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中借词的教学方法

时间:2022-07-28 10:25:24

对外汉语教学中借词的教学方法

提要:词汇系统是一个动态开放性系统,不断吸取外来词语是语言丰富和发展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词语借用这一语言现象受到中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但对外来语词概念的定义众说纷纭,并未有一致的结论。本文从借词界定出发,以英源借词为例,展开对外汉语教学中对此类词语教学方法的讨论。

关键词:借词;英源借词;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31

一、借词概述

词语借用是文化融合和语言发展的必然产物。任何一种语言都会直接或间接地从其他语言中吸收有用的词汇材料,以满足本族语言中的语义空白。汉语从外族语言中借用词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221BC—AD220),但对这一语言现象的系统分析直到20世纪初期才初见成果。

1.1借词的定义和认证

在对词语的来源及理据的分析研究中,学者们选用了不同的术语定义词语借用,影响较大的有“外来词”、“外来语”、“借词”、“借字”等。关于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讨论也存在争议,下面列举几个有代表性的定义,借以了解业界对词语借用的认识程度。

外来词指音义都来自外语的词,其中包括音义的完全借用,也就是词的意义和声音形式都是来自外语的词的。比较常见的外来词是根据本民族语言的语音结构规律把外语中被借用的词在语音形式上加以一定程度的改造。如阿司匹林aspirin。(高名凯,王安石,1963)

外来词也叫借词,即一种语言从外族语言中翻译或借用的词语。狭义的汉语外来词应该只指上面说的这些音译外语词,不包括完全意译的外语词。(胡明扬,2000)

“外来语”一词是本世纪初年代从日语借入的(1902),一直到本世纪50年代初,主要限于指完全或部分音译的词,此外还增指从日语借入的训读汉字词。(史有为,2000)

一种语言往往从其他语言中吸收一些有用的词,这种词称为“外来词”,或称为“借词”。(周祖谟,2006)

笔者认为,界定借词首先应该区分语言单位的输入和文化概念的输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变迁,一种语言中的词汇必定无法描述当前社会的某些事物,这就需要创造新词或者借用其他语言的词汇来表述。借用的词语往往承载着语言、文化、社会三重身份。从语言学研究角度考虑,它既可以促进本民族语言的创新和发展,丰富语言的表达方式,又能加深本族人民对西方文化的认识,感悟更多的语言现象。在借用过程中,常出现两种情形,即语言单位(一般是词)的整体借用和新兴概念(本族语中没有的概念)的引入。豪根(Einar Haugen)将借用定义为“试图在一语言中再创造另一语言中已有的模式”。(祝畹瑾,1992)在拼音文字中,人们可以通过照搬(alien)或者转写(denizen)引进所需要的词语,而非拼音文字(如汉字)引进词语就要复杂的多。汉语吸收外来词大别可以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根据外来的事物自创新词,第二种是根据外来语言的原词加以翻译或借用。(罗常培,吕叔湘,王力,1981)

根据外来的事物自创新词所根据的只是外来的事物,并不是外来的语言,它是异质文化对本民族意识形态的冲击,是文化概念的输入,是语言使用者对新事物的认知反应。而翻译外来语言的词汇有音译、意译、仿译等不同的方式。

所以,本文采用英源借词这一术语,并将其定义为从英语中整体输入汉语的音译词、半音半意译词和音译加类名三类词语,即借入汉语的存在音译成份的词语,只是在语音形式和文字形式上进行了符合汉语言系统的微创造。

1.2英源借词在汉语中的存在形式

在吸收英语词汇时,汉民族传统的民族文化心理有一种拒绝单纯音译词的倾向。虽然在一开始吸收外来概念时,会将其形式一并吸收,但使用一段时间后,往往会舍弃借用词语的原有形式,用汉语的语素另造一个新词,或者在借用之初就使用意译和部分意译最大程度地将其改造和汉化为符合汉语习惯的词。本文讨论的存在音译成分的借词一般有三类情况:

(1) 音译词,纯粹音译,不考虑所用汉字的意义,只求声音近似。

(2) 半音半意译词,对引入的概念一半用音译一半用意译。

(3) 音译加类名,在音译的基础上加上表示该事物类别的语素。

从上表的英源借词我们可以看出,这些词大多都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在今天开放的社会中,语言的彼此影响已经越来越频繁。当汉民族文化与欧美文化进行交流和碰撞时,语言也始终站在冲击最为强烈的前沿,两种语言之间的对话正在推动着语言融合,我们也可以从借词中窥见文化交流的各种情况。所以说借词实际上不只是社会语言现象,而是相近或相异的社会文化互相接触必然产生的后果。(陈原,2003)

