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中考作文试题分析

时间:2022-09-11 01:07:49

广州市中考作文试题分析

【2008考场真题】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春回大地,原野上、道路旁、房前屋后,那一棵棵、一排排的树,高的、矮的、直的、弯的、立的、倒的……无论是被凛冽寒风刮得一叶不剩的秃枝,还是依然挂着绿叶的繁枝,都又悄悄地吐出了新芽,嫩嫩的,翠翠的,或浅黄,或浅绿,或微微露出点粉色……

请以“又见枝头吐新芽”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

【写作点拨】

2008年的中考作文题“又见枝头吐新芽”已是广州市继2006年“创意的快乐” 2007年“心中有盏红绿灯”的命题作文后连续的第三次考命题作文了。从这可以看出广州市的中考命题人对命题作文的情有独钟。这虽是个命题作文,但题目和前两年的题目一样,是个比喻型的命题,这个题目内涵丰富,涉及层面宽泛,有着比较广阔的写作空间,利于考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情,利于考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抒写自己的真性情。这个命题符合初中学生十四五岁充满浪漫的心理特点,这个年龄看什么都漂亮,想象力丰富,他们很容易从生活中找到一个又一个的“新芽”。但这个题目取的是其比喻性的含义,有一定的朦胧性,这无形之中也给考生设置了审题障碍。我们要想写好这个作文需注意如下几点:

1.寻找标志,紧扣“题眼”

作文题目大都有一定的标记,也即是我们所说的“题眼”,如果我们能通过对“题眼”细加推敲,透彻理解作为标志的关键词语的涵义,就不难明确题目的要求和写作的对象,也就能有效地防止离题跑题。作文题“又见枝头吐新芽”是个动宾短语式的命题作文。这里宾语“枝头吐新芽”规定了写作的范围、对象,而动词“又见”即是写作的重点所在,它就是题眼。“又见”不是指“可能看见”,而是指“已确确实实地看见”,是现实生活中鲜活存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写作时只有紧扣住这个词,才能写出符合要求的作文来。而很多考生把这篇作文写成想象类的了,这显然就是对“又见”这个词理解不深入的原因。另外我们还应扣住“新芽”一词,我们可根据提示中的导语,准确把握中心词“新芽”的内涵。这里的“新芽”既是指自然界中的一种自然现象,指万物复苏发芽,但如理解仅此而已的话,就会失之浮浅。因为这里的“新芽”还具有隐含比喻义的一种情感、信念、体验、力量、希望等。根据提示语,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是一次经历磨练的体验、一种战胜困难的坚定的信念、一种执著的追求等等。我们写作时只有紧扣了这两个重点词语的含义,才能写出符合要求的,有深意的文章来。

2.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作文中有些命题比较具体实在,我们需要化实为虚,抽象概括;有些命题比较抽象,我们需要化虚为实,找到抓手;还有些命题可能虚实兼备,我们则需要虚实结合。“又见枝头吐新芽”就是一个有虚有实,虚实兼备的题目,这就要求我们在写作时一定要虚实结合。

“又见枝头吐新芽”这个文题,命题中的“新芽”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实指时,“新芽”就是自然界中新春到来时万物刚发出的嫩芽。但由于这芽是刚发出的,是新的,因此人们也就会在这“新芽”的身上寄予某种希望,表达某种情感。于是“新芽”也就有了比喻和象征性的意义,也就是出现了“虚”的意义。比如,年轻人容易从枝头春芽想到自己是祖国的新一代,充满蓬勃生机,成长要经历风霜和虫蛀等磨砺。我们可联想到我们的生活,春是人生迈向质变的一种比喻,不论你在任何地方,是穷困潦倒还是雍容华贵,当你学会了塑造自我的时候,总会在未来开出美丽的花。这一题目还可深入思考,紧扣社会热点。可以从“十七大”召开,吹响了新一轮发展的冲锋号。祖国经历了转型期的困难,又面临新一轮的春天,而要获得新的收获,则要解放思想。也可联想到汶川地震后,废墟上学校的重建,学生到外地求学,就像树枝吐新芽,在经历寒冬之后重新焕发生机。经过这样一联想,你会发现这个命题可写的东西真是太多了。

