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子商务的税收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07-28 12:49:13

浅谈电子商务的税收问题与对策

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是以国际互联网为媒介的商务活动,是对整个贸易活动实施电子化。它具有营运成本低、用户范围广、无时空限制以及能同用户直接互动交流等特点,代表着未来贸易发展的方向。正因为如此,电子商务正被越来越多的人看作是以信息产业为先导的新经济中又一个经济增长的亮点。有资料表明,1998年全球电子商务销售总额为450亿美元,1999年猛增到2400亿美元,2000年约达5000亿美元,预计至2003年将达到13000亿美元。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仅给传统贸易和社会经济活动带来了重大影响,同时也给税收制度、税收管理提出了许多新课题。特别是它所表现出来的无址化、无纸化、无形化、无界化、虚拟化五大特点,已足以从理论上和技术上给建立在传统贸易方式和有形交易对象基础之上的税收政策带来巨大挑战。我们必须密切关注电子商务的发展,认真分析电子商务带来的税收问题,并积极探索应对电子商务的税收对策。

一、电子商务对现行税收的挑战与冲击

1、电子商务对增值税课税的影响。现行增值税通常是适用目的地原则征收的,目的地的确认是税务机关依法征收增值税的依据。但对电子商务而言,销售者不知数字化商品用户的所在地,不知其服务是否输往国外,因而,不知是否应申请增值税出口退税。同时,用户无法确知所收到的商品和服务是来源于国内或国外,也无法确定自己是否应补缴增值税。另外,由于联机计算机的IP地址可以动态分配,同一台电脑可以拥有不同的网址,不同的电脑也可以拥有相同的网址,而且用户可以利用WWW匿名电子信箱来掩藏身份。网上交易的电子化和网络银行的出现,使税务机关查清供货途径和货款来源更加困难,难以明确是征税还是免税,不仅导致按目的地原则征税难以判断,而且对税负公平原则造成极大影响。

2、电子商务对所得税课税的影响。现行所得税制着眼于有形商品的交易,对有形商品的销售、劳务的提供及无形资产的使用都作了区分并且规定了不同的课税规定。电子商务出现后,有形商品以数字化形式传输和复制,使得传统的有形商品和服务难以界定。占电子商务绝大多数份额的网上信息和数据销售业务,如书籍、报纸、CD及计算机软件和无形资产等由于其具有易被复制和下载的特性,模糊了有形商品、无形资产及特许权之间的概念,使得税务机关难以通过现行税制确认一项所得究竟是销售货物所得、提供劳务所得还是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导致课税对象混乱和难以确认,不利于税务处理。

3、电子商务对印花税课税的影响。电子商务实现了无纸化操作,而且交易双方常常是“隐蔽”进行。电子帐本本质上是一个数据库,网上订单是否具有纸基合同的性质和作用,是否需要缴纳印花税,目前也不明确。

4、电子商务对国际税收的影响。

⑴电子商务模糊了对纳税人居民身份的判定。各国一般都以有无住所作为居民的判断标准。居民负无限纳税义务,非居民负有限纳税义务。然而,电子商务超越了传统商务的时空限制,无论纳税主体的住所或营业场所设于何处,它都可以在任何税收管辖权范围内设立网站从事商业活动。故当具有多重税收管辖权的特征时,税务机关就难以确定利用网站从事交易的纳税人的真实身份,以致难以实现税收课征权力。由此可见,电子商务动摇了居民定义及其判定标准。

⑵常设机构的概念受到挑战。根据OECD税收协定范本,缔约国一方企业在缔约国另一方设立常设机构,其营业利润应向该国纳税。范本第五条明确了常设机构的判定标准:分支机构、办事处、工厂、车间等等,但没有对网站是否构成常设机构作出解释。电子商务使得非居民能通过设在中国服务器上的网址销售货物到境内或提供服务给境内用户。但我国与外国签订的税收协定并没对非居民互联网网址构成常设机构等涉及电子商务的问题作出任何规定。按照协定的有关规定,“专以为本企业进行其它准备性或辅活动为目的而设的固定营业场所”不应视为常设机构,相应地,也无需在中国缴纳企业所得税。服务器或网站的活动是否属于“准备性或辅”,而不构成税收协定意义上的常设机构,给税收协定的解释和执行提出了新课题。

⑶税收管辖权的冲突。随着企业和个人的收入来源越来越全球化,很难确认网上数字化产品和服务的交易对象的法律地址和身份,那种明确区分收入来源的做法不仅对企业是一种负担,而且在国际税收协调中也很容易发生争执。传统税收管辖权大都是以各国地理界限为基准,而电子商务具有超越国界的特征,使得各国以领地或领海为税收管辖权的观念受到考验。目前各国仍围绕着是以居民管辖权和所得来源地管辖权并重,还是转向单一的居民管辖权等问题展开讨论,但具体的做法大多是结合行使居民税收管辖权和所得来源地税收管辖权。

