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花篮

时间:2022-07-27 05:42:55

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湛湛长天,皎皎月辉;缤纷山花,叠翠森林……这些都是大自然的颜色。

而生活,斑斓的色彩并不是均匀地涂抹在每个人的身上。梵・高,这个艺术史上的苦行僧,有着绝高的画技,却与社会格格不入,终身被诽谤、排挤和咒骂包围,生前仅仅卖出了一幅油画《红色葡萄园》。1874年,21岁的他向房东的女儿求婚失败,这是人生遭受的第一次打击,接着辗转流离,厄运频频光顾:被古比尔解雇,没有取得传教士学校的毕业任命书,在比利时矿区当牧师因为同情矿工过于热情被教会解雇,爱上自家丧夫不久的表姐被拒绝,和莫夫绝交后陷入困境,苟且维持生活,劳累过度导致精神失常……

然而这一切对梵・高来说不算什么。正如塞林格所言:“一个成熟的男人,为了某种高尚的事业而卑贱地活着。”一颗高尚的灵魂一旦坠地,必将激起片片尘埃。”生活对于我来说是一次艰难的航行,我不知道潮水会不会上涨,及至没过嘴唇,甚至涨得更高,但是我还要前行。”在生命的涨潮面前,梵・高用信念支撑生命。1885年,在法国阿尔城的那段时间是他创作的高峰期,《向日葵》以饱满的笔墨,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张扬、绚丽、通彻,充满切切的渴望和眷眷的执著。,在他眼中,向日葵是太阳的象征,是光和热的象征,是内心翻腾的情感烈火的写照,而黄色又代表了友谊和希望。他的《杏满枝》《花瓶》这两幅画则蕴涵了更多的理性的探索,上升到了对生命的关注,以及对人性的思考。

“你用那透视我灵魂深处的双眼,望着夏日的天空;用雪地斑驳的色彩,捕捉微风和冬日的寒冷。星夜下艳丽的花朵燃烧般怒放,云朵在紫色的雾蔼中旋绕……”后人这样描述梵・高的作品,既是对他艺术的肯定,也是对他人格的褒奖。《星月夜》当之无愧是梵・高最知名的油画,暗绿色的柏树像巨大的火焰一样旋转升腾,有大海一样波纹的夜空惊恐不安,星星宛如烟花绽放,月亮闪烁着灼灼的黄色光芒,所有的一切都是回旋、扭曲、烦躁、横冲直撞。这是他深埋在灵魂的世界:激愤,与不被理解的顽强抗争。此前的一个月,即1889年5月,梵・高完成了《鸢尾花》的创作,平凡的植物,在他笔下温情可爱,洋溢着清新和活力,对大自然的赞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焕然流露,他自己却一直在痛苦与无奈中漂泊。

再坚硬的弓,在重压下,也会弯折破裂。1890年,梵・高的创作达到巅峰状态,生命历程也画上了句点。这在他最后的作品《麦田上的乌鸦》中得到了印证:深蓝天空中翻滚的乌云,挣脱欲飞的金色麦穗,麦田中极其曲折的路,仓皇逃离的乌鸦,凄切、哀愁,绝望,留下摄人魂魄的死亡之美,尽管这种美好并不让人愉悦,但真实的感情震撼人心。7月27日,一声沉闷的枪响,宣告了梵・高与时代的诀别。

他死后,世界才发现他的价值,于是在一夜间传遍他的名字。他成为一种高度,供人们仰望和解读。生活不曾厚待他,他的艺术却充实了生活,他不幸运,却比所有人都幸福――那种一往无前追逐幸福的,包括寻求解脱的超越。

“梵・高的一生是人所经历过的最为艰难困苦又成就辉煌的一生。”生命的价值不能用长短来衡量,伟大的成就使梵・高短暂的生命成为永恒。他作品中折射的思想,如北斗星那般耀眼,一次次照亮人的灵魂,指引前进的方向――即使生活的潮水可能没过头顶,即使一颗破碎的心会在海风中变干,也要不屈地生活,认真地去爱,努力地怀抱希望,因为,前方的景致一定会灿烂迷人。

笑吟笑语

梵・高至高无上的价值,是他无与伦比的艺术和为艺术而殉道的伟大的一生。真正的伟大的艺术,都是作品加上他全部的生命。

他作品中所包含的深刻的悲剧意识,强烈的个性和在形式上的独特追求,远远走在时代的前面,的确难以被当时的人们所接受。他以环境来抓住对象,他重新改变现实,以达到实实在在的真实,促成了表现主义的诞生。在人们对他的误解最深的时候,正是他对自己的创作最有信心的时候。因此才留下了永远的艺术著作。梵・高摒弃了一切后天习得的知识,漠视学院派珍视的教条,甚至忘记自己的理性。在他的眼中,只有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观,他陶醉于其中,物我两忘。他视天地万物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他用全部身心,拥抱一切。梵・高,用他全部的生命为人间换来了艺术的崇高与辉煌。

上一篇:我看诸葛亮 下一篇:花开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