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改教学的点滴体会

时间:2022-07-29 12:23:01

语文新课改教学的点滴体会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同时也对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现就如何成为新课改大军中合格的一员,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首先,教师要注意角色转换。要从一名“教书匠”转变为科研型的教师。新课程所蕴涵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出现和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都是过去“填鸭式”的教学难以应付的,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就不应该坐等别人现成的研究成果,再一味毫无选择地全盘接收,而自己首先应该是一个研究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因此,认真做好教学反思是一个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的教学重心不再是教给学生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不是塑造他们,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我们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促进者,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更重要的是要形成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教师在语文课教学过程中既是一种中介,也起到了一种主导作用,没有教师提供主动性传输服务,学生是无法顺利、完整、高效地完成知识的接收工作的,而在语文课堂上知识的受众是学生,传输的主体和终端是学生,所以更主要的是要学生主动思考,积极行动起来,真正作为课堂的主体。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两个因素,只有双方充分发挥各自的最大效率,才能实现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营造开放性的教学环境。教师要使学生有丰富的活动内容,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教师就应该加大教学的密度,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思维的空间,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开放性的教学环境其原则是尊重学生的个性,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强调学生的能动性,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发言,注重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的延伸,把握课堂内外的衔接,使师生之间真正处于平等、民主、自由的境地。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即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在合作的过程中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语文学习还需要课内外联系,因为语文能力的形成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的源泉。一个功底扎实,广泛涉猎的学生才会才思敏捷,能说会写,才能较好地掌握学法,运用知识,形成较强的迁移能力。同时,重视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以课本为载体,向课外延伸。教师讲课时,不能眼光只盯住课本,只盯住课内,而要注意以篇引类,拓宽语文的空间。我们在学习每一篇课文,每一单元的课文时,注重的应该是教给学生学习这一类文章的方法。让学生能以课本为载体,向课外延伸,这样,有了老师的指导,学生的学习就能有的放矢而不至于盲目。新的语文教材把研究性学习引进到教学中,就是对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做法的校正,我们不能轻视学生的创造力,要重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推行素质教育。同时,教师要注意利用网络资源,拓宽学生的阅读面,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也激发了创作的兴趣,培养了创作能力。

运用开放性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探知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我国最早的教育家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一件事情感兴趣,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进而在其中得到更多深层的东西。所以语文教学除了要教授语文知识外,还要积极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达到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要以多种渠道激发学生的兴趣:除了要有很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在教学中,精心地设疑,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外,还应培养学生在课堂外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教师要注意利用网络资源,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既能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也激发了创作的兴趣,培养了创作能力。我们可以结合教学实际,创造条件激发学生参与语文课外活动的兴趣,指导开展形式多样的兴趣活动,比方结合学习内容举行故事会、诗歌朗诵会、词语接龙、成语游戏写字比赛、猜谜语等,举行辩论大赛,让学生思想的火花在撞击中迸射,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在争辩中锻炼,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关注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使语文课从课内走到课外,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方法。因此,可以有效利用学校每周的主题团队活动以及每学期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进行一些社会调查、环境考察,去游览一些名胜古迹,在亲身实践中探究出某些值得深思的社会、人生课题,这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还用他们的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锻炼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语文老师一定要有科研的意识,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这样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才能在处理教材,安排教学设计等方面更加科学,研究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他们真正掌握提高并完善自己的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的作用。

上一篇:浅谈应用型本科机械制图教学改革 下一篇:论培养中学生历史情感观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