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节水控制灌溉试验

时间:2022-07-27 08:44:31

水稻节水控制灌溉试验

[摘 要] 本试验通过不同灌溉处理来验证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在提高水稻抗倒伏、抗病虫害,增加水稻产量、提高品质、增加经济效益等方面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节灌处理在整个生育时期用水量最少,各项病害发病率最低,产量最高,经济效益优于其它处理,每亩地可增收节支28.8元。

[关键词] 水稻;节水;控灌;产量

一、试验条件及试验设计

1.试验地情况

前茬作物为水稻,土壤类型为草甸白浆土,黑土层15~20,前茬水稻。有机质4.68%,碱解氮265mg/kg,有效磷25.1mg/kg,速效钾113mg/kg,pH值5.5。

2.耕作栽培管理

采取人工播种方式,播量为每盘125g。本田移栽为人工插秧,插秧规格为30cm×10cm,每穴4~6株。

3.试验设计

在水稻品种、育秧、移栽、密度、植保、用肥等技术措施以及基础地力相同的条件下,安排控灌、节灌2个处理,以当地常规灌溉处理为对照,进行对比示范。小区试验,每个处理3次重复,共9个小区,小区面积250m2。

(1)控灌处理

1)泡田期。泡田前整平耙细能减少泡田用水,一般可每亩减少30~50m3。用水量一般在80~100 m3。结合水耙地封闭灭草。土壤含水量下限为饱和含水量的85%.

2)返青期。花达水返青,插秧后7~10d灌第一次水20mm。结合灌水施肥。土壤含水量下线为饱和含水量的90%。

3)分蘖期。分蘖初期灌水上限为20~50mm水层,下限为饱和含水量的90%,遇降雨时最大蓄雨深度不应超过50mm;分蘖中期灌水上限为20mm水层,下限为饱和含水量的90%,遇降雨时最大蓄雨深度不应超过50mm;分蘖末期要及时晒田,土壤含水量控制上限为饱和含水量,下限为土壤饱和含水量的80%。

4)拔节孕穗到抽穗开花期。采用灌一茬水露几天田的办法,当土壤含水量降到饱和含水量的90%时再灌水,灌水上限水层不超过20mm,逢雨不灌,蓄雨上限为50mm,过多排出。

5)乳熟期。土壤水分要求是田面干、土壤湿,蓄雨上限为20mm,下限为饱和含水量的80%。

6)黄熟期。田间土壤含水量上限为饱和含水量,下限为饱和含水量的70%。

(2)节灌处理

插秧:花达水;返青期水层3~5cm,自然落干;4~7叶(11叶品种,分蘖期)水层3~5厘米,自然落干;其间返青后3~5cm水层立即施用分蘖肥;5叶期3~5cm水层施灭草剂并保水4~5d;7叶定型诊断茎数,达计划茎数即开始晒田,晒至田面裂缝1~2cm,复水3~5cm水层,施用调节肥,自然落干维持饱和水;若茎数不足到8叶定型后再晒田。剑叶叶耳间距负10cm开始建立水层到7cm,到剑叶叶耳间距负5cm时,若有低温加深水层达17cm,剑叶叶耳间距到正10cm时,3~5cm米浅水自然落干维持饱和水;抽穗到齐穗3~5cm浅水自然落干维持饱和水直到腊熟末期停灌。

(3)常规灌溉处理

插秧:花达水;返青期水层灌到苗高的三分之二处;4~7叶(11叶品种,分蘖期)水层3~5cm;其间返青后3~5cm米水层立即施用分蘖肥;5叶期3~5cm水层施灭草剂并保水4~5d自然落干,间歇灌溉;7叶定型诊断茎数,达计划茎数即开始晒田3~5d,晒至田面裂缝1~2cm,复水3~5cm水层,施用调节肥,自然落干,再复浅水再落干,间歇灌溉;若茎数不足到8叶定型后再晒田。剑叶叶耳间距负10cm开始逐渐建立水层到7cm,到剑叶叶耳间距负5cm时,密切关注天气预报,若有低温加深水层达17cm,剑叶叶耳间距到正10cm时,3~5cm浅水自然落干,间歇灌溉;抽穗前晾田2~3d;抽穗到齐穗3~5cm浅水自然落干,间歇灌溉;直到腊熟末期停灌。

二、结果与分析

1.常规气象观测

五月中旬平均温度为11.9℃,温度较低,水稻插秧后秧苗新根发生慢,返青时间长。七月下旬的降雨量为0mm,平均温度为25.4℃,气温高,降雨少,此时正值水稻抽穗扬花期,也是稻瘟病较易感染的时期,此阶段的气候条件不利于稻瘟病的发生,所以今年水稻稻瘟病发病较轻。九月降水量为140.8mm,比历年偏多54.6mm,日照时数为123.9小时,比历年少76.7h,降水量偏多,日照时数不足,使水稻成熟期较历年有所推迟,整个收获期延长。

表1 气象资料表

项目 旬别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平均气温(℃) 上旬 4.3 8.7 15.7 22.4 23.3 14.7

中旬 3.2 11.9 18.2 24.3 19.1 13.1

下旬 5.0 16.9 18.3 25.4 20.8 10.0

降水量

(mm) 上旬 3.1 15 31.8 43.8 60.6 90.6

中旬 0.2 37.2 31.2 32.9 45.9 9.7

下旬 18.8 3.1 3.7 0.0 38.1 40.5

上旬 43.7 28.6 22.6 48.3 29.8 55.6

日照时数 中旬 35.5 47.4 47.0 76.1 50.1 50.0

下旬 33.4 54.2 50.6 57.6 76.4 18.3

2.各时期灌水量调查

从表2可以看出,控灌处理在全生育时期灌水量最少,为50m3/亩,节灌处理的灌水量为84 m3/亩。控灌处理与节灌处理分别较常规灌溉处理节水88 m3/亩和54 m3/亩。

表2 各时期用水量 (m3/亩)

处理 泡田期 灌溉用水 有效降水 合计

控灌处理 98 50 160 308

节灌处理 98 84 160 342

常规灌溉 98 138 160 396

3.生育时期调查

不同的节水灌溉方式对水稻的生育进程有一定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控灌处理抽穗期较常规灌溉处理略有提前,其抽穗期即从始穗期至齐穗期的时间缩短,较常规灌溉处理平均缩短1~2 d,本田抽穗较集中,发育整齐一致。

表3 生育时期调查表

处理 播种 移栽 返青 始穗 齐穗 成熟

控灌处理 4/15 5/13 5/20 7/14 7/19 9/02

节灌处理 4/15 5/13 5/20 7/14 7/20 9/03

常规灌溉 4/15 5/13 5/20 7/15 7/21 9/03

4.水稻抗病、抗倒伏能力调查

从表3中可以看出,各处理均未有穗颈瘟和鞘腐病发生,未出现倒伏情况。控灌处理和节灌处理的纹枯病和褐变穗发病率较常规灌溉处理轻,而控灌处理的发病率略轻于节灌处理。

三、结论与建议

1.节灌处理在整个生育时期灌溉用水量最少,为50 m3/亩,较常规灌溉处理节约用水88 m3/亩。

2.控灌处理的各项病害发病率均低于其它处理,且在整个生育期内均未出现倒伏现象。

3.控灌处理的实收产量为565.1kg/亩,略高于其它处理。

4.控灌处理的经济效益优于其它处理,每亩地可增收节支28.8元。

上一篇:为什么会虚不受补? 下一篇:新生犊牛腹泻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