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D法的建筑设计公司内部空间环境感知研究

时间:2022-07-27 09:59:16

基于SD法的建筑设计公司内部空间环境感知研究

摘 要:运用环境心理学的相关方法与理论,以人的感知为出发点,对建筑设计公司内部空间环境进行评价,探索使用者对于该类空间的使用及感知情况,将这种感性认识量化并进行分析,将结果反馈到公司的服务和管理中,为改善建筑设计公司内部空间环境提出优化建议。

关键词:SD法;建筑设计公司;空间使用及感知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0-0028-01

一、研究对象

RTKL建筑设计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建筑规划设计公司之一,于1946年创办至今,上海分部成立于2003年。公司位于上海市太仓路233号新茂大厦20层,建筑面积1736平方米,包括主要使用空间、公共交流空间、管理服务空间、会议室、图书阅览室、模型制作室六个区域。

二、研究方法

SD法(Semantic Differential Method),意为语意差别法,是美国心理学家Charles Egerton Osgood 于1957年提出的一种心理测定方法,主要通过言语尺度进行心理感受的测定,定量而简单的获取人们对空间的感受情况。该方法对于建筑室内空间感知评价方面具有较强的适用性,本次研究对象受建筑空间形态、室内环境、功能布局、交通流线、使用人数、管理服务情况等因素影响,因此在此应用SD法具有可行性。

本文主要运用SD法对RTKL建筑设计公司的室内空间进行动态调查。首先通过空间感受、拍照、测绘等方式,了解公司室内空间的构成要素,确立评价因子,并制作调查问卷;其次,发放和回收调查问卷,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统计,进一步研究不同使用者对空间感受的差异及原因;最后,主要影响因素及存在问题,提出优化建议。

三、问卷设计

笔者以公司的员工为调查对象,以其在公司的心理感受及对空间的使用状况为依据,确立了五组共16个评价因子:

(一)以调查对象对空间感知的视觉因素为基础,包括舒适度(宽敞―拥挤)、光感度(明亮―暗淡)、空间感(开敞―封闭)、装饰度(华丽―朴实)、色彩(丰富―单一);

(二)以调查对象对空间感知的非视觉因素为基础,包括温度(暖和―凉爽)、声音(安静―嘈杂)、气氛(热闹―冷清);

(三)以调查对象在公司的交通流线为基础,包括交通流畅度(顺畅―曲折)、交通便利度(方便―不便);

(四)以调查对象对空间的功能及附属设施的使用情况为基础,包括功能布局(合理―杂乱)、设施配置(齐全―欠缺)、绿化度(绿化度高―绿化度低);

(五)以公司的管理服务情况为基础,包括工作强度(强度高―强度低)、整洁度(整洁―脏乱)、安全感(有安全感―无安全感)。

对于评价标准,本次研究将16个评价因子分为从高到底5个等级分别使用“非常”、“较”和“中等”来区分,分别给予20、10、0、―10、―20不同的数值。

四、调查对象的选择

本次调查对象为RTKL内部设计职员和管理服务人员。为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性,采取分大类,随机调查的方式,主要包括建筑设计师、城市规划师、室内设计师、管理人员、保洁服务人员五大类。为了保证调查者对于调查内容的充分反馈,笔者采用了发放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调查开始于2013年6月15日至25日,共发放问卷50份,回收46份,其中有效问卷43份,有效率为86%。调查对象按职业分类为:建筑设计师15人,城市规划师14人,平面设计师8人,管理人员4人,保洁服务人员2人。按性别份为:男性29人,女性14人。

五、基于SD法的评价数据统计

经过统计分析得出调查对象对于本次研究对象16个空间环境评价因子的评分及语义差别量表如下:

六、评价数据分析

从表1中可以看出,五个类别的调查对象在舒适度、气氛、整洁度、安全感上的打分都较高,说明调查对象对公司空间环境的总体情况还是较为满意的。在色彩项上,五个组别打分都较低,这说明公司内部空间颜色较为单一,可能与公司的国际化、标准化性质有关。在交通流线方面,管理人员和保洁人员的评分远高于其他三组,说明公司不同空间之间的流线较为顺畅,但单一空间内的交通流线有一定问题。管理人员和保洁服务人员的总体评分比其他三组略高,而其他三组的评分总体上相同,说明公司的主要使用空间环境在日常情况下上会还是有一定的问题,但对不经常使用的人来说影响不大。

从表2中可以看出女性在空间舒适度、空间感、色彩、声音、整洁度、安全感上略低于男性,说明女性在这些方面更为敏感,对工作的抗压能较小,而男性则对于空间环境要求较低。表2同时还反映出女性在公司的活跃度要略高与男性,在交通流线和空间功能方面的评分可看出男性职员的理性诉求较之女性要高。

七、综合评价优化建议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得出:RTKL建筑设计公司总体空间环境质量较高。在视觉方面,可适当丰富室内空间色彩;在非视觉因素方面,适当在公共交流空间中营造活跃气氛,尽量减少在主要使用空间中进行非工作交流;在交通流线上,合理规划单一空间的交通流线设计;在其他方面,适当增加绿化,同时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女性职员心理变化的关注,增强女性职员的安全感。

参考文献:

[1]章俊华.规划设计学中的调查分析法16―SD法[J].中国园林.2004,(10).

[2]张昀.基于SD法的城市空间感知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8.

[3]汪皓.基于SD法的建筑内部公共空间环境评价:以清华大学第六教学楼B区为例[J].华中建筑.2007,(05).

[4]庄惟敏.SD法与建筑空间环境评价[J].清华大学学报.1996,(04).

上一篇:“学生让我感觉到生命的宽度” 下一篇:让后进生前进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