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权抵押贷款实践情况调查

时间:2022-07-27 08:38:40

林权抵押贷款实践情况调查

摘要:遂昌县金融部门依托林权制度改革和森林资源流转平台,以服务“三农”、发展农村经济为出发点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支农服务,开办了林权抵押贷款,有效破解了山区农户融资的瓶颈,对增加支农信贷投入,促进农户增产增收和农村各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林权制度;抵押贷款;农村经济

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428(2009)03-0093-03

一、开办林权抵押贷款的基本情况

遂昌县于2007年开展农户林权抵押贷款试点,截至2008年12月底,遂昌县林权抵押贷款,累计发放4584万元,761户,贷款余额3754万元,迄今无一笔不良贷款,效果明显。

(一)深入调查研究,扎实推进林权抵押贷款

1、科学组织工作方案。人行遂昌县支行根据县域林区的实际情况,借鉴外地森林资源流转和建立林业要素市场经验,近年来把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和解决农户贷款难问题相结合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组织精干人员集中深入林区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会同林业部门制定了《遂昌县森林资源流转试点方案》、《遂昌县林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方案》、《推进森林资源流转工作的实施细则》等政策措施。

2、加强部门之间协作配合。协助林业部门、农村信用社一起制定了《遂昌县森林资源资产抵押登记管理办法》、《遂昌县森林资源资产储备有限公司抵押担保管理办法》、《遂昌县森林资源收储中心工作办法》、《遂昌县信用合作联社林权抵押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为森林资源流转和开展林权抵押贷款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搭建森林资源流转服务平台。一是设立林权管理中心。主要负责林权确认、变更、登记;二是设立森林资源收储中心。主要通过设立贷款担保基金,为林农及林业企业贷款担保并负责对抵押森林资源的收储及处置:三是设立林权交易中心。主要负责收集、森林交易信息,组织林权招标拍卖等交易活动;四是设立森林资源调查评价机构。主要为林权抵押、森林流转提供调查规范设计和资产评估。与此同时,农信社开展了“三种业务”,一是林农小额循环贷款,直接面向农户;二是林权直接抵押贷款,解决林业企业和大户的大额资金需要:三是收储中心担保贷款,面对林业产业化融资。

4、引导信用社开展林权抵押贷款业务试点。根据林农的个人信誉、生产经营状况及其拥有森林资源情况组织开展农户信用等级评定,并按信用等级核定贷款,以农户林权做抵押,解决农户融资过程中的缺乏担保抵押的难题,在办理林权抵押登记手续后发放贷款。随着林权抵押贷款业务的开展,疏通了森林资源向生产要素转换的渠道,为解决林农发展生产提供资金支持。

(二)规范操作程序,保障资金安全

1、规范操作程序。在深入实际调研、吸收外地经验的基础上,创新地推出了适合遂昌县农村实际的“小额循环林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以林业资源为基础,核定贷款额度,农户把林权证抵押给第三人,由第三人为借款农户担保的贷款方式,采用“集中评估、集中授信、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便民措施,破解了农户融资担保抵押难题,保障了资金的安全。三种林权抵押贷款方式具有不同的特点和效能,功能互补,满足了农村不同产业层次和不同群体的信贷需求。

2、推出配套政策。金融部门与相关部门配合出台了配套政策,对林权抵押贷款实行利率优惠。贷款利率上浮原则上不超过50%,对2万元以下的小额贷款执行基准利率;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林权抵押贷款进行贴息;林权流转服务机构适当减免评估、登记、担保、处置等环节费用。

二、开办林权抵押贷款取得的成效

1、有效盘活了森林资源,拓宽了农村投融资渠道。开展林权抵押贷款,可以说为山区农户有效地解决了贷款难问题的关键――抵押担保瓶颈,实现了森林资源向生产要素的转化,将林农手里的林业资源演变为发展农村农业生产的资金优势,按农村信用社的调查统计,林农户均贷款的授信已从原来的1-2万元,增加到5―10万元。

2、增加了林农收入,促进了科技支农。林权抵押贷款的开办,农户采用科技方法增加投入有了资金保障。2007年县林业局适时启动了《浙江(遂昌)竹子现代示范园区》科技支农项目,在三仁乡小忠村的毛竹科技支农示范区,通过林权制度改革和林权抵押贷款的资金支持,发展高效示范毛竹林的第一阶段试点已取得成功,农户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3、促进了产权明晰,初步缓解了农民贷款难问题。林权制度改革以来,由于人口移动,林权私下流转现象不时发生,林权记载和实际所有人不符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林权抵押贷款的开办,它的融资功能激发了林农明晰产权的积极性。现在林农变更林权登记情况多有发生,同时林权抵押贷款还为森林流转提供了资金,为农村各业发展提供了可能。

