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与英语课堂教学的融合

时间:2022-07-28 05:20:04

多媒体与英语课堂教学的融合

【摘 要】多媒体融合于英语课堂教学,把学生接受信息的各种感官全部调动起来,形成时间,空间立体式的接受方式,优化学生的认知过程,激发学习兴趣,极大地丰富和优化了课堂教学的方式和结构,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的实现和重难点突破,给英语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多媒体以其多层次、多纬度地展现教学内容的强大功能,具有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关键词】多媒体;课堂教学;优化融合

信息化时代,英语教学手段有了质的飞跃。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由开始时的优质课、示范课形式的“表演”,正式向课堂教学的常态化、深度融合迈进,尤其给英语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活力,使英语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一、多媒体助燃师生教与学激情

现代教学过程仍然是有教师、学生、教学媒体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其学习兴趣是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在英语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特有的展现力和吸引力,生动形象地导入新课,无疑会起到“兴奋剂”的效果。

如在导入初中第二册第12单元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时,老师先利用一体机或电子白板呈现一段原版电影,让学生感受真实语境,学生注意力迅速集中。电影结束后,老师利用多媒体呈现一张图片的一部分,让学生来猜测 What did he /she do? 学生根据提示猜测,全体同学基本上能够积极的举手抢答,请同学回答 He played badminton. 依次呈现六张图片,进行竞猜活动,之后顺其自然地将话题引入到学习当中,和同学们讨论“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同学们在刚才活跃的气氛中,争着回答老师的问题。紧随其后,老师把话题的时间从yesterday转入last weekend,顺利导入当天的话题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请同学们回忆上周末发生了什么,在小组内讨论。这样借助多媒体创设的这种教学环境,使学生自然而然的进入本节课的教学情境之中,活跃了课堂气氛,有效地激发了师生教与学的激情,一节高效课堂就基本形成了。

二、多媒体助速课堂教学节奏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中一个局域指导地位的要素。它指导着师生双边活动的同时也决定着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的选择。当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和知识点确定之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完成教学目标和知识点进行的媒体有效融合就显得十分重要。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和操练课文对话的过程本是一个较为枯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需要学习新的单词和句型,需要多次反复地练习听、说,直至完全熟练,因此费时费力且难于掌控。如果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加以处理,可化枯燥为有趣,化烦琐为简炼,将一个个生硬的句子转换成实情实景,既便于学生理解,也可以引发他们过度的关注与积极参与,能有效突破课堂教学重难点。

三、多媒体助力教学目标实现和重难点突破

英语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训练和增加语言实践量,学生才能获得“为交际初步运用的能力”。直接观察是学生获取感性认识的重要途径,是进行思维加工的前提。据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时利用纯视觉的,纯听觉的注意比率是不同的,视觉的注意比率高于听觉。教育心理学家则告诉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25%,而如果同时使用这两种传递知识的方式,就能获得65%的知识。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充分发挥这种优势,做到图、文、声、像并茂,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学习英语、运用英语、欣赏英语,形成积极的思维。在和同学们的沟通和交流中,学生们都说采用多媒体教学之后,学习兴趣浓了,爱上英语课了,所学内容印象都比较深。

四、多媒体助推学生知识与思维的内化与拓展

现代媒体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预设性能好,有了多媒体的辅助,许多教学准备工作都可以事先完成。教师提前设计优化课型,提前准备丰富的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一些与教学内容无紧要的操作与环节可以省略,使课堂教学传播知识的密度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扩大,教学实践安排紧凑,教学过程节奏加快。比如:英语教学要求突出口语交际功能,让学生多学多练,但课堂时间有限,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辅助教学,则使教师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从期望得到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出发,将教学内容重新编排、认真筛选,从有限的教学时间中挤出更多时间来进行较大容量的口语练习。

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把学生能接受信息的各种感官全部调动起来,形成时间,空间立体式的接受方式,最大限度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优化学生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兴趣,极大地丰富优化了课堂教学的方式和结构,它能多层次、多纬度地展现教学内容,使现代课堂教学具有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李克东.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J].华东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2003.

上一篇:高中历史教学人性化课堂的设计探析 下一篇:在婚姻里,男人最容易犯的4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