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儿童书籍设计中手工技艺的独特性

时间:2022-07-27 02:20:40

浅谈儿童书籍设计中手工技艺的独特性

从古至今,书籍的形态不断衍变,中国书籍装帧设计从简册、经折装、旋风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胶装等到现在的混合装订,书籍的材料从甲骨到木牍,从丝帛到纸张再到现在的电子本;印制的策略从刀刻到书写,从雕版到铅字再到现在的数码制版印刷,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使书籍的形态越来越丰富,种类越来越细化,而手工元素作为一种装帧设计形式则显得尤为难能可贵。本文从书籍装帧设计角度出发,从儿童书籍装帧设计的主题性、艺术性、民族性、情感性四个方面来探究手工技法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独特魅力。

一、主题性

每本、每套图书都有自己的主题,儿童书籍也不例外,作为面向儿童的读物,图书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所谓儿童读物的主题性,就是以积极引导儿童健康成长为目的,以某一特定内容为核心,充分运用色彩、线条、材质等表现形式,具有典型类别、典型风格的特性。这里的表现形式还包括字体、图形图案等,一切的手段都是为突出主题、彰显主题而服务的,包括手工技法。

过去的书籍设计者只是单纯地关心封面设计,而不是从书籍的主题性出发。从选纸、用料到开本大小、印刷工艺,从封面、护封到扉页、版式设计等,全方位地整体设计,每一个环节都值得设计者精心关注,都可以成为表达书籍主题性的重要途径。书籍设计俨然已成为一个立体的、多面的、多层次、多因素的系统工程。设计者也应由被动到主动、由局部到整体的观念转移。根据书籍的主体性进行整体设计,对书装设计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设计者具有良好的设计才能和全局把握水平。

书籍设计以完美体现主题为目标。因此,设计者面对书稿时,首先必须有实现这一目标的全方位构思。要深入了解书籍内容,把握其主旨精神,依据内容选择合适的开本、确定纸张、印刷方式及装订形式等诸多具体工艺制作方案。书籍不是一般商品,而是一种文化产品。而对于儿童来说,书籍更是无声的导师和好友。在书籍设计中,一行字、一个抽象符号、一块色彩,都要具有一定的设计思想。既要有内容,又要有美感,达到局部创意设计与整体性的和谐统一。而现在,手绘、裁剪、折叠、拼贴、拓印、熏烧、刺绣等手工元素都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书籍装帧设计中。

儿童书籍设计作为一门造型艺术,要求设计者在设计时不仅要突出书籍本身的知识源,更要巧妙利用设计特有的艺术语言,为儿童构筑丰富的审美空间,通过儿童眼观、手触、味觉、心会,能够充分享受读书的快乐,从而起到良好的引导、教育作用。这是儿童书籍设计整体性所追求的根本宗旨,也是儿童书籍装帧设计中充分应用手工技法的目的。

二、艺术性

书籍及其装帧的性质和形式决定了书籍的文化性和艺术性。装帧设计在近两百年的发展过程中,给社会和人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促进了人们的信息传达,刺激了思想的沟通和交流,也同时形成了一种新的视觉艺术和视觉文化。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五千年的历史中,留下了大量的艺术种类和文化资源,将这些资源合理的运用到现代的儿童书籍装帧设计中,对于儿童书籍装帧设计本身和民族性的传承,都是一个双赢的结果。几千年中,勤劳智慧的中国人以民间谚语或民间故事为题材,借助比兴、象征、寓意、暗示等手法,在陶瓷、壁画、石刻、脸谱中,创造出了众多具有浓郁中国风情的图案。这些图案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已经具有了深层的精神象征,体现着传统图形的人文价值,所以成为了今天书籍装帧设计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在今天的书籍设计中得到了运用,正是一种华民族审美精神的体现,更是培养儿童历史自豪感、民族荣誉感的重要途径。

书籍装帧艺术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在文化发展全球化和多元化的今天,书籍装帧艺术的民族化也自然会受到削弱。在今天,除了坚持民族素材的使用和民族情感的表达之外,还要注重这种民族性和时代性的融合。时代性和民族性并不是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完整统一体。近年来,中国一批优秀的书籍装帧设计者,善于从民族素材中汲取其中的精华,然后用现代的设计手法予以展示和运用,不但彰显了民族精神,还能够为更多的现代人所接受,体现出了一种时代性和民族性的融合。