4、降低了金融机构信贷风险,改善了金融支农环境。林权抵押贷款的开办,不但解决了农户贷款难中的有效担保抵押瓶颈,拓展了农村信用社信贷投放渠道,由于借款户有了资产抵押,降低了信贷风险,农户获得了生产的资金支持保障。又解除了金融机构的后顾之忧,这样就为增加支农资金投入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三、林权抵押贷款存在的问题

1、法律共有性与产权私属性的矛盾。按照我国现有法律法规,林地和森林资源属于农村集体所有。而当前农村农户视承包的山林为个人所有财产。金融机构融资抵押则需要完全属于个人的私有财产,林权抵押存在某种合同法律关系上的矛盾。

2、多证合一、多山合证与实际操作的矛盾。现在农户的林权证实际为山林、竹林、油茶、茶叶等多证合一的权证;权属体现的有自留山、责任山等种类;单一种类面积偏少,为多块山林合登在一起,有的多达十几块之多,错综交叉复杂;现行林业资源管理的人工化与信息电子化管理的要求不相适应,给林业部门和农信社山林查看、价值评估、抵押登记、权证保管带来极大困难,权证交还农户保管则削弱了抵押的约束力。

3、产权人与资金使用者不一致的矛盾。现在林权证为八十年代山林承包制的延续。许多户主与实际家庭户主不符,且农村分户等情况客观存在,权属确认与林权所有不一致,办理抵押手续相当不便。

4、林权价值评估与实际公允价值的矛盾。林权价值评估受自然、地理、环境、交通等综合影响。制约因素多,价值评估人为因素影响大,与借贷要求的公允市场价值抵押差距较大,且抵押评估保留失误免责,给金融机构带来后续隐患。

5、自然属性与保障机制欠缺的矛盾。山林资源的自然属性决定了其受自然环境、人们生活等因素制约的特性,容易受到自然灾害、森林火灾、病虫害等的影响而丧失原有价值,盗伐、不当管理等都使其价值降低或减少,市场行情的波动使价值发生变化。林业经

营行为容易引发纠纷,与金融机构谋求价值稳定相矛盾,制约着林权作为融资担保物的效能发挥。

四、建议

1、完善林业产业法律法规,改善林业生产环境。要真正使林权为农户个人所有,明晰农户林权的产权关系,调动农民发展农业、林业生产积极性。为了解决林权作为有效担保物的法律障碍,为农村金融机构增加对“三农”资金投入开辟通道,有必要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保护各方权益。

2、明确农户的分类林权,切实解决林权抵押中的实际问题。林业部门要根据林权分类的实际,分别林木、毛竹、油茶、茶叶等进行分类发证,分别管理,切实解决林权抵押中的实际困难。要加快林业资源、农户林权的资料数据库和管理网络建设。把网络终端延伸到各个乡镇,方便农户和信用社查阅核对,办理抵押登记手续,便利于民。

3、根据农村实际及时变更权证所有者户名。借款抵押是一个严肃的合同法律关系。权证人与农村实际户主的一致性。对解决农户借款难、担保抵押难问题有直接的利益关系,要根据农村农民家庭变化实际,及时方便地对权证进行变更。

4、林业部门要认真履行“一个确认、两个承诺”,规范评估行为。林业部门要认真确认林权证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承诺林权抵押贷款期间不予发放采伐证、不予办理林木所有权的变更手续,加强对农村林业活动的监督管理。保障林业资源安全和抵押林权的实际存在。同时加强对林权评估机构的监管,提高产权评估的准确性,减少随意性。对评估结果严重失真和高估的要予以相应的处罚,评估机构不能出具自我免责的评估报告。

5、拓展林权抵押贷款范围。建议各级政府、林业部门、金融机构是否考虑把集体、国有林权也纳入林权抵押贷款的范畴。支持农村村级集体筹措资金,增加村级集体收入。解决国有林业企业发展林业综合经营的资金需要。

6、建立健全政策性农(林)业风险保障机制。要根据林业资源及其生产特定,健全林业风险保障(补偿)机制,建议保监会及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出台政策性农(林)业保险业务及政策性保险的可操作规定,拓宽承保农(林)业生产项目和覆盖面,可参照农村住房政策性保险方法,为农业、林业生产保驾护航。为金融服务“三农”、增加支农投入解除后顾之忧。

7、增加财政投入。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地方财政部门要安排一定的财力。支持林权抵押贷款工作的实施推广。实行一定的贴息减轻农户负担;根据林权抵押的实际,财政与金融机构合作,把林权抵押贷款真正发放给农村中低收入的农户。切实帮助中低收入农户解决发展生产、拓宽收入渠道的资金需要上来。促进新农村建设。

上一篇:次贷危机下的奥巴马养老保险政策前瞻 下一篇:信贷扩张初显成效结构调整正当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