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多媒体技术 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时间:2022-07-27 11:41:31

巧借多媒体技术 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随着经济的发展,教学理念转变,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从而形成新的教学模式――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式。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能够解决许多传统课堂教学中不能够解决或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当教师能够正确、合理地选择和恰当运用多媒体时,更能激发学生兴趣,使教学方法和手段更加多样化,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初步科学探究的能力,进而促进创新教育的有效实施。那么怎样才能恰如其分地巧借多媒体的优势,优化数学课堂呢?

1 巧用多媒体时机点,突出课堂重点

布鲁纳认为: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所有教学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为达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媒体。只有在用常规手段不能很好地解决教学重、难点时,才考虑使用课件,以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选择课件,首先应考虑是否能突出教学重点,能否给学生提供一个符合数学规律及原理的完整的感性形象。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三条高线)相交于一点时,传统教学方式都是让学生作图、观察得出结论,但许多学生在作图中总会出现种种误差,导致三条线没有相交于一点;即使交于一点了,也会心存疑惑,使得学生很难领会数学内容的本质。但利用多媒体就不同了,在几何画板中,只要画出一个三角形,用菜单命令画出相应的三线,就能观察到三线交于一点的事实,然后任意拖动三角形的顶点,改变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发现三线交于一点的事实总是不会改变的。

再如,用几何画板讲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可以使直线转动,产生与已知圆的相离、相切、相交的各种动态的位置关系,并在旁边显示圆的半径(R),并动态地显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学生可以一目了然地动态地了解到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的半径(R)与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的数量关系,使学生在观察实验的同时推出圆的位置关系,圆的半径与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之间的关系:相离,R<d;相切,R=d;相交,d<R。学生的脑海里只要一提到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就想到旋转着的图像。

而对那些用常规手段就可以很清晰、完整地在课堂上演示或展示出来,学生可以真实感知的,应该直接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没有使用课件的必要。

2 抓住多媒体切入点,提高数学效率

恰当运用多媒体的意义在于:可以大大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使教学具有多样性、直观性和情境性,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挥学生认知主体的作用;可使学生从一个被动的“听课者”成为一个学习过程的“参与者”,使他们不仅学习了知识,也学会了怎样学习与怎样思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能调动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引发认知冲突,从而推动其形成解决新问题的方法。恰当运用多媒体在课堂上的切入,应以不影响数学过程的真实性、完整性,且符合学生思维的递进性和连贯性为原则,不能随意切入,主要表现在对多媒体切入时机的把握上。

2.1 激发兴趣时切入

在教学中创设与教学内容贴近的情境,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融于生动有趣的情境中,会使课堂教学过程形象化、直观化、趣味化。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声像结合、图文并茂的功能可以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情境,符合中学生的心理需要。如三角形内角和定理,通过剪纸、拼接和度量的方法让学生直观感受,在学生动手操作后,及时利用几何画板随意画一个三角形,度量出它的3个内角并求和,然后拖动三角形的顶点任意改变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发现无论怎么变,3个内角的和总是180°,这无疑大大加深学生探究“为什么”的欲望。

2.2 突破疑难时切入

初中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构成了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的过渡,从而解决这一矛盾。如学习用一个平面从不同方位截正方体产生的截面,传统教学往往借助切萝卜或橡皮泥等实物情景活动来比划讲解,结果大部分学生还是一知半解。如果对截面是三角形、正方形、梯形、矩形的情形,学生还能理解的话,那么对截面是五边形或六边形的情形就很难想象了。利用多媒体中的“Z+Z”智能教学平台,通过演示,学生能真正感受截割的过程。这样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不断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逐层参与新知识的构建过程,最终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2.3 深化理解时切入

心理学研究认为,思维往往是从动手开始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依靠动手操作。如在学习探索勾股定理时,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作一个动态变化的直角三角形,通过度量各边长度的平方值并进行比较,学生对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产生感性的认识。通过观察,学生发现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从而加深对勾股定理的认识、理解和应用。这种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探究教学效果的教学为创新思维的形成打下基础。

3 灵活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来源于对周围的事物的理解和对知识的观察和分析,现代教育观点认为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和发现这个知识的过程是一样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提供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使学生自己建构知识体系,而多媒体技术可以无限地提供给学生学习的空间和相对宽裕的学习时间。

笔者认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关键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教学中涉及的事物形象、过程等全部内容再现于课堂,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使难以觉察的东西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感觉能力可及的范围之内。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可以先用多媒体演示画角的步骤和基本方法,由于用多媒体演示,手段新颖,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给学生留下的表象深刻。演示结束后,教师再到黑板上示范画,最后让学生独立完成。这样的教学过程设计,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使课堂教学效果好。

布鲁纳提出的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进程是一种积极的认知过程,提倡知识的发现学习,学生的学习是以自己为主体的积极建构,“探索是教学的生命线”。在多媒体教学中可以提供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时间,让学生展开探索的翅膀。实践证明,多媒体技术是一种高层次、高效率的现代教育手段。把它运用到数学教学中,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计算能力和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方法等智力素质。

4 多媒体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多媒体教学产生一种全新的信息交流的手段,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富有时代动感的、具有吸引力的学习环境,它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知识的同化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多媒体毕竟是一种辅助手段,笔者认为教师在多媒体辅助教学及具体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使多媒体培养学生素质的同时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率:1)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2)教学手段全面结合,以利于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3)多媒体课件不能代替规范、系统性的板书;4)不能忽视抽象思维能力的训练;5)加强学生情感、意志、价值观等的培养。

综上所述,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是现代化教学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同时,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能使课堂教学形象、具体、生动、直观,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理清概念,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化繁为简,使具体的画面与抽象的数学内容紧密联系,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挖掘教材的内在潜能,使学生正确形成完整的数学体系和空间观念,让学生充分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开拓学生视野,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山东省胶南市铁山中心中学)

上一篇: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点睛作用 下一篇:信息技术课堂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