我国税法中就中国居民在全球的所得和非居民来源于我国境内的所得等不同类型收入的征税判断标准是不同的。比如,对销售商品的征税,主要取决于商品所有权在何地转移;对劳务的征税则取决于劳务的实际提供地;特许权使用费则通常采用受益人所在地为标准。然而,由于电子商务的虚拟化、数字化、匿名化、无国界和支付方式电子化等特点,其交易情况大多被转换为“数据流”在网络中传送。使税务机关难以根据传统的税收原则判断交易对象、交易场所、制造商所在地、交货地点、服务提供地、使用地等。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公司容易根据需要选择交易的发生地、劳务提供地及使用地,从而达到税收优化的目的。

二、对电子商务征税应遵循的原则

1、以现行税制为基础的原则。电子商务的发展,并不一定要对现行政策做根本性变革,而是尽可能让电子商务适应已有的税收政策,国外经济学家及国际机构对此基本持相同看法。该原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电子商务税收政策的发展趋势,对我国制定电子商务税收政策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这就是对电子商务征税要尽可能运用既有的税收法规。

2、保持税收中性的原则。这是指对电子商务达成交易与一般的有形交易在征税方面一视同仁,反对开征任何形式的新税,以免阻碍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就是说,对电子商务课税不应影响企业在电子商务交易方式与传统交易方式之间的经济选择,不应对高新技术发展构成阻力。电子商务在我国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因此,国家应给予税收政策上的优惠,待条件成熟后再考虑征税。

3、维护国家税收利益的原则。在电子商务领域,我国将长期处于净进口国地位。为此,我国应在借鉴其它国家电子商务成功发展经验的同时,结合我国实际,探索适合国情的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在制定电子商务的税收方案时,既要有利于与国际接轨,又要考虑维护国家税收和保护国家利益。

4、效率和便利的原则。即对电子商务的税收征管要有明确的政策规定,减少因政策不清而造成的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税务机关之间的扯皮现象,以提高税务部门的征收效率;同时要适应电子商务的特点,采用高科技征管手段,简化纳税手续,减少电子商务税收的奉行成本,避免额外负担,以促进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

5、依法治税与逐步完善的原则。考虑到目前电子商务发展的时间不长,交易额小,电子支付系统尚未建立,电子商务总体政策框架体系尚不成熟,在近期内制定独立的、较为完备的电子商务税收征管法规条件还不具备。因此,当前要做好与现行征管法的合理衔接工作,电子商务适应于现行税收征管法的,应按照税收征管法的规定执行;不适用的,在政策法规出台前,现行税收征管法规的一些规定对电子商务暂不做要求。同时应借鉴其它国家的做法,抓紧制定单项补充法规政策进行管理和协调。

三、我国加强对电子商务税收征管的对策

面对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所出现的诸多税收征管难题,笔者认为我们采取对策的总体思路是早研究、早介入、早管理、早立法。根据这一思路和上述五个原则,当前应做好以下工作:

1、税务机关应尽快制定一套基于互联网的税务征管软件。短期内可先建立网页,设置税务登记、年检等可供税务下载的标识,为进行电子商务和一部分有上网条件的企业服务;建立一个严密、可靠、安全的企业密钥管理办法,保证密钥的正确使用和存储。税务标识用于表示电子商务企业注册登记与否,由纳税人在注册登记得到确认后,自行下载并安装在其主页上。这种税务标识必须是只读方式,可以设置程序,在纳税人从事网上经营时,每个记录自动加上该税务标识,这样便于将来税务机关追踪原始记录,进行删选、统计和审核。

2、研制开发电子发票、电子税票、电子报表和税务认证系统。税务票证的电子化是税收征管改革的一大步,研制、开发税收电子化管理程序,将使前期计算机软硬件的投入得到充分利用,可以有效地降低税收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税务认证系统可以保证税收征管系统自动运行中对纳税人及其基本资料提供可靠数据。

3、建立严格的处罚制度。对网络贸易中的偷逃税行为给予高额罚款,通过依法取缔其经营权及取消同一法人数年内申报资格等惩罚性措施,震慑高科技手段税收犯罪行为。

4、与相关部门合作,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确保国家税收不流失。从事电子商务活动,需要利用许多公共资源,这些资源由一些部门或商业公司提供,如互联网接入,主服务器提供,平台支付、安全认证、物流配送系统等。税务机关应根据电子商务活动中的几个主体,确定监控环节,并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以取得有效信息,例如,用法律条文规定提供安全支付平台的支付第三方保存支付信息,并在税务机关检查时予以配合。

5、加快知识更新,培养精通电子商务税收征管的人才。首先要在税务系统普及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税收征管信息化的重大意义,消除推行税收征管现代化过程中的思想障碍;其次,要舍得投入,培养一大批既精通税收征管业务知识,又熟悉信息技术,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及网络、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线征管人才。

(作者单位:荆州职业技术学院,余家凤系副教授、厦门大学财政系财政专业硕士研究生)

上一篇: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模式和投资途径的比较研究 下一篇:开征社会保障税已时不我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