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伤患者手术抢救护理

时间:2022-07-28 11:42:01

复合伤患者手术抢救护理

关键词 复合伤 手术抢救处理 观察护理

复合伤患者具有伤情重、变化快、休克多、易漏诊、手术大、难处理、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康复期长、重建困难等特点。做好严重复合伤患者的观察与护理,是降低病死率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将近年来收治的复合伤患者,就手术过程中的观察和护理问题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50例,男43例,女7例,年龄21~76岁,平均45岁;开放性损伤31例,闭合性损伤19例,损伤脏器52个,平均每例1.04个;入院时伴休克29例(58%),合并伤,包括颅脑、胸部、四肢伤、骨盆骨折、腰椎骨折及全身多处软组织挫伤,手术中合并大出血5例,其中DIC患者1例,

术前准备:①麻醉准备:备好麻醉机、心电监护仪、深静脉穿刺包、微量输液泵、气管导管、喉镜等插管用物,各种机器插好电源,处于备用状态。②手术准备:备好加压输血器、吸引器、电刀、手术器械包、静脉留置针、各种器械或敷料包等。快速准确地测量生命体征,准备好各种抢救药品及器械物品,尽快做好术前一切准备工作。

抢救与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颅脑损伤的患者咳嗽反射和吞咽功能降低,常引起误吸、舌后坠及严重的呼吸道梗阻,从而加重缺氧征象。首先要保持呼吸道的通畅,使患者平卧,脱掉上衣,头偏向一侧,清除口、鼻及咽喉部的分泌物,迅速进行气管内插管,或者气管切开,紧急情况下,可先行环甲膜穿刺以解除窒息。

止血和输血:患者入室后,在抢救低血容量休克的紧急情况下,患者取中凹卧位,暂时增加回心血量,有利于颅内静脉回流和减轻呼吸负担,同时迅速行锁骨下静脉或股静脉及四肢大静脉留置针穿刺,开放两条以上有效的静脉通路,一条用于恢复血容量及血液动力学监测,另一条输入血管活性药物,以稳定血压,一般选用16#或18#套管针,以保证血及液体的快速输入,必要时用加压输血器输血。需大量输血时,首先要备好加压输血器,作为一个训练有素的护士,除了做好“三查七对”外,还应该立即想到大量输注冷的库血能降低患者体温,低体温会影响患者的凝血功能,严重时引起DIC等,加重病情,因此,对血制品加温至37℃可减少这种并发症。大量输血时,还应该经常观察尿管中尿的量和颜色,及时通报给麻醉医师,避免特殊血型引起的溶血等。遇到紧急情况,首先要有充分准备,才能争分夺秒,抓住时机。

观察:严重复合伤患者系多处损伤,伤情多复杂且危重,增加了诊治和抢救的难度及紧迫性。因此要求医护人员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警惕性,在整个手术过程中,自始自终都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①要进行系统而全面的查体:看面色、呼吸、结膜、瞳孔、伤部情况,测血压,以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处于休克状态,摸脉搏,皮肤的温湿度,气管的位置,腹部压痛及反跳痛,四肢有无异常活动,对疑有胸腹腔损伤的应立即进行诊断性胸腹腔穿刺,必要时重复穿刺,对穿刺阳性而疑有腹腔损伤者,行腹腔灌洗。②观察尿量:尿量变化可以反映肾脏血液灌流情况,尿量减少提示血容量不足或处于休克期,血尿则提示泌尿系损伤或溶血、DIC等,手术中要留置导尿,记录并观察尿量。③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定时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对脉搏的观察,多发性损伤可致失血、失液性休克及创伤性休克。休克早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血压可能下降不明显,但可表现脉搏加快。因此脉搏的观察对休克的诊断很重要的。对呼吸的观察,呼吸困难,可提示合并胸部损伤。呼吸节律改变,则提示合并颅脑损伤。对血压的观察,血压是反映休克程度及病情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对诊断及治疗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每5分钟监测血压1次,并做详细记录。

正确判断病情

手术中出现的紧急情况,如血压不明原因降低、升压措施无效、手术切口弥漫性出血等,要准确迅速地判断病情,采取正确措施,必要时多科联合会诊,力求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患者手术过程中,由于多因素作用造成大出血、心肺功能衰竭以致心跳骤停、ARDS等紧急情况常出现。为了提高抢救成功率,挽救患者生命,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针对患者情况迅速、及时地采取有效措施非常重要。全身大面积创伤患者就诊时往往病情急、重、危、难,抢救必须争分夺秒,除做好对症处理外,准确地判断伤情、与医师密切配合、快速纠正休克、做好术前准备、争取尽快进行手术救治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心理护理

应消除患者和家属的心理压力,做好心理咨询,以取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提高家属的心理压力耐受能力,最大限度地调动患者积极性,有效地配合治疗工作。

上一篇:急诊危重患者配偶心理疏导的重要性 下一篇:泌尿系结石钬激光碎石术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