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时间:2022-07-28 10:49:42

物理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摘要:学生通过自己学过的知识,进行类比分析,探索新知,点燃思维的火花,师生间在合作中学习,在互动中提高,增进了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了每个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亲近物理,让物理走进学生,创新能力得到增强,从而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和创造精神。

关键词:初中物理 培养学生 创新能力

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正是我们教育教学改革的前进方向,因此,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正是我们物理教学的主要目的。

一、培养和启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敢于将课堂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学会合作和探究,积极互动,双向交流,共同学习,共同参与,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创造性学习,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例如:我在教初二物理《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一课时,是这样设置课堂教学情境的:

(1)怎样能使运动中的自行车继续前进?(学生回答:需要用力。)

(2)物体做各种运动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需要用力。)

(3)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正确吗?(学生回答:正确。)

(4)观察斜面小车的演示实验后,得到什么结论?(学生回答:小车在毛巾的表面上前进距离最短,在棉布的表面上前进的距离较短,在光滑的木板上前进的距离最长。)

(5)小车为什么在毛巾表面上前进的距离最短?(学生回答:毛巾的表面粗糙,对小车阻力大。)

(6)小车为什么在光滑的木板上前进距离最长?(学生回答:木板的表面光滑,对小车阻力小。)

(7)木板表面改成光滑的玻璃表面,小车受到的阻力更小,小车将怎样运动?(学生回答:小车前进的距离将更长。)

(8)假定小车在比光滑的玻璃表面更光滑的物体的表面运动,没有阻力,小车将怎样运动?(学生回答:小车将永远前进。)

(9)小车什么时候停止运动?(学生回答:小车不会停止运动。)

(10)小车处于什么运动状态?(学生回答:小车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1)小车运动需要力吗?(学生回答:小车运动不需要力。)

(12)那么你们开始讲的物体运动需要力,和现在讲的物体运动不需要力的结论不是矛盾吗?

让学生们议论几分钟,再叫学生带着问题看课本的小结。

可见,通过教师的点拨,学生主动参与,把课堂这个丰富的舞台让学生自己去展现才华,该样,既丰富了他们的想像空间,陶冶了他们思维的情感,同时激发了他们对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挖掘了学生认知潜能,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二、树立新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因此,新课标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自觉地、有目的地探究。在活动中发现和掌握知识,注重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分析和学法指导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努力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拓展,充分发挥他们的想像力和认知能力,使每个学生有机会参与到课堂学习讨论。倡导学生发挥自主学习和民主合作的精神,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设计课堂情境时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重视个体参与,理解知识框架和体系,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要善于调节教与学的关系。

三、创设开放、和谐、活泼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需要课堂教学创新,一个开放、和谐、活泼的物理课堂,就是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满堂灌,注入式,死气,单调,乏味”的教育观,从而使课堂教学得到更新和发展,真正使物理课堂形成一种充满活力的、开方活跃的师生学习互动氛围,树立师生间的平等关系,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四、独立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

思维的独立性是指善于摆脱思维的盲从性,独立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方法。教师应培养学生在处理物理问题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使学生思维不循常规,并能创造性地进行研究问题,不断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途径。

例如,有这样一道题:一只电流表电阻为0.02欧姆,只允许通过的电流为3安培,试问:能将这只电流表直接接在一节蓄电池的两极吗?大多数学生都用比较电流强度的方法解题,而个别学生用比较电压的方法解题。如果学生能说出这样的解题依据:这只电流表通过3安培电流时,该表两端电压只有0.06伏,而当电流表两端电压为2伏时,根据欧姆定律可知,流经电流表的电流强度一定大于3安培。虽然该学生这样回答比较繁琐,但应该受到表扬,因为他不仅知道通过电流表的电流强度若超过其量程,电流表就要损坏,还能运用欧姆定律解题。这种对学生独立思维的赞扬与肯定,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积极性的提高。

五、倡导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合作学习是师生交往、共同参与教与学、互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物理封学中,向学生提供从事物理实验活动的机会并进行交流,把向题交给学生小组去讨论、去探究、去思考分析,并进行整合,多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机会,如我在教《浮力》一课时,是这样进行设计的:

师:(演示实验,把木块浸入水中)观察到什么现象?

生:木块浮上来,最后静止在水面上。

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

生1:水对木块有浮力。

生2:木块密度小。

师:说得好,那么木块的运动状态与什么力有关?

生:重力和浮力。

师:它在上浮的过程中二者的关系怎样?

生:开始的时候浮力大于重力,最后达到平衡。

师:说得好。现在来看另一个实验。(把钩码放入水中)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

生1:钩码沉入水底,不会受到浮力的作用。

生2:不对,钩码还会受到浮力的作用。

师:说得都很好,大家都在思考,但只有一种说法是对的。现在大家利用实验台上的实验器材,自己设计实验,证明钩码是否也受到浮力的作用?然后告诉大家你的实验步骤和结论。

总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待我们不断去探究。

上一篇:试述生活化下的高中化学教学 下一篇:试析初中化学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