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话题:如何进入文学作品的情境

时间:2022-07-19 11:19:38

本期话题:如何进入文学作品的情境

嘉宾方阵:武汉六中书虫 指导教师:胡明道

虫虫: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书虫聊天室,我是虫虫!(咦?乍听咋就像秃头葛优的话呢?)今天的话题是“如何进入文学作品的情境”。我们邀请了武汉六中的同学和特级教师胡明道作为我们的嘉宾,请大家畅所欲言!

不论是在课堂上学师的经典作品,还是课下翻看我们喜欢的青春小说,都离不开对作品情境的理解和揣摩,而能否进入文学作品的情境,是我们是否深刻地理解了这篇作品的标志之一;进入作者为我们勾画的作品的情境,也是我们和作者交流沟通、对文学作品二次加工的过程。

下面请武汉六中的小书虫谈谈自己的体会。

书虫缪婕:

我这人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读诗文喜欢闭上眼睛瞎想。比如读《济南的冬天》,读到“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一段时,我眼一闭,就进入了一幅画景:秀气的、线条柔和的小山上,耸立着几株顶着白帽的青松;山坡披着一件褐、白相间的花衣;天空有云,但并不显得压抑;迎面有风,但并不显得刺骨;或许还有柳絮般的雪花飘飘洒洒呢!我眼前浮现着一幅淡淡的水墨画,没有油画的粗犷,它清秀、细腻,富含古典韵味!

虫虫:才不是瞎想呢!闭着眼睛读诗文,嘻嘻,是不是就像古代的老夫子摇头晃脑吟哦古文那样?

书虫刘颖灵:

呵呵,缪婕还真是一位画家!我不会画画,不过我有我的办法,我能把文章和我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读到《济南的冬天》写济南的冬日无风且阳光普照时,我便想起武汉冬日里灿烂的阳光及没有风时的温暖;读到济南被小山环抱时,我就想到安静地躺在摇篮里的婴儿――摇篮在阳光下轻轻晃动,婴儿沉沉地睡着……仿佛自己也去了那从未谋过面的济南了。

又如学《春》,读到“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一句时,我想起一次我与同学外出旅游,离开了妈妈几天,回家后,妈妈又是倒茶,又是拉手,还用额头顶着我的额头,目不转睛地盯着我的眼睛看,弄得人家怪不好意思却又觉得心里暖暖的。晚上我刚入睡,朦胧中有一只手轻抚着我的脸,那么柔软温暖,我的心里涌起了一股暖流,一直向上漾着、漾着……

虫虫:跑题啦,跑题啦得打断刘颖灵书虫,提起母亲的手,就激动得说个没完没了。不过《春》中把杨柳风比作母亲的手,多亲切呀!

书虫袁岑:

颖灵你还真能“想”呀!我想象力不行,不过我耳朵巧,鼻子灵,在读好的文学作品时,我经常能嗅到香味,听到音乐。你们不信?我读《春》中“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时,仿佛真的嗅到了一种气味,那是雨后潮湿的空气与树、草、花的气息掺和在一起的气味,真的沁人心脾。而且,不知怎么,我耳旁仿佛听到了鸟的啾啾声,小虫的唧唧声,蜜蜂的嗡嗡声,还有蝴蝶忽悠忽悠扇动翅膀的声音……

虫虫:不信!哪有这样的鼻子和耳朵!呵呵……

书虫王亚雄:

我的办法可能最土了,就是反复地读。我没去过桂林,但读《桂林山水歌》时,读到“神姿仙态桂林的山”“如情似梦漓江的水”,我就慢慢揣摩“神”“仙”“情”“梦”等词,读到“水绕山环桂林城”“云罩江山几万年”时,我就抓住“绕”“环”“罩”等词不放,我觉得这些词用得太妙了!我抑扬顿挫地读着,那如幻如梦无处不在的云与雾,那美不胜收的桂林山、漓江水就成了一幅美妙的山水画,自己也渐渐走进了这幅画,于是,心里也就涌起了一股浅浅的、朦胧的美感。

胡明道老师: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还是有些道理的。

同学们的发言让我体会到了“生命是精彩的,又是独特的”!作为有心人,你们各自以独特的方式进入文学作品的情境:有的任想象的翅膀腾飞,将文字构成一幅幅画图;有的联想到自己的经历,再现了情境的状貌;有的调动了各种感官,领略了情境的内涵;有的诵读玩味,将自己置身情境之中。如果用一些词来总结,可以把大家刚才用的鉴赏方法分别叫做“想象沟通法”“联想体验法”“调动感官法”“品味诵读法”。(当然,方法的名字并不重要。)欣赏不同的文章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多种方法还可兼容综合。你们在“享受文学”的同时,又开启着潜能,张扬着个性!希望你们能继续自主探究,在阅读中创新,在创新中阅读。

上一篇:全国各地中招试题选登 下一篇:沉浸在痛苦中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