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49例临床观察

时间:2022-07-28 05:59:39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49例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9月――2012年9月子宫肌瘤患者98例,随机分为腹腔镜组49例和开腹组49例,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发热情况、排气时间、总住院时间。结果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平均(88±14)min,术中出血(50±35)ml,术后发热患者5例,排气时间(12±4)h,术后(4±1)d出院;开腹组手术时间平均(90±19)min,术中出血(110±25)ml,术后发热患者16例,排气时间(24±6)h,术后(6±1)d出院,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血量、术后发热情况、排气时间、总住院时间上腹腔镜组优于开腹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具有腹部切口小,皮肤美观,术中出血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腹腔镜手术优于开腹手术。

【关键词】 子宫肌瘤;腹腔镜;临床观察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21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139-01

我们选择2011年9月――2012年9月在我院开腹及经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98例患者进行观察,结果提示腹腔镜手术术后恢复及术中出血等方面优于开腹手术,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9月――2012年9月子宫肌瘤患者98例,随机分为腹腔镜治疗组和开腹治疗组,每组各49例,肌瘤大小在1-10cm,平均6±2.1cm,个数1-8个,平均4±2.0个,年龄19-51岁,平均35±5.5岁,单发子宫肌瘤20例,多发子宫肌瘤29例;同期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49例,肌瘤大小在1-11cm,平均6±2.0cm,个数1-8个,平均4±2.1个,年龄21-53岁,平均35±5.3岁,单发子宫肌瘤19例,多发子宫肌瘤30例,全部患者术前均行阴道超声检查,异常流血患者术前行诊断性刮宫术或宫腔镜检查,排除子宫内膜癌等疾病。

1.2 手术方法 手术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进行,麻醉后,取截石位,取脐上缘横行切口,人工气腹成功后穿刺及置套管,在腔镜监视下于左下腹脐与髂前上棘中外三分之一处做10mm切口,右下腹麦氏点和左腹中线外3cm耻骨联合上二横指处分别作5mm切口,放置套管作操作孔,检查盆腔、腹腔情况,肌瘤剔除前子宫体部肌层注射垂体后叶素6u,用单极电钩在子宫前或后壁做横切口,剔除瘤体。用1-0可吸收线连续缝扣锁缝合关闭瘤腔,用碎宫器将瘤体旋切取出,冲洗盆腔,检查手术创面,充分止血后,创面涂透明质酸钠防粘连,1号丝线缝合关闭复壁切口。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作统计处理,计量资料均数以χ±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 果

腹腔镜组无中转开腹,无脏器损伤、术后出血、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均行B超检查,发现子宫形态正常,肌层回声均匀,内膜线居中,无肌瘤残留及复发,手术效果较为满意,手术时间平均(88±14)min,术中出血(50±35)ml,术后发热患者5例,排气时间(12±4)h,术后(4±1)d出院;开腹组手术时间平均(90±19)min,术中出血(110±25)ml,术后发热患者16例,排气时间(24±6)h,术后(6±1)d出院,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血量、术后发热情况、排气时间、总住院时间上少于开腹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3 讨 论

3.1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优点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手术技术逐步成熟,其腹部切口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相比,视野更清楚,操作更方便,术后盆腔冲洗更干净彻底,术中出血少,减少了术后盆腔广泛粘连等,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减少了输卵管梗阻的发生率,由于术后恢复快,几乎没有切口愈合不良发生,拆线时间快,缩短了住院时间。但也有报道[1]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率高于开腹手术,这可能与腹腔镜手术缺少手的触觉,对于小的肌壁间肌瘤不易发现有关,术前阴道超声检查定位有助于减少术中难以发现的可能。对于单发子宫肌瘤患者,开腹与腹腔镜术后复发率无明显差异,对于有妊娠意愿的患者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优于开腹手术[2]腹腔镜手术术后恢复快,安全有效,更能赢得患者的青睐。

3.2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难点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难度与最大肌瘤的大小、肌瘤的数量、肌瘤的生长部位以及术者的经验有关,对于腹腔镜技术熟练者而言,子宫肌瘤的大小及数量并非绝对手术禁忌,肌瘤切除部位必须全层缝合,当子宫肌层缺损较深时需分两层缝合,如遇到腺肌瘤,可以最大限度地切除病灶,同时缩小子宫体积,以保证手术效果,只要术者有娴熟的腹腔镜下缝合、打结技术,一般手术并不困难,对于阔韧带肌瘤,注意术中缝合止血时分清解剖,避免损伤输尿管。

3.3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止血方法 缝合创面是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止血的主要方法,而在肌瘤剔出前,有效的子宫收缩是止血的关键,常用的药物主要有缩宫素、垂体后叶素、欣母沛及益母草注射液等,缩宫素应用较为广泛,但其止血效果不及垂体后叶素,垂体后叶素含有催产素和加压素两种活性成分,对平滑肌有剧烈收缩作用,垂体后叶素最大应用剂量为20U。一般垂体后叶素6U注入子宫肌层,注射时避开血管,待子宫颜色变白时开始剥肌瘤,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如手术时间长,药效已过,出血增多,可重复注射一次,同时10U缩宫素加入500ml液体中持续经脉给药维持,减少术中出血的关键是正确的层次分离,此外术中出血还与肌瘤多少、肌瘤大小、子宫正常组织的多少有关,肌瘤大、肌瘤多都会影响药物缩宫的效果,此外药物的用量及注射部位及有效控制手术缝合时间也与出血多少有关,于正常宫体部位注射,缩宫效果更明显,出血更少。

总之,只要有足够熟练的腹腔镜技术,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是理想的手术方式,其具有切口小、术后疼痛轻、盆腔粘连少、术中出血不多,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是子宫肌瘤理想的手术方式,疗效确切,也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

参考文献

[1] Hanafi M.Predictors of leiomyoma recurrence after myomectomy[J].Obstet Gynecol,2005,105(4):877-881.

[2] 霍翠云,李斌.不同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及受孕率初步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4):513-515.

上一篇:50例蓝光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 下一篇:爱维治防治急性放射性食管炎79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