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实践教学改革与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10-13 11:04:54

地理实践教学改革与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摘要:实践教学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环节。传统的野外实习多以巩固和验证理论知识为目的,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文章从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培养吃苦耐劳、 团结协作的科研精神等方面, 探讨地理实践教学改革与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地理;实践教学;教学改革;科研能力

中图分类号:K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2)03-0155-01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衡量高校教育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在知识经济时代,本科学历的人才培养也已经从注重传授知识、单纯强调教学转向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知识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这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理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地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来说显得尤为重要。结合地理学科的实践性特点,通过大量地理实践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培养具有科研精神和科研能力的创新型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

科学研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提出科学问题是科学探索的起点,问题的解决是科学认识的归宿。因此,可以把科学认识过程简单表述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看似简单,然而能够完成这一过程往往需要具备综合的科研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搜集资料能力、分析能力等等,以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为目的,就要在地理实践教学改革过程中注重学生综合科研能力的锻炼和培养。

一、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

科学研究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而要提出问题需要良好的观察能力作为基础。观察能力是地理实践教学中最重要的认识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关键在于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观察,同时启发学生将观察到的内容进行对比,从而发现问题,确立科学研究的内容与课题。多年来,地理野外实习多以巩固和验证理论知识,扩大和丰富地理学的知识范围为目的,学生往往只注重对书本所学理论的验证,而不知如何用所学知识去观察地理现象,去发现问题。因此,在地理实践教学改革中应该有针对性的改变这一现状。

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在实习之前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野外实习之前使学生对实习地点的基本概况有一定的了解,对所要观察的对象有一定的预备知识。同时,编写实习任务书,对实习的目的、要求、方法做出明确的讲解,使学生每到一处实习地点都能够带着要求和任务,调动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其次,在实习过程中,要注意启发学生将观察看到的不同现象进行对比,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确立研究课题。

例如,牡丹江是本专业区域地理实习基地之一,随着近年来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实习地区的面貌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实习中教师带领学生认真观察实习地点的地理环境与资源状况,同时启发学生与所熟悉的其他区域或与实习地点过去的状况进行对比,与所学的书本知识进行联系,这样通过观察和比较,调动学生的热情,开阔学生的思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问题,如“牡丹江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与保护”、 “地下森林门前广场的规划设想” “境泊湖附近城镇发展策略”等等。这些问题都是通过观察同时与所学知识结合而得出来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科研价值,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了解了科研工作的第一步即问题的提出是通过认真的观察与思考而得出的,从而,学生的提出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培养地理实践中的分析技能

地理实践中的分析技能主要包括分析地理要素特征及其相互联系的技能、分析区域特征的技能、分析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技能等等。过去的野外实习,实习内容相对独立,地理要素相对独立,学生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认识不足,对人地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的把握不足,致使知识的认识面和运用面狭窄,不利于培养学生整体观念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教学改革中,我们注意将各课程的实习内容综合在实习线路和观察点上,使得每一条线路既有相关课程独立的实习内容,又有自然地理各要素综合作用的观察,更有人地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的分析研究。 在实习指导书的编写上,也改变传统的按地理要素编写,而是以整体的观点,运用综合的方法,突出地理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突出人地的相互作用与和谐发展,逐步培养正确的地理思维方法。

刚接触地理理论知识的学生独立进行分析推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不是很容易,为此,实习中应该采用规范化教学,学生分成小组,通过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教师启发思考集体讨论典型现象深入剖析归纳总结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同时结合具体实例讲解和引导启发,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培养学生归纳综合和分析推理的能力,逐步建立地理思维方法。

三、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

整个科研过程除了具备必要的能力之外,还要求学生具备能力实施的素质。因此,教师在实习过程中还应该不失时机的进行综合素质教育。

地理实习的大部分过程需要在野外进行,常常需要跋山涉水、舟车劳顿,因此就需要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艰苦奋斗的意识淡薄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坚持做到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工作,在生活上关心学生,在精神上鼓励学生,抓住各种时机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

在知识极大丰富和分工高度精细的现代社会,每个人都只能是某一方面的专家。然而,当今时代又是一个多学科相互渗透的时代,现代科研也是一个高度综合化和社会化的活动,每一个立志在科研上有所建树的人都不能不融取专业以外的信息。因此,团队精神的有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科研能否顺利进行。只有具有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的研究者,才能协调好各种力量,取得科研成功。在地理野外实习中,许多工作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这就需要学生协同合作共同完成实习任务,通过实践锻炼,使学生们体会到协作精神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赵媛,沙润.新时期地理学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22(4).

[2] 刘培莉.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理性思考佳[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27(2).

[3] 陈淑清. 高校地理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人才,2009,8(13).

上一篇:科学发展观与当代中国发展 下一篇:浅析煤炭计量纠纷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