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中招试题选登

时间:2022-07-28 02:09:25

全国各地中招试题选登

一、阅读下面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争先恐后

①中国是一个争先恐后的国家。常常可以看到这种情况:门一打开,拥挤在门口的人群就像罐头里的沙丁鱼一样喷出来,争先恐后,蜂拥而动。我说的不仅是公共汽车门口,而且是公园门口,展销会门口,飞机的登机口,电影院门口……大家在斑马线前面等绿灯,没人愿意站在后面,都下意识地要往前挤,结果绿灯还没亮,人群就漫到马路上。印象最深的是下火车,人们也要提前一两站就结束了热火朝天的扑克游戏,纷纷起身,收拾行李到过道上挤着,好像晚了一步,火车就要飞掉。

②并不是中国人不喜欢秩序,也不是这个国家物资贫乏,空间狭窄。“争先恐后”不过是世界的一种此起彼伏的暂时状态、一个形容词。但在上世纪60年代的词汇中,“先”与“后”却是一种价值判断。“先”与先进、进步之类有关,“后”却是落后、倒退,“落后就要挨打”。无数运动之后,在这个国家无人不患“恐后症”。由于普遍地“恐后”,争先成为风气,“先”是如此事关生存,到了必须“争”的地步。精神上的“恐后”,最终在潜意识中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也就争先恐后了。

③“争先恐后”不再是一种日常生活中的暂时状态,而是常态。所以,没有任何必要“恐后”的地方,人们也本能地要争先。

④争先已到了这种地步,连小学生考试,95分以下都是落后了。所有人都争先,意味着人们对生活的常态和基础的漠视。生活的质量并不是表现在世界的先进部分,而在于世界的普遍状况。把“先”作为衡量事物的唯一价值标准,所有人都要争先恐后,只好永无休止地“革命”。

⑤争分夺秒、力争上游,作为一种可能性,当然是应该鼓励的,但它不是标准。如果也用河流比方,没有下游和中游,上游不是死水一潭吗?没有恒定的时间和缓慢的时针的对比,争分夺秒不正是慢吗?上游、中游、下游,是河流的不同形态,也是世界的不同状况,它们并不存在价值上的优劣。

⑥马拉松赛跑永远只有一个人先进,世界注定是普遍落后的,是落后者的乐园。

⑦先进的意思在此时代,只意味着价值是否能立即兑现,不能立即兑现就是落后。我常听人说:不甘落后,眼科医生加入了股票大军,种白菜的姑娘去医院当了护士。

⑧我认识一位缓慢大师,他的一座雕塑花了20年,他是落后的。他开始的时候,受的是先锋派贾科梅蒂的影响,但这影响持续了20年之久,没有当即面市,他完成的时候,已经落后了。年青一代今天决不会从伦勃朗开始,他们很聪明,从威尼斯双年展开始。

⑨一天等于20年,固然是一种时间观。但20年如一日,同样是一种时间观。一天工夫的东西就是一天工夫的东西,20年工夫的东西就是20年工夫的东西,永远不可取代。缓慢的并不是落后的,快的不意味着价值上的优越。这都是常识,但在这个世纪,明白这些,却是大智大慧。

⑩在古代社会,各文明之间并不争先恐后,因为文明不存在价值上的先进与落后。但在20世纪,“落后就要挨打”,竟成为风行全球的真理之一,并且已然是,只要落后,就可以打。落后的标准由什么界定?武器的先进。那些并不崇尚武力的文明必然总是落后,落后的印度文明,落后的埃及文明,落后的印地安文明,落后的中华文明。这个世界已经昏头了。李白杜甫们的文明怎么会劣于松尾芭蕉们的文明呢?日本人假装不知道这一点,居然在中国文明面前以“先进”民族自居,靠的就是武器。此种逻辑已经成了中国人刻骨铭心的经验之一,人们似乎已经忘记此逻辑乃是强盗们创造的。

以“争先恐后”的价值观来看历史,不仅会得出缓慢的中国时间劣于格林尼治时间的结论,甚至还可以把“落后”用于汉语。

“争先恐后”,是由于人们丧失了对世界的永恒之基础的安全感,丧失了存在感。

“争先恐后”,乃是逃亡之象。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最落后的不就是我们相依为命的大地本身吗?一成不变的,缓慢的,没有时间的。大地的这些特征是否已经成为这个“先进”世纪“维新”的障碍?

长江洪水的泛滥,从根本的方面来说,我以为乃是“先进”的人类不满于大地的落后所导致。

1.通读全文,以下选项中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和谐是世界永恒的基础 B.文明的价值在于落后而不在于先进

C.我们不应把争先作为生活的标准 D.我们应该按生命的本来形态生活

2.造成人们争先恐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3.结合上下文,请用自己的话谈谈你对⑥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4.从全文看,作者主要是用什么方法阐明观点的?

