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体育中考1000米跑的策略分析

时间:2022-07-29 01:36:34

广州市体育中考1000米跑的策略分析

摘 要:体育中考由短跑变为长跑,使得各中学十分重视学生的长跑锻炼,都根据各自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布置课堂内容。但是,大多数学校都把精力集中在“耐力”的训练上,反而很少去关注跑的策略。通过对越秀区体育中考1000米项目的观察和统计,笔者发现目前大多数中学生的体能难以支撑原有的“快——匀——冲”策略。因此重新制定了“起跑放慢、逐渐加速到匀速”的跑步策略,并在途中设置了两个控制点,协助学生在考试时动态调控,达到能耗和成绩的双赢。

关键词:体育中考; 1000米; 策略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3.03.028

2013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体育加试(简称体育中考)首次将200米必考项目改为长跑(女生800米,男生1000米)。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考试的“指挥棒”,让大家重视当代青少年的身体素质,进一步加强其耐力素质,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1]。自此体育中考改革以来(短跑变长跑),广州市各中学十分重视本校学生的长跑锻炼,都能根据本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布置课堂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水平。但是,笔者通过同行的交流发现,大多数学校只把精力集中在长跑耐力的训练上,而很少去关注跑步策略的运用,即向学生传授如何分配体能,并在日常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安排定时跑练习。因此,本文以跑步策略为出发点,并结合教学实际,重点探讨体育中考1000米的跑步策略,为提高成绩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1000米跑步策略分析

关于1000米的跑步策略,早期较普遍的节奏是起跑是快速加速,突出重围,拉开距离;途中拉大步幅,保持节奏;后期全力冲刺,提高成绩[3]。通过这样的一个体能分配,能让比赛选手在合理分配体能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比赛成绩,这在比赛中是十分常见的策略。因此,作为体育教师,在教学生长跑时,就自然而然地“迁移”到其中。但是,笔者通过观察发现,目前中学生耐力素质普遍较差,要采用前面所提到的“快——匀——冲”策略需要有较好的体能作为支撑,否则,往往跑到三、四百米时就会出现呼吸不畅快,速度越来越慢的“脱力”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应有的发挥。因此,根据目前青少年体能的现实状况,结合广州市体育中考的标准,需要重新设计符合普通学生的长跑策略。

目前,广州市体育中考1000米的满分成绩是3分45秒,共225秒,平均下来应该是45秒要跑两百米。考虑到实际情况,学生在进行1000米考试时,越到后面体能状况越差,因此,前面的时间又要稍微快一点。笔者考虑到以上诸多因素结合“快——匀——冲”基本策略,拟将1000米分为三段进行研究,即研究探讨出发后200米处、400米处、600米处这三点的通过时间与最后通过终点的时间之间的联系,据此重新制定1000米跑策略。

2013年越秀区体育中考,笔者有幸作为终点裁判参与其中,并随机以参与1000米测试的75个小组为单位进行了统计。分别对通过200米处超过38秒、通过400米处超过1分25秒、600米处超过2分10秒、终点处超过3分45秒的学生的人数进行了统计,并通过相关分析来探讨四者之间的相关性,具体结果如下:

由上表可知,前三个点,即200米处、400米处、600米处之间的相关系数检验的t统计量的显著性概率均小于0.05,因此三者之间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同时,还可以看到,除200米处以外,其它两点与终点的相关系数检验的t统计量的显著性概率也小于0.05,说明400米和600米处与终点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但是,200米处与终点的t值为0.264,大于0.05,故200米处未到达38秒的人数与终点未3分45秒的人数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2 广州体育中考1000米跑策略制定

根据以上统计分析,可以发现,前面根据传统的“快——匀——冲”策略有一定的可取性,即前400米、前600米所设定的时间和过终点刚好跑到满分(3分45秒)的时间相吻合。所以,在学生进行1000米跑时,分别在400米、600米处设置观察点,督促和调节学生的速度节奏是十分必要的。但是,通过统计也发现,前200米处预设的38秒是没有过多的作用,需要重新修订。

在目前中学生的体能普遍较差的背景下,学生在进行1000米考试时,如果在出发时冲的太快,其体能很容易快速消耗,造成后期“脱力”,无法加速,甚至是无法坚持完成考试。因此,针对此种情况,我们应该在起跑的时候放慢速度,在前200米逐渐加速,使得身体机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防止体能的过速消耗。而这种方法确实可行:第一,广州市体育中考1000米项目的满分是3分45秒,相对经过几个学期练习的考生来说,还是较“轻松”的,因此没必要在起点就过度地“争分夺秒”;第二,通过前面统计分析也发现,前200米速度控制在38秒以内与通过终点达到满分没有显著的相关性,也就是说,前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实际体能状况放慢速度,防止体能的过速消耗。

因此,针对目前学生的实际体能状况,需要重新制定相应的1000米跑策略。总体上来讲应该是一个逐渐加速到匀速的过程:即应该改变过去起跑时就快速加速,拉开距离的策略,改用起跑时适当控制速度,逐渐加速的策略。其中,在途中时还应当以400米、600米两处作为控制点,让学生的通过时间分别控制在1分25秒和2分10秒以内,以此保证能耗和成绩的双赢。同时,在最后400米的距离保留了足够的时间(1分35秒),体能好的学生可以适当加速,而体能差的学生则需在保持原有节奏的基础上,适当拉大步伐,匀速完成全程即可。具体来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2.1 起跑适应阶段

由于学生在考试时心理较为紧张,很容易造成起跑时“跟风”加速,忽视了自身体能状况,引起体能的迅速消耗,最终导致考试成绩不理想。因此,在起跑时教师一定要叮嘱学生适当放慢速度,根据自身状况逐渐加速,让身体得到足够的缓冲。一般来说,前两百米控制在40——46秒都可以接受。

2.2 途中跑阶段

体育中考以取得满分为目的,因此,在途中跑时一定要以保持节奏为首要任务。节奏乱,呼吸就乱,进而引起身体不适,强化了学生的痛苦感,最终导致成绩下降,甚至是无法完成考试。而要保持合理的途中跑节奏需要在这两方面引起注意:一方面,在平时的课堂练习中,要反复强调学生跑步的节奏感和速度感,训练他们用规定时间完成相应距离的能力;另一方面,需要教师在考试现场的400米处和600米处进行调控,协助学生控制好自己的速度,即400米控制在1分25秒左右,600米控制在2分10秒左右。

2.3 保持与冲刺阶段

在跑完前六百米后,学生可以根据自身体能状况制定最后四百米的策略。状况好的可以逐渐加速,并在最后一个直道时全力冲刺;状况不好的则需要提醒自己拉大步幅,保持速度节奏即可。

3 小结

通过这样一个逐渐加速到匀速的策略安排,加上日常课堂上有针对性的策略练习,能让学生在考试时做到心中有数,自主动态调控,不盲目跟风。同时对缓解学生心理压力,转移对身体疼痛的注意力也有不同程度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唐建忠.初中生体考项目设置现状分析[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23-25.

[2] 谭志刚.现代中长跑运动[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5.

[3] 永井纯.中长跑 障碍跑[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5.

[4] 许世岩.中长跑运动方法学[M].北京:中国教育文化出版社,2005.244.

[5] 黄明教 陈志强 丁红翎 丁素文.体育实验设计与科学量化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29、341、333.

(广州市第十七中学 510050)

上一篇:昨天,再见 下一篇:别让“不要碾死我”的悲剧再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