综上所述,面对当前的文化发展趋势,中国的书籍尤其是儿童装帧艺术要学习民间的传统艺术,从中吸吮养料,从而创造性地闯出有自己独特的设计艺术,用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精髓,以现代化语言来表达,把传统符号的精神元素融入现代书籍尤其是儿童装帧设计之中,这既是对传统技艺的继承与发扬,更是对传统技艺的创新与发展。作为儿童书籍装帧设计,民族元素、民族传统手工技法的融入,既能发扬和继承传统技艺的精髓,又能对儿童进行民族自豪感进行培养,有着深远的教育意义。

三、民族性

书籍的外观只是装帧设计的一部分,但要真正打动小读者的,还是设计中蕴涵情感,它是装帧艺术的灵魂。我们重视在装帧中运用更多具有民族元素的手工技法,就因为它能利用具体的形式来表达难以具体化的感情。设计者的情感表达是通过了解儿童心理生理的特点结合书籍的开本、封面、内页、插图、材料等元素,设计者通过这些元素来完成整体设计。

作为书籍装帧的设计者来说,就是要在给读者带来新的视觉感受和知识体验的同时,唤醒其内心潜在的情感意识,产生一种民族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这也是包含书籍装帧艺术在内的所有艺术创作的最终归宿。首先是对色彩的使用,一个优秀的书籍装帧设计,必须要具有良好的用色,能够让读者在第一时间里产生一种亲切感和愉悦感。在色彩的使用下,各个视觉要素和谐统一,起到互相衬托和互相深化的作用。比如《小红人的故事》一书的设计,在色彩运用方面,选用了中国人最为喜欢的红色,因为红色在中国代表着喜庆和祥和。书籍封面中间,则是一个中国剪纸艺术中的小人的形象,同样也是红色,统一中有变化,给人一种亲切又新颖的感觉。这种运用首先在读者的民族心理上就产生了一种认同感,自然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情感性

除了在设计中体现主旋律的情感外,设计者本身的情感也是儿童书籍设计的重要因素。儿童不是单纯接受知识的机器,他们天真活泼、感情丰富,不仅懂得选择美丽的形象,也能体会到真挚的情感。只有装帧设计者自己在设计书籍时用情用心,儿童在阅读时才能有所触动。在设计前,设计者必须分理解书籍内容并产生与作者的共鸣,然后将自己对书籍的理解投入到装帧设计中去,将这种感情以装帧为中介传递给儿童。我们的装帧设计必须是“情感设计”,让书籍成为情感交流的使者。在整个装帧艺术中,设计者的情感体现在以下两方面:首先,投入对书籍内容的理解。装帧设计是设计者对书籍内容的解读和阐释,设计者必须带着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去进行创作,他对书籍的理解是书籍装帧的情感基础。 其次,与小读者进行情感交流。书籍的装帧效果是装帧设计者的情感表达,版式的编排、封面的设计、插图的选取、材料的选择都是设计者的情感阐发。每一种具体的装帧形式都对应着特定的心理感受,都能让儿童预知书籍的内容,体会到喜悦或忧伤。一个优秀的设计者能将书籍作者的感情与自己的感情完美地融入装帧设计,并以儿童能理解的形式表现出来。只有童心依旧、感情细腻的设计者才能设计出最受儿童欢迎的图书。

随着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网络书籍和电子书籍也逐渐走进了儿童的阅读世界,电子书有着存储量大和内容便于更新的优点,并且能够插入动画、音乐等多媒体效果,还可以通过搜索、注释等链接的设置来丰富书籍的内容、方便孩子的阅读。而网络书也以其便于传播等优点将成为未来图书的发展的新趋向。在此局面下,纸质书籍只有充分发掘自身特点,扬己之长,善于利用传统手工技法等手段,通过与读者进行充分互动、情感沟通,尤其是对儿童书籍市场,培养儿童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在与网络书籍和电子书籍的冲击下屹立不倒。

参考文献:

[1](美)格罗姆.儿童绘画心理学――儿童创造的图画世界[M].李 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35―266.

[2]蔚一潇.儿童读物装帧设计现状分析与创意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8.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工程与设计学院,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复仇下的牺牲品 下一篇:极端需求主导 非同寻常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