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子:计划生育还是随心所欲?

时间:2022-07-27 02:27:45

动物生子:计划生育还是随心所欲?

要不要生宝宝,要生几个宝宝,生孩子这个问题不但我们人类关心,动物们也关心。可是相比于人类,动物的生育计划似乎有些让人捉摸不透。有的动物,比如兔子,一生就是一大窝;而另一些动物,比如珍贵的大熊猫,则一次只生一到两个宝宝,就像人们说的“老鼠生一窝,老虎生一个”。同样是生活在野外的动物,为什么有的就是计划生育的“标兵”,有的就生得随心所欲呢?更有趣的是,统计结果显示,生得多的往往都是小动物,而生得少的往往都是大动物,这又是为什么?

动物为啥要生育?

我们先来想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动物为什么要生育?要知道生孩子可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不但需要母体提供大量的营养支持,还可能使母亲因为行动不便而陷入被天敌捕杀的危险中。那么,动物历经千辛万苦,生育的目的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为了种族的繁衍。每一种动物都要通过生育来壮大自己的种族,如果都不生,这个种族早晚要灭绝。但要延续自己的种族,光生下来还不够,还要想办法让后代能活下去,否则生了也是白生。

那么问题来了!地球这么大,不可能每个地方都风调雨顺,总有那些运气不好的动物生活在环境恶劣、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地方。而即使有的动物生在了风调雨顺的地方,说不定周围环境也是危机四伏、天敌满满,用什么策略保证自己的后代有更高的存活率,就成为了动物们不得不考虑的事情。于是,大动物和小动物就走出了两条不同的生育之路。

大动物、小动物的不同生育策略

大动物,以大象为例。大象体格大、力量大,天敌不多,所以大象选择的生育策略就是“生得少,养得好”。既然生孩子费时费力,那我就少生一点,每次只生一个,并且全心全意为它保驾护航,教它生存之道,保证养一个活一个。虽然生得不多,但存活率很高。

而小动物,以鲤鱼为例。鲤鱼体格小、力量小,营养又丰富,自然界中能吃肉的只要能捉住,基本都不会放过。鲤鱼不但水里有敌人,在河边溜达的食肉动物也会将其视为盘中餐。所以对于这些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的小动物来说,繁衍种族的方法就是“生得多,养得少”。每次生育都生几十个甚至几万个宝宝,而父母对这些宝宝几乎都只是进行简单的看护,比如选一个安全的地方产卵,或者顶多再预存点食物。至于小宝宝出生之后的路,基本就不管了。反正生了这么多,就算因为环境恶劣死掉一部分、再被天敌吃掉一部分,还是有足够数量的后代来繁衍种族。

不同的生育策略取决于什么?

这两种不同的生育策略,科学家们也给它们起了不同的名字。“生得少,养得好”的叫“K对策”,“生得多,养得少”的则叫“r对策”。体形大、天敌少、寿命长的动物大多选择K对策,以质量取胜;而体形小、天敌多、寿命短的动物大多选择r对策,以数量取胜。这两种对策各有各的好处,也各有各的不足。对于“生得少,养得好”的动物来说,它们大多生活在环境变化不大的地方。天敌少,衣食无忧,种群数量也变化不大,生活还算滋润。可面对自然灾害,它们基本是无力抵抗的。因为生得少,所以一旦环境恶化导致成员大量死亡,这个物种就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水平,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灭绝,我们一直在保护的大熊猫就是这样。而“生得多,养得少”的动物,它们大多生活在环境比较恶劣或天敌多的地方,虽然某一个具体的个体死亡概率比较高,但因为它生得多,生得快,所以只要外界环境稍稍缓和,这个物种就会迅速重新壮大,我们消灭了几十年也没灭尽的蚊子就是最好的例子。

归根到底,动物选择什么样的生育策略完全是为了与它生活的环境相适应,并受制于环境。无论是K对策还是r对策,都既保证了种族的繁衍,又满足了进化的需要,不会让任何一种动物一家独大。从生物学的角度看,我们人类是典型的“生得少,养得好”的K对策者。

上一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狠抓课堂建设 下一篇:违章停车被爆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