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教具学具优化生物教学

时间:2022-07-27 09:25:13

自制教具学具优化生物教学

摘要:素质教育的发展,对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培养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的应用能力、操作创新能力和道德品质的培养等。既有智力因素的培养,也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针对新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大胆创新,通过自制教具,引导学生制作学具,并应用于实践,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自制教具 生物 教学应用

素质教育的发展,对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培养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的应用能力、操作创新能力和道德品质的培养等。既有智力因素的培养,也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针对新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大胆创新,通过自制教具,引导学生制作学具,并应用于实践,从改革教学方法的角度看,它会比一般教具更有价值。本人就自制教具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作用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自制教具在教育中的作用

在新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关心社会、热爱自然的科学素养,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一大目标。自制教具所取材料,都是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品或一些废弃物,对这些物体的“再创造”, 培养了学生具有变废为宝、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热爱自然、关心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素养,让学生在教育教学中自然而然的感受到爱护环境就在身边。

1.用于新课的起始阶段

新课的导入有多种形式,其中“引导观察的直观式”是呈现的教具吸引学生目光,在观察中产生思考,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例如,一上课,教师就从讲台下出人意料地取出一盘有红又大的山楂果,它立刻吸引了全班学生的目光,教师绘声绘色的描述它的酸的程度,并问学生:“大家有什么感觉?”学生笑着说:“口水正在增多。”“为什么你没有吃到山楂却流口水呢?”山楂果在此时起着迅速集中中学生的注意力、产生体验、引出疑惑的问题、激发求知欲得作用。

2.用于突出教学重点

在课堂上怎样突出教学重点?应该用时间来保证、用语言来强调、用板书来体现、用教具来帮助学生理解、用重复来强化、用练习来巩固。简约化、形象化和模式化的直观教具可以生动、形象和逼真地显示教学重点。

3.用于突破难点

教学难点指比较抽象、理论性较强、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教学内容。突破教学难点的途径之一就是加强直观教学。例如:生物体的细胞分裂是瞬间即逝的生理活动,其中染色体的变化是教学难点。演示自制的细胞分裂动感模型能使这一知识难点迎刃而解。

4.用于设置悬念

生物教学中用教具设置悬念,能使学生产生猜想、期望的心理,悬疑能使学生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波动其思维之弦。适时用教具设置悬念激疑,可以使学生因疑生趣,由疑诱思,以疑获知。例如,在“根对水分的吸收”的教学中,教师出示两个装有水溶液的烧杯,里面分别浸泡这一棵带根的菠菜,其中一棵硬挺,另一棵略萎蔫。教师说:“这两个烧杯里分别装有清水和食盐水溶液,可我忘记是哪个装置是食盐水溶液了,请大家学完这节课的内容后帮我分析一下。”悬念留给了学生,会大大提高他们的探索欲望。

二、自制教具应具备的特点

1.构思巧妙

制作教具的出发在于“构思”。构思不仅体现出制作者的智慧和创造能力,还需平时做到“五留心”。留心学习任务,根据任务需要来构思教具形体。留心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教具能满足学生解决教学问题的需要。留心已有教具,从现有教具构造和性能中获得灵感,或从弥补现有教具的材料源。留心制作技巧,可以在对各种教具的仔细观察和使用中构思自制教具。

2.设计新颖

自制教具的核心问题是设计。新设计的教具要有独创性,前人所没有的,未曾出现的大胆设想。自制教具的设计,是将生物知识与教学经验结合起来的创造性活动,再取材和材料的剪裁、搭配、组合、装配和动感上都存在着设计新颖和实用问题,也是审视自制教具美学价值的一个方面。

3.材料易取

制作材料容易获取并造价低廉,是平常常见、常用的物品。把普通材料设计处理,就能解释生物学某些抽象的知识,不必讲求材料的高质量和专用性。

4.种类多样

由于取材的广泛性和制作工艺的不同,使得自制教具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表现同一内容的教具可用不同材料或不同工艺制成,并呈现出千姿百态。

