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实”语文,有效课堂

时间:2022-07-28 08:14:57

“合·实”语文,有效课堂

[摘 要]“合・实”语文教学,就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预设教学,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和积累,提高语文课堂的实效性。在教学中,教师要聚合无意准备与有意准备、课堂生成与即时认知、认知偏差与情感倾向,让语文课堂走向充实、丰实和真实。

[关键词]有效课堂;聚合;真实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4-0041-01

“合・”中的“合”意为聚合,就是将学生经历、知识、思维、情感等与课堂学习中产生的心理、情感、思维、认知等方面的因素聚集到一起,关注学生的体验和积累;“实”意为真实,可衍生为充实、丰实、平实、扎实等。“合・实”语文教学,就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预设教学,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和积累,提高语文课堂的实效性。

一、聚合无意准备与有意准备,走向充实

设计一堂语文课,我都会考虑学生的无意准备和有意准备。“无意准备”就是学生原有的各方面的储备,而“有意准备”则是学生课前的预习情况。在大道至简的理念影响下,我的语文课堂聚合无意准备和有意准备,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打开学生想象和情感的闸门,让他们将先前所学的知识释放出来,作用于本节课,实现对文本的探究和把握,让课堂走向充实。

在《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课的教学中,我开展了有趣的言语活动,目的是在学生已有的言语基础和课文预习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我先让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不时追问喜欢的原因,让学生读出感情、读出味道。随后,我在大屏幕上打出了两组词语――“镜子、委屈、疼爱、走一趟、贮存、养料、多亏”和“茫茫的大沙漠、无边无际、松散的沙子、风沙、铺天盖地”,分别让学生读一读、连一连,了解学生对词语的掌握情况。在精读三、四段的基础上,我让学生用“我明白了……”句式做总结。这样的言语训练层次分明,效果明显。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学习主体得到充分的尊重,他们以往的储备与现有的准备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让教学课堂充实丰盈,让学生的知识能力得到提升。

二、聚合课堂生成与即时认知,走向丰实

教学因为未知而让人充满期待。在阅读教学中,我将课堂动态生成和即时认知聚合在一起,做好学生学习的引领者、点拨者和评价者,不断诱发学生的思维,鼓励他们从多个角度解读、探究文本,进行多元化的理解,让他们积累新的语言、掌握阅读方法,让语文课堂走向丰实。

如,教学《二泉映月》一课,在学生熟读课文、理清大意的基础上,我和学生一起聆听了名曲《二泉映月》。学生从乐曲中听出了不同的味道:有的说悲伤,有的说痛苦,有的说高亢,有的说婉转优美……于是,大屏幕上,盲人阿炳在中秋夜独坐二泉旁,静谧而忧伤。这一情境触动了学生,伴着曲子他们再读第四段,想一想阿炳想起了什么,用乐曲表达了什么。有的说,阿炳在想过去饱经风霜的生活;有的说,阿炳想到自己的孤单;有的说,阿炳在表达对新生活的向往;还有的说,阿炳在控诉黑暗的社会……

学生的即时生成、认知不一定全面、正确,但这本身就是思考的一部分,理应得到尊重;同时,教师还要巧妙地引导、启发,让他们进一步深入思考,从片面走向全面。

三、聚合认知偏差与情感倾向,走向真实

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早就成为共识。如何在尊重差异性的基础上,利用聚合思维,让认知偏差和情感倾向逐步得到融洽,这成为“合・实”课堂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我除了鼓励学生自我思辨外,还倡导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让思维碰撞产生新的火花。在巧妙提问和不断追问之下,学生学会了换一种角度来看问题,不再以偏概全、墨守成规。

教学《三打白骨精》一课,由于学生对《西游记》比较熟悉,在授课时,我采取了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抓住“三打”这一关键词复述课文。在畅谈感想时,我听出学生的倾向――肯定孙悟空的机智、勇敢、坚定,否定唐三藏的慈悲和善良。如果这样的情感倾向发展下去,学生们可能会认为善良是无用的。于是,我追问:“孙悟空为什么要坚定地举棒打向‘村姑’‘老婆婆’‘老爷爷’呢?”学生一致回答:因为孙悟空知道他们是妖怪。我又问:“唐僧知道吗?他有这个本领吗?”学生们摇摇头,开始思考。在我的启发之下,学生们能客观地看待唐僧师徒的做法,不再倾向个人英雄主义。从不懂、不会到慢慢懂得、慢慢学会,这个过程给学生带来的成就感是无法言说的。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成长是明显的、实在的。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无意准备和有意准备,注意学生学习过程中即时产生的心理、情感、思维等因素,积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鼓励他们自主探究、思辨、表达,用最简单的方式学习语文,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充实、丰实、真实。

(责编 韦 雄)

上一篇:电影艺术让作文教学活色生香 下一篇:让习作踏上诗意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