5.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选自山西省2004年中招语文试题 张春莲 程淑贞/荐)

二、阅读下面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呼唤英雄

①按《辞海》的解释,英雄是指那些“杰出的人物”。这一说法过于轻松,以至没能点透英雄所以成为英雄的原因。说到底,英雄是个沉甸甸的名字,正像亚洲十强赛中发生的故事那样,其实英雄总是处身于困难、险境、逆境、绝境中,浑身布满了征尘甚至创痛,而他们的光荣也正在于此。

②英雄身上总有种大无畏气概。十几年前,在中日围棋擂台赛上,背水一战的聂卫平面对六位日本高手,只说了一个字:“不!”他破釜沉舟,以十一连胜的惊人战绩,三次为中国队守擂成功。现在的围棋高手依然不少,但被称为“围棋英雄”的,只有聂卫平一人,无畏气概使他的成功绚丽照人。

③英雄的内心都有种使命感,这种使命感使他们有种忘我的牺牲精神。当郎平飞越太平洋重返女排执教时,她就踏上了一条英雄之路。

④再说中国男排,多年来心理素质薄弱,斗志涣散,但汪嘉伟怀着一种使命从日本回国后改变了这些。他聚沙成塔,把斗士的品格灌输给球队,不到半年,球队就夺得了亚洲锦标赛冠军,开始了18年后中国男排的第二次复兴。这与其说是球队技战术的胜利,还不如说是一种追求的胜利。

⑤有些选手是明星,是天才,是幸运儿,但未必是英雄。英雄总是处于极限的挑战之中。邓亚萍是个向对手挑战的乒乓英雄,而她向自身挑战的经历,更使她富于传奇色彩。她身材矮小,多年伤病不断,然而,已经走到运动生涯尽头的她,却一次又一次以崭新的姿态登上了领奖台。

⑥英雄,不一定都有“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还有一种幕后的、默默无闻的英雄,也还有一些耕耘着拼搏着的英雄。中国女足就多年处在被冷落的境地,但她们不抱怨,不气馁,不断提高着自己的实力,终于赢得了人们的厚爱。虽然她们并没有登上冠军的高峰,但也堪称英雄球队。再看中国青年足球队,在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失利后,主教练朱广沪颇有勇气地向舆论承担了责任,然后第三次求学巴西。这是一种胸襟。虽然说英雄是那些“杰出的人物”,但失败者未必不是真好汉,因为英雄实质上代表了一种信念,一种品格。

⑦很容易与英雄相混淆的,是所谓草莽英雄。比如泰森是草莽,而霍利菲尔德则不同,前者骁勇无比,后者却拥有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我们呼唤的英雄,应该是有胆有识、智勇兼备的,这种英雄是我们真正期待与呼唤的。中国游泳队副总教练周明之所以屡有佳作,关键在其学识、在其智慧,它所创造的价值,与草莽不可同日而语。

⑧英雄就是那些竞技大厦下的拱柱。渴望英雄,呼唤英雄,只能是我们的一种感情,因为英雄不会横空出世。古人说“乱世出英雄”,说明他们必须出入风雨,经历磨难,他们需要用武的天地;在如今的竞技运动中,他们还倚仗一种体制,一种中国乒乓、意大利足球、美国的田径那样长盛不衰、英雄辈出的体制。

⑨沧海横流,只要竞技运动还被视为不见硝烟的战争,只要胜败还涉及国人的尊严,那么对英雄的呼唤,就不会间歇。

1.文章开篇就写道:“说到底,英雄是个沉甸甸的名字”,作者为什么会这样说?结合上下文,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答。

2.文章的标题是《呼唤英雄》,作者究竟要呼唤怎样的英雄呢?通读全文,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分条概括出作者认为英雄应该具有的品质。

3.文章第⑧自然段的首句“英雄就是那些竞技大厦下的拱柱”,形象而生动地概括出了英雄的一种品质。请你结合文章前面的内容,仿照这句话的表现形式再写两个句子,形象生动地表现出英雄的本质特点。

4.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岁月,从文化精神的意义而言,可以这样说,英雄始终是一个时代精神的象征。读完文章,你认为今天这样的时代需要呼唤怎样的英雄呢?请从现实生活中举出与你自己观点相符的实例,且简要阐述自己的观点。

(选自四川省2004年中招语文试题 阳仁杰/荐)

