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新思路初探

时间:2022-07-28 05:24:13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新思路初探

【摘 要】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语文教学经验,从实际出发,结合文言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和教学效果,对初中文言文教学思路进行探讨。

【关键词】

以虚衬实 虚实相生 初中文言文 教学思路 探讨

初中文言文教学经过几次修改,并未取得较大的改观,文言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目标是正确的,但教学内容却偏重于“字、词、句、段落、篇章”,偏离了文言文的教学目标,直接影响文言文的教学质量和水平,教师系统的、清晰的讲述了文言文范例,这就需要教师改变原来单纯的文白对译教学方法,树立先进的教学观念,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强调文言文教学的思想性和人文性,促进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改革。

一、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

文言文具有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具有较多的生僻字,加上白话文的不断推广和应用,致使现代的学生对文言文非常陌生,文言文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一大障碍。通过调查研究表明,大部分学生对文言文学习没有兴趣,甚至产生排斥心理,主要原因归结于难懂难记。除了文言文本身的语言特点外,文言文教学的严重弊端也成为影响文言文教学效果的重要原因。

1.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目前,教师采用的文言文教学方法主要是灌输模式,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式单调乏味,一味灌输知识,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依照教学参考书死板的教学,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部分教师的教学内容主要强调字、词、句、段落的翻译、朗读、背诵,使得文言文教学空洞乏味,枯燥无味,增加了学生对文言文的反感度。

2.偏离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师的教学目的偏离了文言文教学的本来意义,一味的强调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接受,过分强调了文言文知识的重要性,只注重文言文语法、文法的讲解,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单纯的让学生死记硬背,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排斥心理。通过对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总结,可以得出“理解句意、梳理文章、题型练习”成为文言文教学的主要教学内容。基于这样的教学内容,注重词句、文章翻译自然就成为文言文教学的核心。使得教师在进行文言文讲解时,过分注重一字一句、一词一句的讲解清楚。

3.文言文教学以背诵为中心,具有较强的功利性,要求学生的记忆力。由于文言文范例比较典型,因此成为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而教师对于主要内容的掌握要求就是准确的背诵和记忆,缺少学生对文言文独特的理解和体验,致使文言文最终成为诵记的重点。

二、探析初中文言文的教学新思路

对于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和现象,应当立即采取解决方法和措施,重新确定文言文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树立新课程的教学观念,引进现代化教学方法和内容。改变传统教学思想,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加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加深其对文言文内涵的理解和体验,思考和感悟文言文的精华所在,享受文言文的审美乐趣。课堂教学是一个比较具体而细微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当如何来实践呢?

1.采用以虚衬实虚实相生的教学思路

我国古代文言文主要以朗诵、背诵为主,需要口、耳、脑并用,是一项需要情感、操作的语言活动,文言文学习的重点在于对文章的理解,语气、停顿及语速等都是虚化的重要因子,包含着不同的情感和意蕴。比如《桃花源记》中的“后遂无问津者”,重音为“遂”字上,表现出作者对后人不再追寻桃花源的淡淡忧伤和遗憾。如果重音为“无”上,所表现的感情为后人对桃花源不再追寻,让读者感到无尽的悲伤。又如《唐雎不辱使命》中,秦王愤怒后怒言“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强烈表现出秦王的盛气凌人,然而最后却是“色挠,长跪而谢”,“怒”到“谢”的巨大变化,为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从中可以强烈感受到秦王的外强中、色厉内荏。因此,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中意蕴,体验文中人物的感彩,通过不同的语气、语速、语调等方式进行朗读后,感受文中人物的不同情感。

2.替换比较的教学思路

一般来说,作者采用独具匠心的用词用句方法进行写作,无论是从意义方面,还是言语形式方面都要选择最生动、表达效果好的字、词、句,通过创造独特的氛围意境,可以明确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师需要引领学生抓关键词、关键句,采用增、删、换的方式方法对原文进行更改,对比分析不同方式的感彩,从而体验到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和掌握手法运用的好处。

总之,文言文教学需要站在新视角、新课程的角度进行改革,注重学生的言语形式,不仅可以学习文言文的实质内容,还要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以虚衬实、虚实相生的妙处,培养学生学习语言形式的能力和运用言语的能力,从而掌握阅读文言文的要领和方法。通过对文言文的理解和体会,学生可以深入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真正感受文言文的文化魅力。树立先进的教学观念,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强调文言文教学的思想性和人文性,促进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改革。

【参考文献】

【1】李新平.返璞归真蒙以养正――初中文言文教学谈.上海教育科研,2012(9)

【2】吴连芝.文言课堂也精彩――例谈初中文言文教学.考试周刊,2011(73)

上一篇:基于词块理论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研究探究 下一篇:航空总线电子监测系统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