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心房颤动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同冠脉优势型与窦房结功能的关系

时间:2022-07-28 05:16:47

老年心房颤动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同冠脉优势型与窦房结功能的关系

摘要:目的:研究老年心房颤动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窦房结功能与不同优势型冠脉供血及心肌代谢物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发病时间

关键词:心房颤动;急性心肌梗死;

【中图分类号】R54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173-01

心房颤动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显著增加,窦房结是一种特殊分化的心肌组织,为心脏基本窦性节律起搏点,其有丰富的血供。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由于冠状动脉硬化的生理特性有血栓的风险,并且心脏传导系统会随着增龄而衰退,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时窦房结功能受到明显影响。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是心脏中富含的一种心型小胞质蛋白,具有高度心脏特异性。目前研究多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超早期诊断中的重要意义[1],但其在窦房结功能恢复预测方面鲜有报道。本研究旨在观察老年心房颤动合并AMI患者的窦房结功能与冠脉优势分型及心肌代谢指标之间的关系,从而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09年4月~2014年5月我院急诊和住院的老年心房颤动合并AMI转复为窦性心律患者102例,年龄大于60岁,发病时间均

1.2方法

1.2.1标本采集及检测 采集各组心房颤动转复为窦性心律时的肘静脉血5mL,离心分离血清,立即测定H-FABP。入院时及时给予心电监测密切监测心律变化。冠状动脉造影由心内科熟练的冠脉造影医师对所有受试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查。

1.2.2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多组均数比较采用方差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转窦前心率各组无明显差异;

3.转窦瞬间窦性心率值右优势组偏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转窦瞬间R-R间期右优势组数值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窦房结供血来自窦房结中心动脉,该动脉可起源不同冠脉分支,多由单支血管供应,且窦房结与心房肌毛细血管之问无明显的血管吻合。如人类的其他器官一样,冠状动脉在起源及分布上也有大量差异。由于窦房结体积小,功能单位少,细胞连接简单,合并老年患者的增龄性改变,故极易受到冠脉供血影响。国外Balami研究显示窦房结的血液60%来自右冠状动脉的供给,40%来自左旋支的供给。一般认为85%的人类心脏中是右冠状动脉优势型,8%-15%是左冠状动脉优势型,另外7%-8%是冠状动脉均衡型。对于某一冠状动脉的临床重要性,与其所供血的心肌多少密切相关。H-FABP为目前研究的新型心肌标志物,可以监测心肌缺血及代谢异常情况。王冶连等研究发现心房颤动患者血浆H-FABP水平心房颤动组治疗前、治疗后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进一步发现,冠脉右优势组H-FABP低于其他组,可能与右优势型供血供应窦房结及周围心肌数量较多,缺血后引起的H-FABP较快进入循环中而造成血液中浓度的升高[2]。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右优势组转窦后心室率较快及转窦瞬间R-R间期较短,说明窦房结比房室结拥有更大量的自律细胞,丰富的血液供应同样可以引起窦房结结构、自律和传导的改变,导致电重构。右优势型患者窦房结恢复时间较短,自律性细胞在供血充足的情况下电重构有优势。

同时本研究发现在临床房颤分型中右冠优势型患者出现初发性房颤多见,阵发和持续性房颤较少,左优势组阵发和持续性房颤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势组各项无明显差异。老年人心肌及传导系统发生退行性病变,窦房结内起搏细胞数目减少,心房结缔纤维组织及脂肪增多,窦房结优势供血范围与房颤的类型有关。说明右冠状动脉的优势供血越明显房颤转复的机率越大,窦性心律机会越多。对于房颤的早期诊断、危险分层、治疗效果评估及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 Death HD,Rourke C,Davenport R,et al.Clinical and biomarker profile of trauma-induced secondary cardiac injury[J].Br J Surg.2012 3 (21):1002-1008

[2] 王怡练,孙黎明,王伟,等.心房颤动患者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N].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1(1):66-68

上一篇:深覆的矫治的临床治疗分析 下一篇:浅谈骨科膝关节损伤诊断的临床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