三、阅读下面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读“磨脑子”的书

书有很多种。有的明白晓畅,使人轻松;有的艰深晦涩,让人费解。而真正值得我们阅读的,往往是那些“磨脑子”的书。

与一般的书籍比较起来,“磨脑子”的书具有更加密集的信息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往往是前人思想的精华、阅历的浓缩。它不是那种读起来驾轻就熟的书,而是不静下心来深入思考就不能理解的书,是要经常在笔记本上记下大量困惑和疑问的书。读这种书的感受就好像啃骨头,费劲,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吃现成的肉当然好,但终究不如啃骨头来得有劲A。

读“磨脑子”的书,能够提高人的理解力和思维水平。生物学告诉我们,人的智力是用进废退的。能否经常给自己出难题,面对困难超越自我,本身就是一个人素质高低的集中表现。燕雀安于暖巢,只有雄鹰才能在风雨中翱翔。常读浅近通俗的书,会使原本聪慧的头脑退化。

人的愉悦程度大抵与其付出的劳动量和劳动时间成正比。读“磨脑子”的书有点像高强度的体育运动,不花上吃奶的力气就不能达到应有的水平。唯其如此,它所带来的快乐才非同一般,它赐给我们的礼物才格外珍贵。试想,上珠穆朗玛峰的快乐岂是随便踏上哪个土包儿可以比拟的?

俗话说,宁尝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B。“磨脑子”的书正像鲜桃,而大量克隆的信息垃圾充其量只能叫做“烂杏”。读一本“磨脑子”的书,还是一次与智者的对话。它使人暂别琐碎与平庸、浮躁与虚妄,而变得神清气爽、心灵宁静。对于这样一种难得的体验,聪明人是不该长久疏远的。

真正的读书人都有同感,好书一定要精读。一目十行的读法或许适合一般读物,但对于“磨脑子”的书绝不适宜。真正的好书甚至使我们有意放慢阅读速度,就像一个贪婪的孩子舍不得一口吃完手中的糖果一样。

要真正读一本“磨脑子”的书,还要学会适当地拒绝。著名作家李敖先生夜晚从不看电视,全用来阅读那些经过时间检验和沉淀的“老书”。拒绝,还意味着,既不为某些时髦的写作分心,也不对人为的热点动心。不仅如此,网络的精彩,球赛的热闹,酣睡的香甜,---------------,----------------,都是应该拒绝的。否则,什么时候“磨脑子”呢?

1.阅读全文,说说读“磨脑子”的书有哪些益处。

2.文中画线的A、B两句都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句中“现成的肉”、“烂杏”各指什么?

3.联系实际,你认为文中空格处还可以填入哪些应该适当“拒绝”的内容,请写在下面的空格内,句式与上文一致。

4.名著往往是“经过时间检验和沉淀”的“磨脑子”的书。请从下列名著中任选一部,简要地写出你熟悉的一个情节,并说说对这一情节的体验和感悟。

名著:《水浒传》《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孙漂流记》《童年》

情节:------------------------------

体验和感悟:---------------------------

(选自江苏南京市2004年中招语文试题 王 红/荐)

参考答案:

一、1.B 2.是由于人们丧失了对世界的永恒之基础的安全感,丧失了存在感。 3.例:与少数“先进”相比,普遍落后肯定是世界的常态,落后者不把争先作为生活的标准,能够按照生命的本来形态生活,所以更能用平和的心态体验和领略到生活的美好,世界就成了他们的乐园。 4.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 归谬法 5.(略。本小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无论同意与否,只要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言之有理,并且观点的价值取向正确合理即可。)

二、1.因为英雄所处的境遇常常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艰难与困苦,人们往往看到英雄前台的辉煌,而忽略了英雄背后的艰辛与磨难。 2.(1)英雄总具有一种大无畏的气概;(2)英雄总具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3)英雄总是在不断挑战极限;(4)英雄总是具有一种默默奉献的精神;(5)英雄总有一种直面人生的胸怀。 3.(1)英雄是民族精神长河的中流砥柱;(2)英雄是默默支撑民族信念大厦的基石。 4.(略。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对生活的领悟能力。只要能够结合所举实例围绕自己的观点言之有理地进行阐述即可。)

三、1.能够提高人的理解力和思维水平,得到非同一般的快乐,是与智者的对话。 2.比喻论证。 “现成的肉”指不“磨脑子”的书,“烂杏”指大量克隆的信息垃圾。 3.例:游戏的畅快 电脑的奇妙 影视的缤纷 旅游的轻松 散步的悠闲 4.(略。只要情景复述简练准确,体验感悟自圆其说即可。)

上一篇:风 笑声 第10期 下一篇:本期话题:如何进入文学作品的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