5.制作容易

易学、易做,有了巧妙地构思后,师生都可以,容易推广。

6.性能可靠

应简而不陋,使用时安全可靠,不易损坏,可反复使用。

7.操作便利

教具制作后组合、拆卸很容易,操作起来方便,控制时很自如。

三、自制教具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教具要客观、真实地反映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命特征,根据生物体实际的形状、颜色和大小的比例制作,体现出实物的自然顺序和自然位置,不给学生造成错觉和误导。对重点特征的指示要强,不能用无关特征冲淡重点特征。色彩要协调,颜色搭配要符合生物惯例,如动脉用红色,静脉用蓝色,神经用黄色。

2.启发性原则

无启发性、无思考余地的教具无助于激发学生渴求知识的心态,教具的操作演示应能启发学生去联想教具展示内容所反映出来的事物的本质特征,启发学生对某种现象的思考,达到释疑解疑的目的。

3.实用性原则

教具所展示的内容要有针对性,操作要方便,组装和拆卸要容易,并能反复使用。

4.简易化原则

因地制宜,因陋就简,提倡利旧利废,变废为宝材料易找,易做,易用,易保存,省钱。

5.艺术性原则

自制教具虽然结构简单,但取材的美观性和形象性,会对学生产生感染力。还要学习利用新科技、新方法和新材料,使自制教具有更好的效果。

四、自制教具:师生创新的源泉

1.自制教具,淋漓尽致地表达了教师的教学独创性

自制教具是教师在把握了深入理解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这三者联系后的产物,是满足教学需要的工具,是教学效果的有效支撑和补充。例如在使该实验操作简便、安全有效,更利于学生理解。自制教具中涵盖着很大创造因素,它在设计、取材、局部结构等方面都渗透着教师的心血,体现着教师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2.自制教具是引发学生直觉兴趣和创造动机的“导体”

教师在构思和制作教具过程中,就体现着教具使用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符合教学的需要。同时自制教具取材容易,制作简单,生动有趣,有利于消除学生在探究中的神秘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潜能。学生的创作不再满足“欣赏”和“照搬”,而是“品头论足”甚至“百般挑剔”,想法创作,从而点燃了创新的欲望。学生在学习理念、学习方式、学习效果上都有了突破性的体现。

五、自制教具在教学中的应用

1.激趣――新课的导入

好奇作为思维和兴趣的先导,是中学生思维上的一个特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心是成功的起点。在教学中,利用自制教具适时适度地进行演示,有意识的创设好奇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导入新课。

2.放大情景――更形象直观

演示实验主要是把要研究的现象展示在学生眼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配合讲授或师生、生生讨论完成教学任务,它是一种最有效、最直观的教学手段。自制教具最大的一个优点是对其研究的情景现象起着放大、直观的作用。

3.扩大视野――变演示实验、小实验为探究活动

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础。有资料显示:有半数以上的学生乐于接受老师采用实验的方法上课,并且 “也想做老师做的实验,但没有合适的器材,只好作罢。”可见中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的特点,这需要的是老师的指导和帮助。

4.补充实验课程资源

通过实验能再现人类探索的漫长历程,认识人类探索的途径、方法和结果。研究表明:中学生获取信息的过程常常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作为自然学科的探究更是如此。可是,在现今中学理科实验配备中,能适应新课程改革教育理论的仪器设备并不多。新课程的综合性和生活化、整体化、情景化的特点为老师专研教材教法、潜心实验教学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程资源无处不在,只有用心探索,悉心教研,制作更多、更精良、更实用的教具,以弥补现有教材和教具的不足,才能体现新教材、新课程的优势。

英国物科学家麦克斯韦就主张:物理教学在系统讲授的同时,还应辅以表演实验,并要求学生自己动手。这里的表演实验其实就是科学探究活动。“这些实验的教育价值,往往与仪器的复杂程度成反比。”如今,在新课程理念下,自制教具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课程资源,尤其是在农村中小学的物理、化学、生物、自然、科技等科学课程的教育教学中更显现出特有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靳玉乐.《探究教学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3.8

[3]徐作英,王重力.《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论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8

上一篇:前行,就有路了 下一篇:论博客与高中英语教学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