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特色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现状与发展思路

时间:2022-07-29 02:07:08

新疆特色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现状与发展思路

摘要:新疆因其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 农作物种质资源丰富, 但在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过程中存在组织机构建设相对滞后、农作物新品种申请和授权的质量不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强等问题,本文对现存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保护发展区域内农作物种质资源提出了建设性思路,以资借鉴。

新疆因其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 农作物种质资源 十分丰富, 尤其是地方品种和近缘野生种,作为独特类型品种很多,如新疆小麦、彩棉、吐鲁番葡萄、哈密甜瓜、库尔勒香梨和若羌红枣等,在农作物野生近缘植物方面堪称宝库。

一、新疆地区农业及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现状

(一)新疆区域特色农作物种质资源情况。新疆作为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段,不仅种植业生产历史悠久,而且引种世界各地优良品种历史也同样悠久。现当代农业在国内具有显著优势。如棉花、加工番茄、酿酒葡萄、小麦等农作物等,在集约化、规模化生产方面独树一帜。目前,新疆棉花、番茄酱加工能力、葡萄酒产量、枸杞产量分别占全国总产量占全国的30%、90%、16.6%和50%。是全国最大的商品棉、番茄酱生产基地及全国重要的甜菜糖和瓜果生产基地。这些和新特的农作物种质资源密不可分。在新疆,不乏享誉中外的名优特色品种。如,新疆小麦,我国特有品种,其蛋白质含量高达18.0%~21.8%。新疆长绒棉,棉纤维长35~37 mm,细度7000~8000m /g,与埃及高等级商品棉相近。哈密瓜,地方品种74个,新选育品种21个。无核白葡萄,折光糖20%~25%,晾成葡萄干后,含糖可达75%~80%,比美国品种多4个百分点。加工番茄,新疆番茄个大、肉厚、皮薄、子少、汁少、茄红素含量高达到60mg/100g。油料作物,尤其是芥菜型油菜,目前栽培品种资源196份,已经搜集野生油菜种子513份和芸苔族近缘植物标本207份。尤其是在新疆野生油菜资源中发现了芥酸含量较低、硫苷含量低达70mg/g和抗菌核病的优异抗源的品种。在药用方面,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品种有719种,其中储量在1万吨以上的有甘草、麻黄、罗布麻、贝母、肉苁蓉等几十个品种。香料植物以安息茴香为最,维吾尔语“孜然”,食用种子,烤羊肉必备之料【2】。

(二)新疆区域内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现状。自上世纪50年代始,新疆已有计划开展作物种质资源收集工作, 1953-1983年共收集到39种作物的地方品种14633份,1956―1984年征集到1454份。并在在乌市老满城建立了小麦族野生作物圃,圃内保存有多年生野生近缘植物200份。“七五”期间国家确定了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随即,在新疆境内也开展了大规模的作物遗传资源征集工作。于1979年在新疆农业科学院成立了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室,1997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新疆农科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主要从事作物遗传资源考察、收集、保存及利用研究。1986至2000年底,新疆品种资源研究所共收集各类农作物品种资源15797份,野生近缘种691份,地方种400余份,标本420份。1985年建成的可容纳10万份作物品种资源的自然中期保存库一座,现保存有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和新疆主要农作物品种资源57种作物近2万份【3】。

二、新疆区域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组织机构建设相对滞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于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新疆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在2002 年成立,设在自治区农业厅科技教育处。其功能为:“负责农业系统品种权归口管理、工作指导和统筹协调工作” ,其他相关单位和机构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总体上来说,保护起步较晚。

(二)农作物新品种申请和授权的质量不高。截至2011年12月31日,农业部共受理植物新品种权申请8461件,授予植物新品种权数量达到3644件,品种权授予范围已分布到七大类69个属;新疆植物新品种权申请106件,授权34件,分别占全国的1.25%和0.93%。新疆农业植物新品种权申请量从2007年的58件上升到2011年的106件,授权量从2007年的5件上升到2011年的34件【1】,虽然数量在增长,但该数目与新疆区域内拥有的丰富农作物种质资源、特别是是近缘野生种和地方品种丰富的实际情况是不成比例的。

(三)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强。目前,新疆区域内从事农作物种质资源研究保护工作的科研单位和育种工作人员一般把精力放在对国家计划的项目申报、验收、成果鉴定、品种审定等“有效”环节,忽视自主知识产权的开发与利用。1978年-2012年新疆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公告信息表(不含退出品种)显示审定品种为63个,2013年新疆主要农作物审定品种目录为9类57个品种 。而2012年国家审定主要农作物品种目录数目为109个 。新疆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呈现出三重三轻局面,即:重新品种审定、重奖励、重有形资产,轻新品种保护、轻市场、轻无形资产。

(四)信息共享程度较低。新疆农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平台建设一直处于战略构想之中,不能有效实现种质资源数据管理、种质资源数据检索和种质资源互联网信息,未实现对种质资源的保存、信息检索查询和应用,以网络的形式为科研单位及相关农作物育种部门提供科学参考和加强资源信息交流与评价平台。

(五)农作物种质资源综合保护能力较弱,制度建设层面相对滞后,保护意识不强,市场环境缺乏有效规范、执法保护体系不完善等。

三、新疆区域农作物种质资源下一步保护发展思路

(一)加大协调、宣传引导力度。充分发挥组织机构职能,搞好农作物种质资源归口管理、工作指导和统筹协调工作。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增强从业者农作物品种保护意识,让他们充分认识到植物新品种保护的重要性,搞好对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知识、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引导,营造区域内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加强资金科技投入管理力度。首先要确保资金投入,通过课题资助、现金奖励等形式激励育种科研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其次要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和激励机制,让科研单位和育种者从科技投入和育种创新中受益。

(三)加大科研成果的转化力度。研究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最终目的是利用,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IPGRI)在全世界建立国际长期库网络后,将工作重点转向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和交换,实质上就是要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发挥其社会作用。新疆区域内的育种科研工作必须与市场相结合,面向市场,培育产学研一体化的格局,进行商业化运作,充分发挥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作用,将农作物种质资源在区域内得到充分利用。

(四)加快新疆农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平台建设步伐。有效占领农作物种质资源是进行科研和利用的必要条件,如果种质资源保存者手中掌握着大量的种质资源被闲置,就不能真正体现种质资源的利用价值。当务之急要不断加强现有种质资源的利用,并对数据信息开展补充收录工作,建立资源信息丰富的农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 加快区域内农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平台建设步伐,提供作物遗传资源保存者和利用者利益共享的平台,从而更好地为科研人员和生产部门服务。

(五)建立农作物种质资源综合保护体系。一是加快区域内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力度,如,伊犁节节麦和毛披碱草等多种质资源成为濒危植物,亟需保护。二是建立重要野生植物的保护区(点),对濒危农作物种质资源进行保护。三是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培育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四是完善区域内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制度建设,构筑制度保护网络。五是整合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执法力量,形成统一有效的监管队伍。六是积极培育产业链,建立农产品地理标志,通过产业化等方式有效保护利用农作物种质资源。

综上所述,新疆区域内的农作物种质资源是对新疆环境具有极强的生态适应性,是新疆现在和未来农业发展的宝贵的资源,是发展新疆区域特色农业与生态农业的物质基础,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大综合保护力度。

上一篇: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管理研究 下一篇:煤炭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和应对措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