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学生评价的审视和思考

时间:2022-07-28 05:45:20

现行学生评价的审视和思考

人们总是会对自我和他人的所言所思、所作所为,对一个组织、部门、单位,对一个活动、一件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这便是所谓的“评价”。教育评价对一个学校教育来说具有导向、激励、控制、调节、诊断、评定、甄别等诸多功能,所以,能否建立起来一套适合新的形势和社会要求的教育评价理念、体系和制度,关系到整个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关系到我国教育能否稳步发展、稳步推进。学生评价是教育评价的核心,应依据教育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现行学生评价的审视

1.评价标准的一元思维,无视价值的多元诉求。主导的教育价值取向,直接影响评价标准的确立。尽管当前素质教育在人们心中形成了一定的概念和影响,但在实践中仍然是应试教育的主导思想。为了回避诸多的矛盾,便于量化操作,导致在理论上不断的呼唤“多元”标准,但落到实处还是“知识掌握程度”这一元标准,所谓的学生评价也几乎全部是学习成绩这一个核心。为每个学生制定全国统一的发展计划和评价标准。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评价的主要功能就是评价学生还有那些知识没有掌握、那些原理和概念还没有理解或者错误的理解。抹杀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也就背离了学生的多样化、自由化、自主性的发展要求,没有关照到价值的多元诉求,导致学生评价的片面和僵化。

2.评价过程的封闭思维,只要结果不要过程。现时的学生评价往往只是对结果的评定,而没有对过程的监控。封闭的评价用绝对的标准来考察学生,不能关注到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过程,忽视真实、有效的发展过程资料,并不能够将这些资料呈现并反馈给学生,也不能够不断地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因此,评价不能够提出学生应该努力的方向和具体的改进建议,让学生通过外在的评价了解自己的成长和发展。这种封闭的评价以“短浅的目光”将丰富多彩的学生学习生活仅限于学校生活、学习生活的学习结果之中,不能够反映学生生活世界的开放性和动态性。

3.评价主体的虚假化,学生没有主动性。现行的学生评价是“自上而下”的活动。决策者和教师掌握着评价的主动权,他们的偏好和兴趣决定了评价的理念、标准、方法和内容等各个方面。学生是权力最下方的群体根本就没有发声的空间和机会。所谓的“主动性”、“自主性”也只是主动的、自主的接受别人的意志和安排。这样只有接受而没有选择的主体性,其实只是一个伪主体。它表面上宣扬着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主体性的发挥和调动,实质上消解了主体自主评价与评价他人的能力和意愿,真正的学生评价主体性的发挥一定要撇弃知识、权威、等级意识。

4.评价内容的片面性,漠视学生的真正能力。相对的说来,教育评价、学生评价的理论创新现在凸显薄弱,以及理论创新和实践落实之间的时滞因素,现时的学生评价内容非常片面,仅仅只有知识评价,而漠视诸如学习的过程和方法;科学精神和态度;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发现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交流合作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学科素养;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等等内容的关照。不能够全面正确的评价一个学生的真正能力。

5.评价功能偏向,误导学生错误定位。当前学生评价强调的只是“区分、甄别、选拔”功能的发挥。考虑到资源稀缺带来的升学竞争和就业压力,把“选拔”作为一种权宜之计对现实进行协调和处理有其合理之处,而目前问题是“区分、甄别、选拔”绝对化、普遍化的现象。高考、中考、招考,等级,过关、资格莫不是如此,就是在校的期中、期终、测验,毕业考试也是如此。学生为了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不得不放弃许多其他的需要,把自己变成一架考试的机器,选拔还人为的为学生进行标定,通过选拔就是成功者,没有通过的就是失败者,这样就会强化学生偏颇的自我认识、自我发展的错误定位。学习提高自己仅仅是为了通过考试!

二、对学生评价的建议

1.正确认识学生评价的发展,发展性评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明确指出,评价改革的目标是“改变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这表明新时期学生评价要将“发展”作为主要的行动指向和评价标准,发展性的评价不再仅仅是检查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状况,更要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和方法、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的形成状况,以及这些知识、技能和情感能否保证学生持续健康的发展。评价要思考的不仅仅是对学生加以识别和标定,更主要的还是如何对学生产生激励和指导作用。不是注重学生是否达到了规定的目标和要求,而是学生的发展和进步。评价只是一个手段,它的目的是通过评价发现问题帮助学生认识现实的状况,认识自己的进步和提高以及今后改进措施和发展路向。最终促进他们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才是评价的旨归。

发展性评价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所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分数并与他人比较,而要更多地体现对学生的关注和关怀,我们通过对学生正确客观的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达到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更要发现和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2.注重对过程性的评价,过程性评价。学生的成长、完善是一个很复杂的漫长学习提高过程。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同样也是一个过程。要达到指导、引导、促进和帮助学生发展和完善的目的,我们的评价工作最应该关注的就是这个过程。过程性评价就是要深入到学生发展的进程中,及时的、动态的了解学生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困惑和收获、进步。从而对学生的良性发展和持续进步实施及时的有效的指导和帮助。与只注重结果的传统学生评价比较,过程性评价能够使学生回到完整的,丰富的,现实的学习过程中,保证了评价的合理性、全面性和科学性。有效的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情感、科学的探究精神。再也不会为了考试,为了过关而学习。实现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与价值的整合统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过程性评价把学生的在课程开发、实施以及整个教学运行过程的全部情况都纳入评价的范围,强调评价者与具体评价情景的互动作用,体现了对学生主体性的尊重。

3.评价对象主体化,参与性评价。传统的评价,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无法在评价中维护自己的利益,阐释自己的见解和理解。这造成了评价活动的主客体两分,否定了自我评价的地位和作用。参与性评价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被评价者之间;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共同组建意义的过程。学生不再是被动的,也不仅仅是评价的对象,都是平等的主体。这样就展现出“解放”、“开放”的评价氛围,倡导对评价的理解而不是控制与被控制。评价就成为一种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觉悟、自我教育、自我学习的过程。评价者、管理者、学校、老师、学生共同承担起促进学生成长于发展的职责。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中,将评价变为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活动。

4.评价内容多样化,全面性评价。学生评价的内容是教育目标的具体体现,反映了具有时代特点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教育不仅要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和人才,还要使每一个学生成为有能力追求幸福生活的个体。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是对一个公民的基本要求。因此,强调培养目标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不仅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活动和未来的生活与工作中,其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与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是紧密联系的整体,它们之间没有主次之分,对任何一个方面的忽视都可能造成学生发展的偏颇。因此,依据教育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现代社会对人的要求正在变得多元化,全面发展意味着更强的适应能力。事实证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与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是密不可分,相得益彰的。

5.及时反馈评价信息,指导性评价。评价中的反馈环节对于发挥评价的指导、激励和促进功能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及时地评价反馈,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目前的学习状态,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以及存在的不足,得到教师、同学和家长对改进学习所提出的建议,这些都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育不仅要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和人才,还要使每一个学生成为有能力追求幸福生活的个体。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是对一个公民的基本要求。每一门学科都强调培养目标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不仅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活动和未来的生活与工作中,其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与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是紧密联系的整体,它们之间没有主次之分,对任何一个方面的忽视都可能造成学生发展的偏颇。因此,必须改变原有的教育评价的旧观念。必须根据不同的评价目标和评价内容选择恰当的评价方法,应避免在评价方法改革中出现赶时髦和形式化的现象,使评价方法更科学、更完善。

(作者单位:陕西商洛学院)

上一篇:浅谈远程教育 下一篇:浅谈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课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