1.3英源借词在汉语中的语义变化

一个词被借入后,意义可能有所改变。可能会受到借方文化的语言的影响而产生新的意义和用法。因此外来词同相应的外来词相比较,往往在意义范围上有出入。(邢公畹,1992)。词汇意义的变化是一个连续、缓慢而渐变的过程。当汉语从英语中借用词语来填补需要表达新事物的语义空白时,常存在以下几种语义变化:

(1)词义的扩展,即一个词语在英语中不具备某项意义,进入汉语后受到汉文化的影响,经过汉语语义系统的改造具有了新的意义。如:mini在英语中仅为微型的,袖珍的意思,借入汉语后增加了小巧、可爱的感彩。cool的基本释义是凉爽的,冷静的,引申为绝妙的,出色的;而“酷”在汉语中除了令人满意的意思外,主要指一种被青少年所崇尚、追求的美好而前卫的形象和气质,也出现了“扮酷”、“装酷”、“玩酷”这样的合成词。

(2)词义的缩小,即一个英语词在英语里有多个义项,而汉语只借用了它的其中一个或较少的几个义项。看看21世纪大英汉词典中cartoon和bar两词的释义:Cartoon1.漫画,幽默画,讽刺画2.卡通,动画片3. 连环漫画4. (壁画等的)草图,底图5.计算机打印输出的图像。在引入汉语之后“卡通”只保留了其动画片和漫画的义项。Bar在英语中有近20个义项,在借用为“吧”后,只保留了售酒(有时也售饮料、食品)柜台(带轮子的)餐柜;酒柜(常带轮子的)上酒小车酒吧间(专售某种商品的)柜台,专柜这项。如酒吧、网吧。

(3)词义的升格和降格,词义升格即一个词从原先表示贬义或中性意义转为褒义,反之即为词义的降格。Show在英语里体现的是肯定自我,张扬个性的西方个性主义文化,而在现代汉语中往往用“作秀”一词将其与虚张声势、名不副实联系起来。生活中我们常说的作秀,除了说到电视台作秀,到舞台上作秀以外,通常都具有明确的贬义,专指那种缺乏诚意或怀着不甚纯洁的动机装模作样、故作姿态的举动。显然,这一词语的借用并没有将西方文化中展现自我的理念一同吸收进来。Marathon在英语里只指一项体育运动,马拉松赛跑。借入汉语后除了指马拉松赛跑又引申为时间持续得很久(多含贬义):~会议|~演说。

一个词语有很多义项,在语言接触发生,需要词语借贷时,接纳一方只取所需义项以满际需要,而借词这个“异文化的使者”也会在语言的使用中经历词义范围缩小、扩大、贬化、褒化等变化。

二、学习者学习借词的优势及劣势

2.1学习者学习英源借词的优势

英源借词覆盖的范围很广,主要包括社会科学、文化艺术、日常生活等,学习者在学习汉语之前就接触过这些概念,相对比较容易理解,所以这类词语的学习不难。他们只需要学会简单的汉字,就能很快地掌握。萨丕尔说“语言主要的是一个听觉符号系统”,当学生在汉语词汇学习中遇到语音方面与其母语有联系而在意义上理据性较弱的借词时,会刺激其求知欲,而教师也可以适时地选择切入点,调动学生已掌握的语言中的语音或词汇知识来扩大词汇量。

2.2学习者学习英源借词的劣势

首先,借词虽容易理解,但是不易自学。除了专门的外来词词典之外,一般的词典中并未收录这类词语。这就造成了学习者在课后学习时的障碍。其次,存在音译成分的借词虽保留了与源语言相似相近的语音,但并不相同。汉语在吸收词语使其成为汉语词汇成员时,已经在读音、声调、音节上进行了一番改造。其中,音译加类名这种情况是因为一些新兴的概念或者事物中国文化中并没有等价物,在引入的时候就需要给它做一个分类,在后面就缀一个类属词,这样易于本族人民接受并且使用。这类具有汉语独特语言习惯的借词,中国人使用了很多年,但是留学生学起来却有些困惑,比如:“爵士舞”,“jazz”本来就是一种舞蹈,为什么还要给它添加一个类名成分加以赘述,是留学生常会有的疑问。

借用的词语在长期使用中,以汉字形式出现,受到汉字形、音、义的制约,必然会染上汉民族的独特色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若过度联系母语中原词,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理解词语,就会出现语音及语义上的错误。

三、对外汉语中英源借词的教学方法

对外汉语教学中几种主要教学法大都关注语法教学,近年来词汇教学的重要性已日益凸显,但仍然没有一种系统的词汇教学法给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以指导,使得词汇教学有序高效地开展。英源借词是汉语词汇系统中比较特殊的一类词,作为对社会交往现象的记录,它在不断变化以适应社会的演变和发展,因此教授这类来源于学习者母语文化的词语更能激发其学习兴趣。

