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研实践提高本科生教学质量和创新能力

时间:2022-07-28 12:52:19

用科研实践提高本科生教学质量和创新能力

摘要: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而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才可支撑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因此教师应正确处理教学和科研的关系,视教学是科研的前提和基础,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将科研工作的新进展、科研思想和创新思维融入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也使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逐渐适应科研工作的需要,逐步形成高素质创新人才所必需的创新精神,成为社会所需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科研;教学;促进;创新

作者简介:吴晓雨(1979-),女,辽宁盘锦人,中国传媒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讲师;殷复莲(1982-),女,吉林蛟河人,中国传媒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讲师。(北京 100024)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传媒大学理工科类科研资助项目(项目编号:XNG1108)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4-0024-02

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增强科学研究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1]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2]其中“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总书记讲话的主线,而创新能力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灵魂。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建立健全符合国情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落实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创新思维、社会实践、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要求。

由上述文件及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可知,创新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创新能力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而高质量的教学工作和先进的教学体系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根本保障。开展“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教学科研相长”的指导思想和科研工作思路不仅是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

本科教学是高校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身为高校教师,笔者深知教学与科研本身关系密切,不可孤立进行单方面的工作,而应该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工作为动力,使得教学、科研相得益彰,从根本上改进教学质量。已故科学家钱伟长院士也曾告诫人们:“大学必须拆除教学与科研之间的高墙,教学没有科研做底蕴就是没有观点的教育、没有灵魂的教育。”由此可见,教学与科研两者需要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教学是高校科研的前提和基础条件,科研是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关键。只有科研与教学两者有机结合才有利于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

一、科研促进教师自我素质的提高

教学是培养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教师自我素质的提高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把科学研究作为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环节,以铸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没有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就不可能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没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就没有高水平的教育质量和科学研究,自然也无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上述观点可以基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得以证实:首先,教师只有从事科学研究,在科学研究中不断跟踪国内外前沿、查阅大量文献才能对学科发展的动态有及时和深入的掌握并不断获得新知识,给学生提供前沿知识的引导。教师获得新知识越多,视野就越开阔,对科研工作的指导性就越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就越深,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才能不断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取的信息量就越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其次,科研过程是一个艰苦的脑力劳动,可以培养教师的开拓创新和顽强拼搏精神,提高教师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教师在科研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敬业精神、创新意识、强烈的进取心往往对学生的创造能力、精神、态度有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3]最后,通过科学研究,教师能够深刻地了解社会对培养人才的要求,了解社会人才市场对人才培养创业能力的要求,进而思考培养人才最佳知识、智力结构的有效途径。

以笔者为例,笔者从事图像/视频处理、自然人机交互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不断推进的科学研究不仅使自己对科学研究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和求真探索的科研态度,同时自身的知识也不断得到了扩展,丰富了教学内容,这将有利于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因此,可以说科研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的第一促进力。

二、科研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教学是基础,是传授知识;科研是创造知识,是教学的延伸和发展。[4]正如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所言:“只有自己从事科研的人才有东西教别人,而一般教书匠只能传授僵硬的东西。”教师只有亲自参加科研工作才能更好地了解实际和社会的需求,掌握社会对所教学科的需要,从而使教学更紧密地联系生产实际与社会实际,把讲课内容与科研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及时给本科生以引导,否则只能照本宣科。

教师可将自己在科研活动中获得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随时引入到教学中以不断充实教学内容,让学生有机会了解专业前沿动态和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给学生以启迪,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科技日益变化的今天,大学所用的教材更新往往不够及时,存在着课本知识与前沿知识之间差距较大的现象。教师可将科研成果及时融入课堂,将学科领域最前沿的学术成果不断地充实到自己的课程体系当中,渗透到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之中,使教学内容更加新颖,事例更加具体,丰富了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从而可以将科研成果不断转化为教学成果,在不断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此外,教师在科研中培养的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精神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还可应用于教学,总结教学经验,创造教学风格,并有助于培养学生精细、认真、穷追不舍的科学态度,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笔者在进行基于手势识别科研项目的研究过程中,不断查阅当前最前沿的文献获取新的知识,并努力研究和解决项目中的问题。在该项目研究过程中获得的最新前沿知识和成果又服务于笔者讲授的自然人机交互技术课程。项目成果不仅丰富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同时作用于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活动的热情,促进部分学生自己动手研究相关问题并进行了精彩的成果演示,在学生中起到了良好的辐射作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科研促进本科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科研能力是反映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5]教师应积极引导、鼓励本科生参加科研活动,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加科研,从课堂被动地接受知识到以探索、研究、发现为基础的主动学习,弥补课堂知识的不足,有机会涉足学科前沿领域,从事科学研究,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激发创造性思维,从实践中体验“创新”实质。同时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初步掌握科研的方法,学生开阔了视野、思路,为今后在学术道路上的探索、创新奠定基础。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2006年教育部开始了一项本科生教改试点工作——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旨在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倡导以本科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实验能力。我院也充分开展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实施工作。大学生创新项目不仅鼓励和锻炼了部分学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且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促进了创新教育氛围的形成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笔者在项目组老师的带动下,积极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并作为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某课题大学生创新项目的研发。项目研究的过程不仅促进了学生相应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提升了他们自主学习和主动思考的能力,帮助学生逐步掌握一整套科学的研究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最终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和自主创新的能力。

此外,毕业设计是本科学生教学过程中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这个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严谨的作风和勇于探索的开拓精神。教师可将科研项目和成果引入到学生毕业论文设计中,让学生真正参与科研。教师在自己擅长研究的领域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地深入指导,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水平,而且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锻炼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能力,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走向社会后独立创造或应用科研成果的能力。笔者根据科研项目和本领域的研究热点问题设计了若干个毕业论文的研究内容,使得学生可以亲身经历科研,发现并解决其中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对相关方面了解的兴趣,并将此作为以后可能深造研究的方向服务于社会。

四、结论

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可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科研的机会,提高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一定意义上促进了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因此,教师应努力建立教学与科研之间良好的互动式关系,在教学中通过钻研教材和查阅相关文献等方式为科研课题、科研方法的选择开拓思路,在科研过程中积极探索,充分利用科研的源泉转化科研成果,服务教学工作,提高本科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EB/OL]..

[3]曾旸.以科研为先导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J].中外健康文摘,2012,9(13).

[4]严善春,曹传旺,姜中珠.加强科研促进教学,努力提升本科生创新能力[J].继续教育研究,2008,(12).

[5]郑休芳.科研促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J].价值工程,2011,30(31).

上一篇:提高“液压传动”课程教学质量的探索 下一篇:用“对话”构建道德规范的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