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自我和谐的关系

时间:2022-07-27 11:55:48

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自我和谐的关系

摘 要:通过了解大学生的自我和谐状况以及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自我和谐的关系,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自我和谐状况的影响。结果发现大学生的自我和谐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但没有明显的独生/非独生和年级差异;父母教养方式各维度与大学生的自我和谐各因子存在密切关系。积极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的自我和谐水平呈正相关。消极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的自我和谐水平呈负相关。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母亲情感温暖与父亲惩罚严厉两个因子对大学生的自我和谐水平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自我和谐

自我和谐是罗杰斯人格理论的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指自我内部的协调一致。以及自我与经验的协调。如果个体体验到的自我与经验之间存在的差距过大,就会出现内心的紧张与纷扰,是一种不和谐状态。个体为维护其自我概念,会采取各种各样的防御反应,这就可能产生心理障碍,因此心理和谐与否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关系①。

家庭是儿童、青少年心理成长和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已有研究证明了父母所提供的经验对儿童发展会产生短期以及长期的影响。而父母对子女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其对子女的教养方式实现的。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教育观念、教养行为以及对儿童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它主要受父母的文化背景、父母的人格特征以及亲子关系的特点的影响。

本研究对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自我和谐的影响进行探讨,考查它们之间的关系,为青少年良好人格的培养提供一些理论依据,为家庭教养方式提供一些合理建议。

一、研究方法

(一)被试:本研究随机选取山东某高校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各四个平行教学班,共510人,采用无记名方式填写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自我和谐量表(SCCS),剔除无效问卷后,共得到有效被试498人,人数分布分别是大一132人、大二138人、大三130人、大四98人;男生254人、女生 244人。文科学生258、理科学生240人。平均年龄20.05岁。

(二)测量工具

1.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

本研究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②,该量表共有66个题目,包括11个维度,其中父亲教养方式有6个维度,它们分别是: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过度保护;母亲教养方式5个维度,分别是:情感温暖与理解、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偏爱被试。该量表为4点量表,1,2,3,4分别代表“从不”“偶尔”“经常”“总是”。本量表修订时选用的被试平均年龄为19.5岁,各分量表的同质性信度从0.46-0.88、分半信度0.50-0.91、重测信度0.50-0.91。

2.自我和谐量表(SCCS)

采用王登峰根据Rogers有关自我概念的阐述编制而成的自我和谐量表④。量表有35个题目组成,包括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自我的刻板性3个分量表。量表采用5级评分,分量表的得分为其所包含题目的得分之和,量表总分是将“自我灵活性”分量表反向记分,再与另外两个因素得分相加得到。分数越高说明自我和谐程度越低。

(三)施测方法与程序

本研究主试由作者本人担任,以班级为单位集体施测。先由主试向被试讲清楚本次调查的目的和意义,并保证为他们严守秘密,打消被试的顾虑,以鼓励他们真实作答。

(四) 数据处理

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输入、整理和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大学生自我和谐的结果分析

差异检验结果显示:城乡大学生在自我和谐的自我灵活性和自我刻板性因子上差异显著,城市学生的自我灵活性得分高于农村学生;自我刻板性得分低于农村学生;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因子上城乡学生没有明显差异。不同性别学生的比较发现,男生在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因子上得分显著低于女生,在自我灵活性和自我刻板性因子上二者没有明显差异。

独生与非独生大学生在自我和谐量表的各因子上均没有显著差异;不同年级大学生自我和谐的比较也没有明显的差异。

(二)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自我和谐的相关分析

由相关分析结果可知:除父亲过分干涉和父亲过度保护外,父母教养方式的其他因子与自我和谐总分均呈显著相关,其中父母情感温暖理解与自我和谐总分呈显著负相关,其余因子与自我和谐总分呈显著正相关。父母情感温暖理解与自我经验的不和谐负相关显著;父母惩罚严厉、父母拒绝否认、父亲过度保护、母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与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呈显著正相关。父母情感温暖、母亲过分干涉与过度保护与自我灵活性正相关显著。父母惩罚严厉、父亲拒绝否认、母亲惩罚严厉与自我刻板性呈显著正相关。

(三)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自我和谐的回归分析

为进一步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自我和谐的影响,以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为自变量,自我和谐总分为因变量,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分别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自我和谐各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是:母亲情感温暖与父亲惩罚严厉依次进入了回归方程,它们能联合解释自我和谐变异量的7.7%,其中母亲情感温暖的解释量为6.4%,父亲惩罚严厉的解释量为1.3%。也就是母亲情感温暖的教养方式对子女自我和谐的影响较大。

三、讨论

(一)大学生自我和谐的差异比较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城市大学生在自我灵活性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农村大学生,自我刻板性的得分显著低于农村学生。大城市的学生相对于农村学生而言,他们的家庭教育方式更为民主,他们对于自我的信息获得途径更多,处理事情更加灵活。而本研究中的农村学生多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环境及经济条件的限制,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接触外界的机会少,造成他们的刻板性较高。

关于不同性别学生在自我和谐各因子上的差异得出的结论并不一致。男生在自我灵活性上得分显著低于女生,其他因子和总分没有明显差异③。大学生自我和谐不存在性别差异④。本研究中,女生在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上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其他因子上二者没有明显差异。

本研究结果显示:独生与非独生学生在自我和谐的所有维度上都没有显著差异。这和王玮等研究结论一致④。这可能由于随年龄的增长,学校、同伴、大众传媒等对青少年的影响越来越大,独生子女的意识明显下降,导致二者在自我和谐各因子上没有明显差异。

(二)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自我和谐相关分析

本研究结果表明,父母教养方式的多数因子与大学生的自我和谐有着密切关系。其中父母情感温暖与自我不和谐呈显著负相关,父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与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呈负相关;父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分保护与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呈显著负相关;父母情感温暖、母亲过分干涉、过分保护与自我灵活性呈显著正相关;父母惩罚严厉和父母拒绝否认与自我刻板性呈显著正相关;父母情感温暖与自我和谐总分呈负相关,父母惩罚严厉、父母拒绝否认、母亲过分干涉与过分保护与自我和谐总分呈显著正相关。这与邹琴、李文虎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

(三)父母教养方式对自我和谐的回归分析

以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为自变量,以自我和谐总分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母亲情感温暖与父亲惩罚严厉对自我和谐水平有显著的预测力。其中,母亲情感温暖对自我和谐水平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父亲惩罚严厉对自我和谐水平有显著的反向预测作用。这可能是由于母亲情感温暖表现为尊重、理解、信任子女,注重与孩子的交流,经常给他们鼓励和赏识,有利于子女自我评价的提高,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促进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而父亲惩罚严厉表现为对孩子的强制性约束和控制,使孩子产生挫败感、缺乏信心、紧张害怕,这些不良情感压抑在内心,对他们人格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使他们自我和谐水平降低。

注释:

①王登峰.自我和谐量表的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4,(1) 19.

②岳冬梅.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汪向东等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修订版)[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332-334.

③吴师伟.大学生自我和谐与述情障碍的相关研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6)97-98.

④王玮,安丽娟.大学生自我和谐状况及其与焦虑的相关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2006,(5) 403-404.

上一篇: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演进的社会学分析 下一篇:借鉴积极心理学理念,探索贫困生教育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