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时间:2022-07-27 05:47:29

瑞士著名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倡导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情境”作为影响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之首,在建构主义看来,任何一种学习都是与一定的社会“情境”相联系的。因此,倡导情境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课本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可见,情境教学在教学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笔者从自身的教学经验出发,对情境教学法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同广大教育工作者一同切磋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一、情境教学的概念及必要性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情境,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通常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图片、音乐、语言、动作等手段创设教学情境。马克思把人的本质定义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如家庭、学校等)中实现了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化。既然如此,那么人的成长必然要受到社会关系的影响。学习也不例外,学是与一定的历史、地理、风俗等文化背景紧密联系的。运用情境教学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将书本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使其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也为其将来进入社会做好准备。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一时期的孩子通常呈现出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善于运用形象思维、缺乏抽象思维等心理特点,而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又具有一定的理论性、思想性和抽象性。因此,要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必须把情境教学引入课堂,把深入的、抽象的、理论的知识化作简单的情境展现在学生面前。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情境教学的策略探讨

1.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探究知识。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对眼前能看到的东西是不感兴趣的,对藏在后面的奥妙却很感兴趣。因此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能力等特点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问题。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也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考的主动性。例如笔者在教授《珍惜新起点——创建良好班集体》这一课内容时,用多媒体先播放《团结就是力量》这一首歌,并且边播放边显示歌词和图片(有关抗日战争以及“5·12”汶川大地震的)。在学生听完后就提出问题:(1)团结这一精神在生活中重要吗?举例说明。(2)良好的班集体需要同学们团结起来共同建立,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

学生都被慷慨激昂的歌声感染了,心情也很激动,都积极参与了讨论,并且对问题各抒己见,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值得注意的是,问题的提出要紧扣我们创设的情境,并且问题的难易要适中,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2.用表演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针对中学生活泼好动、表现欲强的特点,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运用表演法创设情境以导入新课。让学生把生活中发生的事情用表演的方式呈现出来,不仅能让表演者体会到所扮演角色的情感,也可以让观众(其他学生)感受到表演者经历的心理活动过程,角色扮演者的情绪会渲染整个课堂气氛,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笔者在教授《人的生命的独特性》这一课时,让几个学生分别扮演社会中不同的角色,如医生、教师、清洁工、水果商等,这几个学生都积极参与了表演,其中扮演医生的学生还向他爸爸借了白大褂,与一位有“心脏病”的学生一起扮演了一段急救心脏病人的故事。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表演才能,还可以让参与者和观众都能更深刻地理解这节课的内容。学生精彩的表演生动地展示了“人的生命独特性更多地表现在人的个性品质、人生道路、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和途径的多样性等特点”这一教学内容,这种教学方法比直接灌输式的教学更能让学生接受。

3.再现生活情境,增强课堂教学的现实性。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育理念是“以学生为本”,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以学生的视角来关注生活,把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将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结合,让学生在现实生活的情境中学会发现问题,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应当努力渗透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三维目标,广大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要善于创设情境进行教学,将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上一篇:热点全景透视之“生活类”命题 下一篇:推进英语大班额分层教学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