3.入题准确,联系实际

刚才我们说了,这个题目是个比喻型的题目,我们写这样的作文关键的就是要入题准确,联系实际。入题准确,前提就是仔细读懂题目的喻义,也就是本题中“新芽”的含义,要从准确的喻义出发,联系生活实际,写作中应注意不要只是就事论事,或只是罗列现象。如果论理,就要深入挖掘揭示本质;如果叙事,就要抓住实质刻画具体形象。只有这样,才能写出有深意的文章来。

【满分佳作】

亮点:抓住一点深挖掘托物寓人显主题

又见枝头吐新芽

一考生

早晨妈妈把我从睡梦中叫醒已是快八点了,我来不及吃饭抓起书包就向外跑,来到街上这才发现天上正下着豆儿大的雨滴。路上有不顾一切奔跑的人,有撑起伞满口甜言蜜语的情侣,但我来不及欣赏这雨里的美景,我在雨中没命地奔跑着。突然一辆公共汽车停了下来,问我是否要乘车?我想天下这么大的雨,既使跑到学校也淋成“落汤鸡”了,于是我上去了。里面的人太多了,连个空位置也没有了,车里静悄悄的,人们都想着各自的心事,都拥有自己不为人知的故事,头一致的往外看,看雨自上而下的落在干净的柏油路上,溅起朵朵水花――

“好香啊!哪儿飘来的花香?”一个眼中闪烁着希望的清波,面带微笑的小姑娘惊奇地说道。那一双渴望的目光正四处搜索着,在车地板上的那盆花终于被她找到了,那是一盆含笑花。她用手轻轻地摸着含笑花的花瓣,情不自禁地赞美道:“好美的花啊!像笑开的娃娃的脸。”

正当我沉浸在这美好的画面时,突然一只手搭在我的肩膀上,说:“请买票!”

哦!光顾享受,连票也忘了买,真可笑,于是,我连忙解开书包带子,从容地拿出钱包――啊!怎么连一分钱也没有了呢?想起来了,早晨出来的急,忘记带了。可现在怎么办呢?我急得眼泪都快出来了,车上的乘客,都向我投来诧异、猜疑的目光。

“你找到了没有?到底有没有钱?”售票员恼了,板着脸问道。

我窘极了,太难为情了,只能眼巴巴地向车内扫了一眼,倏地,我捉到一朵微笑!就是刚才那个有着小小巧巧的鼻子、赞美含笑花的小女孩。她对我浅笑,这是一个亲切的宽慰的笑,在唇边在眼角都长有那么一抹异样的纯情。小女孩细眉细眼,清清纯纯的。那微张着粉嘟嘟的唇,一派天真无邪的、善良安静的样子使我沉静了许多。

车地板上的那盆含笑,一股子淡飘飘的香!

果然,她问我:“姐姐,你几站路?”

好随便好热心地询问。

“给你”,她于是欠着身,把手给我,手心里是一枚亮晶晶的镍币。

含笑的香又幽幽袭来,沁人心脾的清香!

“你拿去呀,姐姐。”她把小身子又向前探一探,偏着小脑袋,眼睛亮晶晶地闪着笑容。

“谢谢,太谢谢了。”我真感动。

这时又一缕清香飘来,我急忙低头看那株含笑花,却惊喜地发现它枝头上又长出了几棵新芽。

【名师点评】

很多阅卷老师看了这篇作文后都拍案叫绝,一致同意给满分。这篇作文主要靠以下两点擦亮了阅卷老师的眼球:

一是本文抓住了一点,进行深入的开掘,从而写出了独具特色的作文。我们知道写好人好事的文章很多,也容易流入俗套,但本文却写得与众不同,超凡脱俗,令人耳目一新,精神为之一振。何也?那是在于本文在写作时并没有贪多求全,而是抓住了一个动人的、能反映人精神境界的“亮点”来全力以赴,精雕细描,使得文章形象鲜明,全文生辉。

二是本文虽是只叙写故事,写得比较平直,但是作者运用了比喻与象征手法,在篇末点题,将含笑花上长出的几棵新芽来比作小姑娘,从而来表现小姑娘的心灵之美和我们的希望,揭示了故事中的深刻含义。

上一篇:2008安徽省中考现代文阅读思路解析 下一篇:真相 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