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孤独症的早期识别和诊断

时间:2022-07-28 04:57:13

儿童孤独症的早期识别和诊断

4岁的婷婷经常做出一些危险的举动,如过马路旁若无人,常常对大人的指令充耳不闻等等,妈妈担心极了,带着女儿四处求医,可始终不见起色……

门诊中遇到很多像婷婷这样的小患者,有的孩子甚至因此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令人非常痛惜。

据最新报道,在美国,每1000名儿童中就有6个孤独症及相关障碍患者。而在我国,据推测,患有孤独症及相关障碍的儿童至少有100万人,如果加上未被发现的孤独症患儿和有孤独症倾向的儿童,人数将远远超过100万。

什么是儿童孤独症

1943年,美国精神病学家Kanner首次确立了“儿童孤独症”的概念。在随后的60多年里,这一儿童发育疾病被越来越多的医生了解和认识,并做了一系列的相关研究。

目前普遍认为,儿童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交流障碍、语言障碍、刻板行为和狭隘兴趣等。

我国的儿童精神医学、发育行为医学起步较晚,孤独症的知识还不普及,有很多的孤独症患儿未被早期发现。这是由于孤独症起病年龄较早,两三岁的孩子出现一些交流障碍、语言障碍等问题,往往会被忽视,一方面是因为年轻家长没有育儿经验,另一方面,家里的老人可能会认为孩子说话晚,属于“贵人语迟”。如果该病未被及时发现,会影响到之后的治疗效果。

儿童孤独症的早期识别

事实上,早期识别儿童孤独症并不困难,只要父母仔细地观察和比较,就会发现孤独症患儿的某些发育指标往往落后于同龄儿童。此外,他们身上可能还会出现一些奇特的行为。

孤独症患儿有一些常见症状,如果孩子现在的情形与下表中多个以上的症状吻合,家长就应注意了,需要尽早带孩子去医院就诊。

和其他的孩子难以相处。

喜爱转动物体。

不喜欢目光的接触。

经常莫名其妙地大笑。

喜欢单独玩耍。

对真正的危险没有恐惧。

不喜欢被拥抱。

对周围漠不关心。

对身体所受到的痛楚没有明显感觉。

对外来声音充耳不闻,好像耳聋了一样。

对玩具不感兴趣,极度迷恋自己的手。

过度活跃或过度安静。

不正常地依恋物件。

没有理由地极度忧伤。

不懂回答问题,只会重复别人的话语。

抗拒惯常的行为或动作。

不会恰当地玩玩具,拿到玩具就放嘴里咬、嗅,或拿在手里不停地转动,不停地排列所有的玩具。

开口说话的年龄晚,会说话后常常只是重复别人的话,很长一段时间都分不清你、我、他等代词。

极度喜欢电视上的广告、天气预报,却对动画片不感兴趣。

应对儿童孤独症的几个关键词

诊断

孤独症患儿通常在两三岁时,就能被诊断出来。目前,在现有的医学水平上,还不能通过血液检查、脑CT等检查来确诊该病,因此,临床上,只能由儿童发育行为方面的专科医生,从孩子的行为表现上来诊断是否患有儿童孤独症。

训练

孤独症及相关障碍是一类特殊的疾病,目前还没有特效的药物来加以治疗,现有的治疗方法就是进行特殊的教育训练。其前提是在正确诊断的基础上,对患儿的现状予以评估,并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科学有效地治疗这一发育行为障碍。

2~5岁

2~5岁是儿童孤独症早期干预的最佳时段。如果错过这个阶段,孤独症所带来的障碍将成为终身遗憾。这对孩子本人和家庭成员所造成的痛苦,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

上一篇:一个“问题孩子”的转变 下一篇:孩子“上火”,中医支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