3.1借词的选择

对借词的分类有许多种,根据词语类别分有饮食类、科技类、艺术类等;根据借词的类型分有音译词、音译加意译词、音译加类名等。不同时期输入汉语的英语词语是不同意识形态下双方社会文化差异的体现,只有具备在汉语中使用较长时间的条件才能作为真正意义上的借词。现在人们对借词的兴趣和接受能力已经逐渐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由此也引起了外来词语数量剧增。大量的外来词语充斥在报纸、杂志、电视、网络之间,新一代的年轻人对于这种洋溢着外来文化的语词更是不加理性思考任其发展乃至使用泛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怎样选择借词,选择怎样的借词并且教授给学习者是摆在汉语教师面前的首要问题。教育部每年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都会统计这一年各类词语的使用频率,可见词语的使用频率和范围成为其选择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

3.2借词的教学原则

教学过程中,教授使用频率高的借词,除了语音阶段强调其与原词语音语调的差异之外,还要着重强调词语的意义。词语都具有概念意义、联想意义、色彩意义等。借词经过汉语的改造之后,有些词语的意义与原词并不对等。这就需要教师在词语教学过程中,逐步深化这种差异性教学,使学习者在学习借词时摆脱对母语的依赖性,从汉语的角度去重新认识词语,避免学习者在看到这类词语时与母语的的强行性等价化。

3.3 借词的教学方法

(一)游戏学习法

做游戏学汉语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降低课堂中陌生语言带来的焦虑度,使每一个学生都投入有角色、有情节的游戏活动中,提高学习效果。英语与汉语属于不同的语系,并无亲属关系,汉语的声调往往是欧美学习者学习汉语的难点。声调的教学中引入游戏法,可以使学生在游戏中意识到借词与原词在音节和声调上的差异。

通常一部教材的设置在新旧知识之间都会存在密切的联系,教师在导入新课时,也可以创设游戏活动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顺利地实现新旧知识的对接,提高教学效率。在初级阶段学生通过教师的讲授接受现成的内容,如通过游戏纠音正音之后掌握正确的语音。在中高级阶段,教师就可以遵循学习能力迁移规律,开展认知深化活动。教学中通过游戏让学习者运用已有知识、技能开展小组间互练读、评读、赛读等,提高认知能力。

不过游戏法作为辅教学法,其游戏设置需要教师根据学习者的学习特点、学习能力、词汇内容等灵活调整。如果一堂课中游戏时间过长或游戏设计与教学内容脱节,会造成课堂气氛活跃但学生并没有掌握学习内容的情况。

(二)用形象或者语境的方法

从词的语法属性来看,借词主要是名词,而名词大部分都是单义词,这就为学习者掌握词义提供了便利。但是汉字的认知和词汇的扩展几乎是同步的,学习者在并不牢固的汉字认知基础上扩展词汇就更难,尤其是在记忆中储存孤立的词。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利用对比、联想、等方法,使词语进入学习者的词汇网;也可以用具体的实物、图片来展示词语,像汉堡包,培根,咖啡等词语一定能引起学生共鸣。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

认知心理学理论表明,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时,动用的身体器官越多,学习的效果就越加。多媒体教学中的视频、音频等集声音、图片、文字于一体,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刺激,让学生真实体验到这个词。爵士乐、芭蕾舞、迪斯科等文艺类的词语就比较适合用这种视觉刺激来传授给学习者。

四、结 语

借词是语言文化接触的必然产物,对借词外的深入研究有助于了解汉族与其他民族接触交往的历史,了解不同历史阶段文化发展的特征。从语言学上讲,借词是来自汉语以外的语言的词语,分析汉语对于异质成分的改造吸收过程,有助于更加清楚地认识汉语发展的内部规律,进而推进对外汉语的词汇教学。

参考文献

[1]陈原(2003)《语言和人》,北京:商务印书馆

[2]胡明扬(2000)《语言学概论》,北京:语文出版社

[3]高名凯、王安石(1963)《语言学概论》,北京:中华书局

[4]罗常培、吕叔湘、王力(1981)《现代汉语资料选编》,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5]史有为(2000)《汉语外来词》,北京:商务印书馆

[6]邢公畹(1994)《现代汉语教程》,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7]周祖谟(2006)《汉语词汇讲话》,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8]祝畹瑾(1992)《社会语言学概论》,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普通高中走分流职业技术教育大有可为 下一篇:学业拖延及其干预的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