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制造工厂”背景下我国物流的双重市场特征

时间:2022-07-28 10:50:43

“世界制造工厂”背景下我国物流的双重市场特征

摘要: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制造工厂”。WTO后过渡期结束后,伴随着外资货主企业和物流企业的大量涌入,中国物流逐渐呈现出典型的双重市场特征,在当期及今后的一段时间内,本土物流企业和外资物流企业仍将主要在相对独立的领域内展开竞争。

关键词:世界制造工厂;物流;市场特征

2005年,我国进口总额达到660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6%;出口总额则高达762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4%。我国“世界制造工厂”的地位已经不可撼动。在巨额的进口贸易当中,有一半是加工贸易,多数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是为全球价值链服务的,大量的原材料和产成品的进出口是跨国制造企业的体内循环,商品并没有在我国境内实现最终消费。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物流市场被分割成两个彼此相对独立的领域,一是由外资物流企业主导并参与竞争的,主要服务于跨国企业全球市场战略的高端领域;二是由本土物流企业主导并参与竞争的,主要服务于国内市场的低端领域。

1.我国市场成为外资全球物流战略重要组成部分,大量外资进入,并主要为原货主企业提供“跟进式”服务。

伴随我国“世界加工厂”格局的进一步形成,原材料、零部件及产成品的国内、国际物流需求持续增长,外资物流企业必然将其物流网络作为原有战略联盟关系的一种延伸扩展到中国,将中国物流市场纳入全球供应链体系,将中国物流网络与其全球网络进行整合,从而建立全球一体化物流服务体系。如英运物流在上海设立中国区总部,看中的是上海作为连接120余个国内机场及亚洲、欧洲以及美洲国际航线的空中连通性;FedEx将其亚太快件转运中心设在广州新白云机场等举措也都是为了能够使其在中国的物流网络同全球网络形成整体,实现物流功能上更好的衔接。

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其业务切入的普遍方式是为本国制造及商贸流通企业服务。以日本企业为例,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制造业掀起新一轮对华投资热,由此推动了日本物流企业拓展“跟进式”服务。据日本经济产业省调查,80.6%的日本企业认为中国市场是今后需加大开拓力度的重要市场,高于美国73.4%的比率。因此,日本物流企业追随制造企业进一步拓展中国市场,相继在上海、广东设立物流中心,为在华日资企业和日本企业在华采购提供物流服务,形成日资体系的配套产业集群。

外资物流企业在中国市场的网络布局与跨国制造企业主要投资于沿海经济发达城市的地域特点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随着我国政策的进一步开放以及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我国内陆地区吸引外商投资额呈逐年增长的趋势,成为外商投资的新热点。外资物流企业在形成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地重点城市的网络布局后,投资地域开始追随外资制造企业开始从沿海港口城市向内地延伸。

2.高端物流市场以服务于跨国企业全球市场战略为主要特征,是大型外资物流企业之间的主要竞争领域。

外资物流的进入具有明显的行业特征,多数物流企业集中在以下几个高利润细分市场:

一是国际货邮及快递业。除了FedEx、TNT、UPS、DHL等国际快递巨头凭借其与我国本土企业长期的合作经验和雄厚的资金实力,在中国快速扩张外,一些中型的外资快递企业,如日本的佐川急便也通过合资的方式在我国东部沿海区域开展快递业务。

二是国际货运业。2004年我国共批准设立外商投资国际货代企业158家,比2003年分别增长71.80%,总计投资总额16143.01万美元,同比增长85.29%。全球著名的SchenKer、KUEHNE & NAGEL、PANALPINA、SDV等跨国货代企业均已通过在中国设立独资子公司设立办事处、建立合资公司或签订协议等方式进入我国市场。

三是水运业。到2005年底,已有近百家航运公司在我国港口开辟集装箱班轮航班。具有代表性的马士基、商船三井、美国总统班轮等国外航运公司在我国已有较长的发展历史,并在我国主要港口城市建立起了相对完善的网络。此外,美集、铁航渣华、日本邮船等业内较为著名的企业也已进入我国。

四是第三方物流业务。第三方物流业务是指为客户提供综合一体化物流服务项目的运作形式,目前进入我国市场的第三方外资物流企业有日通、山九、伯灵顿、英运、夏晖等。这些企业为了巩固原有市场追随货主企业进入中国,开始逐步占领综合物流服务、汽车及会展等专业物流服务、物流信息技术等高端物流市场。

与外资物流企业凭借先进的技术,丰裕的资金,雄厚的实力和全球网络逐渐占据我国物流市场的高端领域形成明显对比的是,我国物流企业虽然在近些年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总体来说,企业规模小,缺乏核心技术和高端客户资源等因素使得大多数本土物流企业只能提供运输和仓储等传统服务,能够提供一揽子物流解决方案的企业很少,难以在高端市场与大型外资企业抗衡,因此我国高端物流市场主要是大型外资企业之间的竞争。

在高端领域日资企业已经感觉到了与欧美企业竞争的差距,加快了进入我国的步伐。如日本通运在2004年将设在香港的中国本部移至上海,统领日通在华的事务。此外,日通在揽下了日产汽车在华的零部件运输的同时,还瞄准了丰田、本田等公司,并在2006年继续扩大在华的与汽车零部件运输相关的物流业务。目前,日通已在中国汽车的主要生产基地,如上海市、武汉市、天津市和广东省等设立了59个网点,目标销售额为10亿日元以上。另外,日新于2005年4月,在上海设置了集团总部性质的“中国事业部”,计划在已有的7个公司58个网点的基础上,加快网点的扩充,达到其在后三年市场销售额递增25%的目标。

3.低端领域物流市场以服务于国内市场为主要特征,是我国本土物流企业的主要竞争领域。

我国本土物流企业目前仍主要以服务本土货主企业为主。本土物流供应商更注重国内物流商机,而国外的物流供应商更侧重全球的大客户,他们的服务客户绝大多数是外资货主。另外,从货主企业选择物流服务商的标准来看,由于我国的物流企业总体规模较小,物流服务功能相对单一,服务水平尚难达到跨国企业的国际化运营要求,而外资企业、技术先进、实力雄厚、拥有全球范围的网络,在国际物流市场上有较大优势,外资跨国公司也以选择外资物流服务商为主。外资物流企业主要为外资货主企业服务,主要关注与进出口相关的物流活动,与内资企业的物流市场重点有本质不同,往往与业务分包的形式与本土物流企业形成功能上的互补。因此,内资物流企业很难在这一市场对外资物流企业构成威胁,即便提供一定的物流服务也只能参与高端客户的低端业务,如长途干线运输、市内分拨、仓储保管等,而物流系统和货物的控制权则被外资物流企业牢牢掌握。

4.“世界制造工厂”下形成的我国物流的双重特征将进一步延续

物流的需求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必然的联系,受自然资源、地理位置、社会分工、历史因素等条件影响。在我国的三次产业中,虽然第一类产业比重有下降趋势,但仍然处于主导地位,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我国仍处于重化工业时代,并且处于经济结构调整的转型期。因此,我国国内市场的物流需求的基本特征短期内不会发生根本变化,主要是初级产品的低端物流服务需求,也是我国物流企业当前的竞争市场。我国在“世界制造工厂”背景下形成的内外资双重物流市场,可以说是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物流市场的显著特征,内外资物流企业从事不同领域的业务,在各自相对独立的领域参与市场竞争。

作者单位:北京物资学院物流学院

上一篇:标准化与贸易技术壁垒 下一篇:“黄河口”叫板“阳澄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