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概念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

时间:2022-07-12 02:55:08

中学物理概念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

摘 要: 在物理概念教学中,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 新课程 中学物理概念教学 创新意识 实践能力

中学物理教学中,概念教学的地位十分突出,因为物理概念不仅是物理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构成物理规律、建立物理公式和完善物理理论的基础和前提。概念是整个物理知识体系的支撑点,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就是不断建立物理概念的过程。如果概念不清,就不可能真正掌握物理知识。物理概念是透过现象反映事物的一种本质规律,是在大量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把一些事物本质共同的特征集中起来加以概括而形成的。教师在进行物理概念教学时,要善于指导学生运用实验、推理、演绎、归纳等方法理解概念,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物理概念教学如何实施,才能更好地培养自主性和创造性呢?

—、精心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建立物理概念的过程,必须通过学生自己思维活动,实现认识上的飞跃。如果学生对新的概念不感兴趣,就不愿意动脑筋,教师也无法替代其思考。因此概念教学的首要任务要求物理教师努力创设生动的物理情境,教学活动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以生动直观的感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內在的求知力量,学生就会对新知识产生向往和探索的欲望。

如:在力学体系中,力是最基本的物理概念,对“力”的概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学生构建整个力学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学习“力”这个概念时,学生头脑中已存在“物体”、“相互”、“作用”等概念,教师要把“物体”、“相互”、“作用”融于简单的事例中,便于学生理解。如做“手推桌子”实验,手、桌子是“物体”,而推就是“作用”。又如用图钉的针尖轻按手指,手指会感到疼,这是因为图钉对手有一个作用,这就形成“相互作用”。那么相互作用的力是否一定要接触呢?再演示磁铁相互吸引的实验,学生一看就明白,相互作用的力,可以是接触的,也可以是不接触的,这样对“力”概念的理解就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教学实践表明,创设的问题情境越接近生活,越接近学生熟悉的内容,就越容易使学生产生亲切感,越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有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二、积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学生头脑中产生一个问题,比得出一个问题的结论更重要,因为提出一个新问题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传统教学方法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缺少主动提问的锻炼,自主精神难以得到发展。新课程提出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这就要求物理教师在概念教学中不仅要自己准备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物理问题,要强化问题意识,使积极思考,大胆提问成为课堂教学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物理概念教学中要求学生提出问题,首先教师要教会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抓住教学重点,不在枝节问题上周旋。

(2)抓住知识的难点设问,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3)针对学生认识模糊、疏漏的地方,抓住关键词设计问题,帮助学生将片面的、孤立的认识转化全面的、辩证的认证结构。

如学习了“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和“惯性”后,不少同学头脑中还存在“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理论观念,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你坐在向前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里,将手中的钥匙竖直向上抛出,当钥匙落下时,是落在手里,还是落在后面?为什么?”引导学生突破“钥匙抛出后,虽然在竖直方向上做先上后下的运动,但在水平方向上还要保持抛出时的速度随汽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这一难点。又如:在学习了欧姆定律之后,学生容易混淆物理公式的意义与纯数学表达式的区别,根据公式R=U/I与I=U/R相似,便认为电阻R跟电压U成正比,跟电流I成反比。师可以这样设问:“导体的电阻会随着两端的电压U和导体中的电流I变化吗?”也可以这样反问:“ρ=m/V中,ρ与m、V的关系应怎样理解?”“电容公式C=Q/U中,C与Q与U的关系应该如何理解?”

学生通过类比,借助已知的知识理解和记忆未知的知识,从而加深对正确结论的印象。

三、重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意识。

“探究式教学”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有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这种探究态度的积极性,只能在自主探究活动中逐步培养。通过认知学习和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共同探究活动,引发学生情感反应,促成师生之间平等交流,使学生始终对探究活动保持浓厚兴趣,最终达到“在学习中探究、在探究中学习”这一较高层次目标。

显然,这样一个教学目标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漫长的教学过程。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一点一滴地渗透,在设计的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自己慢慢体会、领悟。要把“探究式学习”能力作为学生获取知识、认知世界的学习意识去培养,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探究式学习”和“接受式学习”两种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探究中包含接受式,在接受中引导学生探究。特别地,对于初中物理来说,很多结论必须由学生自主探究而获得,这对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尤为重要。

总之,新课程下的中学物理概念教学,应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激发兴趣,唤起好奇心,要善于指导学生运用实验、推理、演绎、归纳等方法对物理概念进行理解,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只有这样,物理概念才能深深扎根于学生大脑中,从而指导学生的实践。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王中祥.浅淡物理实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J].当代教育,2007,(1).

上一篇:让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三化学复习课更具实效 下一篇:化学课堂上非语言交流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