要足量,要坚持,对高脂血症者饮食限制及结构调整是至关重要的措施。

参考文献

1 中华肝脏病杂志,2003,2.

2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上一篇:肠破裂的诊治体会(附46例报告) 下一篇:手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32例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